郭琳娜 武家磊
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工作是高校管理育人的關鍵一環,為牢牢把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意識形態主方向不動搖,必須充分發揮黨政育人作用,將黨史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層面。本文從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現狀入手,分別從少數民族學生和高校兩個層面展開調研,分析黨史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進行滲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最后通過健全組織領導、借助思政課堂、發揚新媒體宣傳作用等創新方式由表及里地探討滲透途徑,以期拓展教育思路,細化教育主體,精細教育內容,使高校黨史教育更具實效性。
關鍵詞:少數民族;黨史;意識形態;滲透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0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1-0098-03
意識是實踐的先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建設發展國家和民族各地區事業的重要人才力量,是推動社會主義新時代持續進步的不竭源泉,必須努力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黨史的深刻理解與認知,堅持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國當今的主流意識形態,將黨性理論滲透進每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意識形態中。高校教師應充分認清并重點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方面存在的問題,牢牢把握好教育工作的重點,身體力行,用心用情去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提升其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進一步保障民族區域的和諧穩定發展。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狀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現狀
少數民族大學生大部分是出生在一些經濟基礎較薄弱、環境相對閉塞的偏遠地區,長期受到本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與風俗觀念的影響,缺少與外界溝通,鮮少學習到先進的知識,基礎知識相對落后,與其他同學間存在語言、人際溝通障礙,意識形態相對獨立且容易“固守己見”,思維發展與心理認知尚不成熟,大學階段正是要引領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高校應努力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深刻理解并體會中國共產黨英勇奮斗的歷程,充分認識中國國情,提升對意識形態相關事件的關注度、知識掌握度和對意識形態事件的辨別能力。近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通過網絡群組傳播有害言論,妄圖扭曲價值理念和報道事實,極少數師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極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網上有害信息和政治重點人的影響,以致形成錯誤觀點而實施非法行動,深深損損害了中華民族情感[1],因此,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
(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狀
少數民族學生工作一直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傳播與思想政治引領的前沿主陣地,不僅肩負著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更應努力教育其成長為民族團結的促進者和社會穩定的維護者。調研發現,高校在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領域存在一些問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高長花認為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占比比較少,高校往往重視辦學規模、內涵建設等方面,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措施還不夠有力和創新,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2];朱冬香認為高校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工作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體系,呈現出大眾化和趨同化,教育內容與形式滯后于社會發展,只有認識把握住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才是尋求取得教育實效性的關鍵突破口[3]。從問題處著手,各專家學者努力尋求高校教育新途徑。徐登獻認為意識形態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4],高校應大力弘揚主旋律、正能量,著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吳永祥認為中國內地高校應重點優化結構,加快校內外資源的整合,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要尊重文化差異,以一元引領多樣化發展[5]。
各高校應將筑牢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作為工作重點,但由于對少數民族教育規律整體把握不足,未充分認識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導致高校在處理錯綜復雜的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具體情況過程中,往往重經濟幫困、輕思想引領,重政策傾斜、輕規范管理,重面上活動、輕教育成效,造成不愿管、不敢管、不會管并存的現象,工作缺少針對性,對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引導不足,缺乏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黨史文化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黨史文化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學生作為各民族寶貴的人才資源,更加需要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如此才能帶領各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將祖國大家庭發展壯大。讀史使人明智,近年來,我國一直提倡“四史”教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指引著中國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奮斗,黨史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關鍵著力點。高校應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汲取智慧與力量,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黨史學習和教育,開拓黨史文化滲透進意識形態的工作方式,讓枯燥的知識活起來,更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和消化,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黨史文化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1. 教育目標一致
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影響著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認知,關系著少數民族學生的為人處世,意識形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引領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抱好民族團結同心圓。尊重并傳承黨史文化是大學生應該堅守的意識形態底線與使命,黨史文化滲透秉承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者的原則,將紅色基因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血液,勉勵其爭做時代新人。
2. 教育思路相同
意識形態教育與黨史文化滲透均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二者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層面進行引領教導的重要舉措,殊途同歸。意識形態教育是通過對特定的人和事的具體情況進行客觀分析,把握其成長和發展規律,再加以實踐經歷,最終形成科學客觀的認知判斷。黨史文化的滲透教育也是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課堂教育與實地參觀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加深黨性認知,提高黨性覺悟,二者在教育思路上相融相通,為黨史文化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3. 教育內容互補
意識形態是認知和價值判斷的結合,意識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規矩統一的,其受社會環境、思維方式、信息來源等影響巨大,意識形態決定著人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當前意識形態教育多為抽象的內容,即使結合一些案例也不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而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包含了大量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人生哲學,其中愛國、奉獻、團結的鮮活事例,更容易引起少數民族大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黨史文化的滲透是個機遇與契機,高校教師可以利用各類線上線下資源和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意識形態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教育教學方式,充實教學內容,最終使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五觀”,強化“五個認同”教育。
三、黨史文化滲透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途徑
(一)健全對黨史教育的組織領導,建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
高校要堅決維護黨的統一領導,明確基層黨組織的職責,增強政治功能,著力突出“四性”,在全校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黨史學習教育,堅持四個“牢記”,注重從黨的光輝歷史中吸收智慧,從黨的奮斗歷程中汲取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五觀”,強化“五個認同”教育,從內而外、從上到下全方位貫徹黨的先進文化理論,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扎根在每個大學生的心中。
育人育才,教育者尤為關鍵,高校教師肩負著黨史宣傳與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引導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須全面提升教育隊伍質量,形成黨史教育合力,主要應包括以下三點內容,一是完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黨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通,通過積極開展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培訓,不斷提升其教學能力與業務水平,能較好地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二是按比例配齊配優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常態化、全員化、立體式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關注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三是配齊配強專職輔導員,尤其是少數民族班輔導員,切實解決實際困難,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
(二)黨史教育進教材,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
以史為鏡,借助歷史的力量,可以造福一個民族。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且完整的理論與實踐文化,整理黨史文化理論,把握時代發展的歷史規律,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將黨史文化編寫進教材,利用教學平臺向少數民族大學生深刻闡釋黨史內涵,傳播主流意識形態,使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做到始終秉承黨的核心價值觀,牢記黨的奮斗歷程,堅決維護這來之不易的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堅決同妄圖分裂祖國的黑惡勢力抗爭,將黨史文化滲透進教材、課堂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頭腦中去。
高校應進一步制定并完善黨史教育課程標準,充分借助思政課堂,利用好意識形態傳播主陣地優勢,這對于強化少數民族學生的“五個認同”、筑牢安全意識形態防線、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意識具有深遠影響,有利于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勇擔民族復興重任,傳承革命基因與紅色薪火。
(三)發揚新媒體的宣傳優勢,搶占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新陣地
借助新媒體在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中營造愛黨愛國氛圍,促進知識共享與交流。網絡的高速發展和傳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改變著受眾傳統的心理和習慣,高校大學生利用電腦或手機獲取學習生活資訊,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也幾乎達到100%[6],網絡新媒體平臺快速成為當今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新陣地,在此背景下,高校應順勢而為,利用新媒體全方位多層次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先進理論,大力弘揚民族大團結,弘揚社會正能量,將抽象的、廣泛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生動的方式傳播給少數民族大學生,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親近和探索黨的歷史,充分感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要利用網絡的隱私性與便利性,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開辟意見建議專欄,及時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思想動態,滿足他們的要求并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加強校園安防、服務管理等軟硬件建設,筑牢校園反恐防控防線,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保障他們的正常學習與生活。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黨史是宣傳和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正確意識形態的鮮活教科書,中國共產黨黨史鑄就了新中國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的不朽之路,磨煉出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向上的不屈意志。黨史育人在堅定少數民族大學生共產主義信仰的同時,還能筑牢其追逐理想、實現夢想的信念,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黨史文化的滲透性,傳播新思路,將黨史融合進教育、滲透進生活,努力將少數民族大學生培育成新時代新中國的建設者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梅. 關于構筑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對策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86-87+90.
[2] 高長花,劉明鑫,謝林輝. 加強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2):10-12+15.
[3] 朱冬香,王洵. 北京化工大學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7-20.
[4] 徐登獻,徐學彬. 新時代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20(02):37-41.
[5] 吳永祥. 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路徑探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2):86-90.
[6] 賈耀忠,張劍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路徑[J].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8,4(04):118-123.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