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現為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張驥教授的父親曾是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高青縣抗日小學的教員和校長;母親有長達40年的教齡;哥哥在五一八勘探隊子弟學校從教20年;弟弟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弟媳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女兒在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已從教10年。
張驥教授的家庭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庭,一家三代七人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事業,一代代地傳承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堅守著代代相傳的教育初心,在三尺講臺上立德、立言、立行。
家風傳承 師者本色
在歷經風雨的歲月長河里,好家風如化雨春風,能夠讓人找到自己所要堅守一生的使命。
張驥教授的父親張諒明曾是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高青縣抗日小學的教員和校長。張諒明經常對子女們回憶他在抗日小學的日子,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抗日小學工作的日子異常艱辛,除正常的上課之外,還要時刻防備日軍的追擊和飛機的轟炸,為了保護學生安全,張諒明經常帶領師生們轉移躲避,在這種艱苦危險的環境里為革命隊伍和黨的事業培養了一批急需的人才。50年代,張諒明響應黨的號召離開教育行業,來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的北滿鋼廠工作,為我國建設重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驥教授的母親陳家儀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在濟南誠善小學和正覺寺街小學教書。1958年,邯鄲鋼鐵總廠建廠時,陳家儀受黨組織的委派來到邯鋼初中教育科工作,負責解決邯鋼職工子弟上學教育問題,她和幾位教育同仁白手起家、多方奔走,邯鋼職工子弟學校終于于1959年成立。學校成立后,陳家儀擔任學校教導主任,1974年擔任邯鋼子弟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直到1986年離休。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陳家儀對工作兢兢業業、滿腔熱情、恪盡職守、一絲不茍,關心愛護學生,為邯鋼的發展、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建設者,多次被邯鋼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哥哥張吉林在河北五一八勘探隊子弟學校從教20年。七十年代中期他剛到勘探隊子弟學校時,學校條件非常艱苦,校舍簡陋,師資缺乏。他不畏困難,一人兼幾個老師的工作,既講數學,又講語文,還講歷史、地理、體育等課程。學生們的家長多是常年在野外勘探作業,照顧不了孩子,他就把學生接到自己家里,既給孩子們做飯,又給孩子們輔導學習。他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深得學生和家長們的贊譽。被評為五一八勘探隊和冶金局系統先進工作者。
弟弟張騏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法理學》《法理學專題》《比較法總論》《比較法研究》《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深受學生歡迎;在科研上,承擔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最高法院重點課題,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構建中國特色案例制度的綜合系統研究”首席專家。2017年和2016年他被評為北京大學優秀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大學曾憲梓優秀教學獎;2019年被評為中國法學會“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
弟媳王春燕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王春燕1987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畢業后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從事知識產權法的教學和研究,至今已經35年。她長期關注中國對外開放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發表《貿易中知識產權與物權沖突之解決原則》《數字時代知識創新與傳播的解決方案》等學術論文數十篇,被評為2011 知識中國年度人物。

張燁是張驥教授唯一的女兒,從小受祖輩和父輩的言傳身教及耳濡目染。2011年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到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教授公共英語。參加工作十年來,傳承著家族的教育情懷,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工作,成績突出。
她曾榮獲2020年河北省高等學校第六屆外語微課大賽二等獎;參與高職實用英語在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2018年,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榮獲河北賽區三等獎;2020年,指導學生參加河北省高等學校第六屆外語微課大賽榮獲二等獎;2020年,指導學生參加第十一屆“國才杯”英語寫作大賽榮獲(高職組)三等獎。
張驥教授兄弟幾人繼承了父母親身上淡泊明志、持教為樂、清貧自守、善學善教的美好品質,這些浸透在生活細微中的價值觀和做人準則,給予了他們兄弟幾人站穩講臺、把握人生方向最為強大的力量。如今張驥教授兄弟幾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有所成就,張家的家訓也一直都深深印記在他們的腦海里并代代相傳。張驥教授始終牢記家訓,“終生學習、不懈奮斗”一代傳一代,家風即教風。
愛崗敬業 恪守師德
張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對于基礎知識教學要求極為嚴格。雖然從教多年、那些基礎的知識早已爛熟于胸,但他每次講課前都認真準備,不許有一點點模糊的地方。他說:“要求學生在學知識時不能一知半解,老師首先要做到準確精當,否則,你本身傳授的知識就有錯誤,又怎么去要求學生呢?”
張驥教授不僅注重在學問上對學生嚴格管理,授業解惑,還經常和學生們交流思想,注重在思想上關懷、生活上關愛、情感上關注學生,全面促進學生們思想成長和政治進步。他認為,做一名好教師,要具備高尚的師德師風,要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們不僅把他當作一位尊敬的師長,更當作可以深入交心的朋友。
他熱心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2005年,他自費購買了幾萬元的電腦、打印機、圖書、文具等捐助給平山縣楊家橋鄉的一所偏遠山區小學。

張驥是一位優秀教師,更是一名出色的學者。他的科研成果、學術著作在國內受到學術界許多專家的好評。他常說:“做學問必須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正是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才使張驥教授取得如此成就?!敖浀靡环畯毓?,終得梅花撲鼻香”,幾十年來,他撰寫專著二十多部,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三十余篇,總字數約八百萬字。他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研究課題二十多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戰略研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方法途徑研究》《軟實力建設視角下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略研究》等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他在2011年、2012年兩次前往中共中央宣傳部參與中辦文件的起草。文件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中宣部專門致函河北省委宣傳部予以表揚。近年來,他還擔任了河北省新型智庫長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的首席專家和河北省文化軟實力研究基地的負責人。他把自己的學術研究與為黨和政府的重大需要服務結合起來,圍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中國文化“走出去”等重點領域創新研究,提出了諸多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的政策建議。他先后被評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河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河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擔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

張驥教授自1996年開始指導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2004年開始指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他始終注重對研究生的關心和培養。他既關心研究生政治上的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關心研究生業務上的成才。在對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培養中,注重對他們傳授先進的學習理念、前沿的學科知識及本專業科學研究的方法,支持他們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撰寫科研論文寫作,申報科研課題。
如今,近40年教齡的張驥教授與父母親一樣早已是桃李滿天下,張驥教授也一直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更多的家庭,引導更多的學生,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貢獻才智,他本人也深深感受到了教育事業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