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青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許多的機遇,同時也迎來了更多的挑戰,由于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接觸到的信息面更加廣泛,所以說雖然對于思政教育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并且學生對互聯網信息的篩選程度認知較為有限,所以也造成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滲透進入,阻礙了思政課程開展的進度,下面文章將針對互聯網時代下的課程思政教育方法進行探析,并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作出相應的改進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 思政教育 改革創新 改進方法
引言
科技的不斷革新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得當代社會計算機以及智能手機等一系列智能設備應用越來越廣泛,現在的大學生手機、平板幾乎人手一部[1];可以接觸到的社會信息也越來越廣泛,由于我國教育體系的獨特性,在中學時期可能太過于壓抑學生的自主性,所以導致學生在中學畢業以后進入高校擁有智能手機,難以很好地把握使用時間以及使用路徑和方法,所以就可能會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帶來負面效果,所以說在互聯網時代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有利有弊,下面將進行逐一分析。
一、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機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也可以接受到更廣闊的信息來源,可以不斷地充實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也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更加鮮活的理論證明以及實踐實例,不斷的開闊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教育事業,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來總覽整體的思政教育工作進程[2],并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技術革新,為思政教育者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平臺以及輔助教學工具,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此類時代機遇來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以確保能夠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要不斷的創新自身的思政教育理論體系,以求更加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時代情況,并且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時刻關注互聯網動態,根據互聯網上的信息,及時搜集新理論、新思想的改革,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思政工作理論體系建設[3];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使得教師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暢通,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思政教師隊伍進行網絡教學案例學習,以及新思想、新理論的貫徹落實,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工作經驗的交流,不斷地總結優秀教學經驗來使得在未來的思政教育工作過程當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教育結果,雖然互聯網會帶來很多挑戰,但是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作為思政教師,在面對互聯網挑戰的同時,也應抓住時代帶來的機遇,要學會揚長避短,利用互聯網所帶給我們的便捷來更好地開展學生思政工作。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改進措施
1.普通思政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與改進策略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并且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存在,在學生遇到困難以及其他問題的時候,很愿意接受教師的建議或者意見來進行改進與學習,教師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尊重[4]。根據分析,產生這一情況的主要因素是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等,教師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所以能夠及時地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感,但是當今時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學生們可以在網絡上很快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所以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者的權威地位,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教師根本入手,因為雖然學生現在可以搜集到一系列的所需的網絡信息,但是由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難辨,良莠不齊,而學生又無法具備足夠的社會閱歷以及專業知識來進行此類信息的真偽鑒別,所以就需要思政教育教師根據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首先進行互聯網的信息搜索,始終走在學生前列,然后根據互聯網檢索內容,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教學經驗來進行真偽分辨,并及時與學生交流,從而可以從根本上維護教師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崇拜感以及教師地位。

為了切實的提升高校輔導員利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的能力,高校高層領導應當引導并監督輔導員個人能力的提升[5]。首先,高校輔導員應當樹立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的意識,并實時的關注國家思政教育方針政策的變化,并通過有效的方式保證思政教學內容的實時性。當學生在網絡中發布存在爭議的言論時,教師不應當立馬否定學生的言論,而應當及時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利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需要高水平的網絡素養作為工作開展的支撐。為此,高校高層領導應當積極地組織輔導員參加網絡知識培訓,通過教育培訓的方式推動高校輔導員教學素養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從而使高校輔導員轉變傳統的思政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
2.思政教育過程受到挑戰與改進策略
由于在國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和家長一直扮演著學生的引導者,來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以及生活方面經驗的介紹與引導,從而不斷地完善深化思政建設體系[6],可以說,在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家長是學生所能接收到信息的唯一來源,同時也就可以保證教師在開展思政建設的過程當中,不會受到其他外界信息來源的干擾而影響整體的思政教學體系構建與教學進程建設,在思政教育開展過程當中,教師通過組織一些精心設計的環節,比如說個別談話、課堂講解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方式來進行思政教育的開展,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需要思政教育者精心篩選一些文章內容、材料哲理來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教育性工作開展,基于這一目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在選取材料的過程中,要保證材料的新鮮性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夠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帶動學生進行想象與思考,但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當下,信息接收變得越來越容易,而信息渠道也在不斷地擴大,學生能夠更快的,甚至先于教師接收到一些材料與信息,這就導致了教師在展開思政教學活動比如說談話時,無法找到切實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新鮮材料,并且在思政教育過程當中,相比于傳統的信息來源單一的模式,現在學生的信息來源更為廣泛,可以在思政教育建設過程當中接收到來自網絡中不同方向,不同種類的各種信息;很容易對思政教師開展思政工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與干擾,會使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無法準確把控學生的思想建設進程,造成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之間的對接不到位,并且由于學生的判斷能力不足,很容易被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誘導,比如最開始的厭學風、讀書無用風、厭世風等一系列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思想,逐漸使學生誤入歧途,互聯網的不可控性使得傳統思政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戰。根據此問題,就需要家長與思政教師進行合作,來針對學生的生活以及互聯網使用進行引導,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從網絡上獲取知識,并且要讓學生明白使用互聯網過程當中,如果發現問題,或者一些不良現象引起自己困擾的東西,要及時與老師和家長反映,這就使得思政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學生接觸到的信息來源,同時可以對學生接觸到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確保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不受影響與誤導。
3.思政教育方法面臨的挑戰與改進策略
傳統的思政教育大多采取課堂教學,面對面談話等一系列的方式來進行,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循循善誘,以及對現實事例的分析來進行學生的思想體系建設以及思政工作開展,但是由于操作方式的傳統性,這種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說時效性,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在談話過程中精力有限,只能面對一部分的學生,所以不能夠很快有效地進行全班級的專業引導,并且這一方式會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地點以及環境的影響,對思政工作開展過程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為一旦超過指定人數,或者是在時間、地點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會對談話效果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而且根據不同的事件來選擇相應的文章材料以及談話話題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以突發事件為例,思政工作者無法與學生有效地進行面對面交談,這就顯現出了互聯網的作用,可以不斷的開發新的路徑,尋找新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恰當地運用互聯網手段以及網絡中的信息,使得思政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教學主題要時刻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并且恰當地使用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來開發新時代下的互聯網思政教學工作開展模式。
三、結語
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也在不斷地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智能設備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在學生中也更為普及,這也就為高校思政工作者展開思政工作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許多的挑戰與機遇,本文筆者就針對這些挑戰與機遇分別進行論述,并且針對每一點都進行了改革分析與建議,希望可以借此來推動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斷改革,使得國內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夠緊跟時代潮流,貼切時代主題,培養出更加符合新時代背景的、有堅實思想基礎的高校人才;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時效性地推動高校思政教育進程,實現高校思政課程與現代化接軌。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龍玫杏..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公關世界,2021(2):139-140..
[2]余廷斌..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改進策略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4):224.
[3]劉映江,劉雷洪.“.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探討[J]..中國寬帶,2021(1):141-142.
[4]牛華巖..基于“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提升方法的路徑[J]..經濟師,2021(1):187-188..
[5]榮詩達,甄宓..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7):156-158.
[6]甄世濤,劉津,郭揚.“.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文存閱刊,2021(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