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宋云、惠生西行考論

2021-12-21 02:28:12李小白劉志偉
敦煌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文化

李小白 劉志偉

內容摘要:北魏宋云、惠生西行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然二人西行時間、是否同行、由誰派遣等問題,學界至今仍存在較大爭議。綜合傳世文獻與歷史遺跡,深入考論宋云、惠生身份問題,以糾史籍抵牾,揭示《洛陽伽藍記》春秋筆法所深蘊的史實,進而厘清西行背后復雜動因,并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北魏;西域;宋云;惠生;文化

中圖分類號:K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5-0026-08

Research on the Western Travels of Song Yun and Hui Sheng

LI Xiaobai LIU Zhiwei

(School of Ar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The journeys taken by Song Yun and Hui Sheng to the West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Disputesabout some details of their journeys remain among academics, however, including issues pertaining to the date of their departure, the identity of the person that sent them to the West, and whether they traveled together or alone. By combin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extant historical sit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 depth textual study of the identities of Song Yun and Hui Sheng, in an effort to shed light on certain ambiguities among historical records and clarify the complicated motivation behind their journey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s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uth contained in the “chunqiubifa” (春秋筆法, using ambiguous words to express multiple meanings) used in the writing of Temples of Luoyang.

Keywords:tNorthern Wei dynasty; Western Regions; Song Yun; Hui Sheng; culture

學界普遍認為,宋云、惠生出使西域在東西方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有關此行記載也為研究古代中亞地理歷史及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極寶貴的史料。遺憾的是,記載這一重大事件的相關文獻在流傳過程中均出現散佚、篡改情況,脫衍錯訛頻現,以致一些關鍵問題難以定論{1}。察其要義,問題根源在于《洛陽伽藍記》(以下簡稱《洛記》)與《魏書》《北史》記載矛盾。本文擬借助實證材料,對史籍進行剖判,以期厘清這些問題,進而對北魏西域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暢達等的研究有所補益。

一 宋云、惠生史跡探佚

有關宋云、惠生的記載,以《洛記》《魏書》較為詳贍,但二者內容多有出入。相較來看,《魏書》所記不如《洛記》嚴謹,僅西行一事,《嚈噠傳》《釋老志》就有出行時間、出行人物以及“惠生”名字三處不同。且《洛記》或有“信史”之譽,而《魏書》則有“穢史”惡名,今之學者亦多認為楊氏記載更為可靠[1],故本文在具體研究時本《洛記》為主。

關于西行一事,《洛記》卷五載:

聞義里有敦煌人宋云宅,云與惠生俱使西域也。惠生在烏場國二年,西胡風俗,大同小異,不能具錄。至正光三年二月,始還天闕。[2]

“夫此書撰著,意備遺逸,非闡象教。”[3]對于西行這件大事和西行主使的介紹,僅50字{2}。這符合楊衒之一貫的寫作體例和所用之春秋筆法,學界對此已有專論,其中林晉士觀點最中肯綮:“今觀一書,在敘事方面,直筆與婉筆交錯,實寫與虛寫相輔,記述之詳略密切配合,《洛陽伽藍記》又善于運用伏筆與補敘筆法,且鋪敘之場面浩大而細致,渲染之氣氛濃郁,在敘事之間,與寄之情感豐富而濃厚,寓意深遠。巧妙結合敘事,暗寓褒貶發議。”[4]理解這一點,就能夠尋出這50字中深藏的“遺逸”內容。

首先是宋云居所問題。《洛記》在記載西行一事時,既未說宋云、惠生出行時間,也未交待二者身份,只是說“聞義里有敦煌人宋云宅”。這一句“寓意深遠”,實際點明了他的地位。蓋居所是身份的重要標志。

北魏洛陽城實行里坊制,景明二年(501)九月丁酉“筑京師三百二十二坊”,每坊四周筑墻,邊長三百步,合當時的一里。里坊位置體現著嚴格的尊卑等級。如壽丘里在內城西,《洛記》卷四“延酤里”條載其為皇宗所居處,“民間號為王子坊”[1]178。而宋云所居“聞義里”位于北魏都城北,具體位置在漢魏故城東北角、內城與外郭城間,即今偃師金村北約1000米與邙山南坡之間的田野中,與西北角的金鏞城相對。從地形上看,漢魏故城北邊的內城與外郭城一帶,處在整座城市和北邙山之間,地勢卑凹[5]。金鏞城自曹魏以來就多次成為囚禁要犯的場所,聞義里自周初便是安置亡商“頑民”的地方。也就是說,在文化心理上,此二處皆為“賤地”。楊衒之在“聞義里”條子注中特意說到:

洛陽城東北有上商里,殷之頑民所居處也。高祖名聞義里。遷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譏刺,竟皆去之。唯有造瓦者止其內,京師瓦器出焉。世人歌曰:“洛城東北上商里,殷之頑民昔所止。今日百姓造甕子,人皆棄去住者恥”。[6]

也就是說,北魏遷都洛陽后,聞義里逐漸成為下層人居住的地方。

《洛記》“聞義里”條,還提及另一人郭文遠:“唯冠軍將軍郭文遠游憩其中,堂宇園林,匹于邦君。”[6]168他是唯一一位在此修建“堂宇園林”的朝廷官員。楊衒之既云“朝士”“竟皆去之”,復云“唯冠軍將軍郭文遠游憇其中”,則宋云就算不上“朝士”了。宋云既非朝士,且居住在聞義里,證明其地位不高。

其次是宋云籍貫問題。《洛記》點明他是“敦煌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應就是,朝廷委派宋云出使西域是當時形勢所需。蓋河西地區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重要地帶,與西域交往甚密。至孝文帝時,柔然部興起于西域,河西地區戰略位置變得更加重要。根據史書記載,當時西行僧人中,河西人為數眾多。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西行僧人共11人,其中河西僧人4人。杜斗城《魏晉南北朝時代河西僧人的西行與南下》一文中,統計當時西行河西僧人達13人之多[7]。敦煌比鄰西域,所以朝廷交通西域,倚重宋云這個“敦煌人”也在情理之中。然《洛記》特意點明其籍貫之深意還不止于此,因為“敦煌人”宋云與身為“安定臨涇人”[8]的胡太后又是隴右同鄉,這當暗示著他被委派為西行主使的又一重要原因,這一點在后文詳述。

其三是惠生身份問題。與宋云相比,惠生身份更加模糊。《洛記》子注云“崇立寺比丘惠生”[1]209,《魏書》記載為“沙門”,此外別無更多信息。

關于“崇立寺”,周祖謨釋云:“崇立,御覽引作崇靈。案本書所記佛寺無崇立崇靈之名。卷二有崇真寺,卷三有崇虛寺,此或為崇虛之誤。”[6]168《太平御覽》兩處提到“崇靈寺”[9],其中“移道壇于桑乾之陰,改曰崇靈寺”一句,與《魏書·帝紀第七》記載相同[8]168,只不過將《魏書》中的“崇虛寺”變成了“崇靈寺”。由此說來,“崇立寺”“崇靈寺”“崇虛寺”就可能指同一寺院。然在沒有充分考古發掘材料作為佐證的前提下,目前僅靠零散的典籍記載,無法考證三者是否為同一寺。退一步講,即便證明為同一寺,也不能確論惠生出身于大寺。因楊衒之在《洛陽伽藍記·序》中說明:“然寺數最多,不可遍寫,今之所錄,上大伽藍。其中小者,取其詳世諦事,因而出之。”[1]2“崇立寺”未得詳錄,可見并非“大寺”。再對比胡太后于京城所親建的永寧寺、景明寺、秦太公東寺、秦太君寺等,分別位于皇宮南、東方向御道附近這樣的重要位置,而“崇立寺”僅因惠生得一見,“崇虛寺”建于“人皆去之”的濯龍園廢墟上,故可以斷定,在“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1]2中,“崇立寺”可能只是一座不甚出名的“中小”寺院。再考慮楊衒之在“聞義里”的寓意,“崇立寺”則也應暗示著惠生的身份。

關于“沙門”,《魏書·釋老志》云:“熙平元年,詔遣沙門惠生使西域,采諸經律”[8]3042,又于《西域傳》復云:“熙平中,肅宗遣王伏子統宋云、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時有沙門慧生者亦與俱行”[8]2279,復將惠生變為一個隨行者。《洛記》同樣沒有說明惠生是否是僧官或大寺高僧。須知孝文帝以后,北魏建立起完善的僧官體系,中央設昭玄寺沙門統,統管全國佛教事務;地方州、郡、縣分別設州統與州維那、郡統與郡維那、縣統與縣維那,管理各地僧尼;各寺院設立上座、寺主和維那,管理內部事務。然在《洛記》以前,惠生蹤跡全無。后世《高僧傳》等佛教典籍中,惠生情況同樣不明。由此可推知惠生應非僧官,也非名僧。

綜上,《洛記》有關宋云、惠生記載寓意很深,要與現存史料及實證材料相互結合詳勘,才能正確理解。

二 宋云、惠生西行諸問題發覆

從上可見,宋云、惠生二人身份并不顯貴,在重視門第的北魏朝,二人卻能夠脫穎而出擔任西行主使,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有關記載之出入亦值得討論。

其一,宋云、惠生為何能擔任西行使節,史書沒有明確交代,讓人疑竇叢生。因北魏此前奉詔西行的使臣盡皆門第顯赫的高官,如王恩生、董琬、高明、高香等均為“右從第三品下”[8]2982的散騎侍郎。漢魏六朝“散騎侍郎多貴子弟或以高才英儒充其選”[10]。由此觀之,選用宋云、惠生便有些令人費解,但這恰恰深藏了他們能成為西行使節的真正原因——二人皆是胡太后親信。

這一點可從宋云官職中找到證據。《魏書》云其“王伏子統”[8]2279,《北史》稱其“賸伏子統”[11]3231,二者有一字之出入。由于這兩個官職正史皆未記載,故前人只關注到這一點,卻未深入研究。如《魏書》校勘記云:“《北史》卷九七《嚈噠傳》‘王’作‘賸’。按王或賸伏子統均不可解,當有訛脫。”[8]2286日本學者內田風吟指出,這個官職應是北齊職官“主衣子統”之誤[12],此推測已十分接近真相。既然“王或賸伏子統均不可解”,不妨先從兩條記載中相同的“子統”一詞入手。據《唐六典》“尚衣局”條下注:“后魏有掌服郎從六品上,北齊門下省統主衣局都統、子統各二人。”[13]又《隋書·百官志》載:“后齊(即北齊)制官,多循后魏(即北魏)”[14]。可見北魏朝也應有“子統”一職,為門下省所屬尚衣局官員,主掌皇帝衣服及玩物。

至于“賸伏”一詞為史籍所僅見,意不可解。故當從字義分析。《康熙字典》釋“賸”云:“《說文》物相增加也。一曰送也,副也。《注》徐曰:今俗謂物余為賸。古者一國嫁女,二國往媵之,媵之言送也,副貳也,義出于此。”[15]又,《漢字源流字典》稱“賸”與“媵”同為“剩”(陪送財禮)的異體字[16]。而《康熙字典》釋“媵”云:“《說文》送也。《釋文》古者同姓娶夫人,則同姓二國媵之。”[15]268《儀禮·士昏禮》亦云:“媵,送也,謂女從者也。”[17]則“賸”與“媵”義同,也表送嫁之義。周飛《金文中的“媵”字及其異體》一文對此解釋十分清楚:“媵”的異體字按照形旁的不同,分為“從‘女’、從‘貝’、從‘士’、從‘子’四類”,“這四類異體字分別對應了古代媵婚制下以女子、財貨、男子等作為陪嫁的事實。”[18]又說:“‘賸’作‘媵’解在金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其例不勝枚舉,且年代跨度大,西周、春秋金文都可見到。蓋諸侯之女出嫁,不僅有男女陪嫁,更有財貨,出土的大量媵器便是陪嫁之物。”[18]由于后人多將“賸伏子統”寫作“剩伏子統”,因此忽視了“賸”的本義。“字之變體,莫甚于六朝”[19],彼時“異體字大量流行”[20],“賸”與“媵”可能存在混用,因此“賸伏子統”或為“媵伏子統”。但無論是“賸”或“媵”,都表陪嫁之義,應無疑。“賸”義既明。“伏”,《說文》釋云:“司也。從人犬,犬司人也。”段注云:“司者,臣司事于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伏伺即服事也。”[21]385可見“賸伏”指陪嫁侍奉之人,當屬無疑。至于《魏書》中“賸伏子統”作“王伏子統”,則與魏收編寫《魏書》所面臨的時代背景有莫大聯系。

由此證明了宋云的兩重身份:一是胡太后陪嫁侍從;二是掌管御用服飾玩物的內廷官員。王珊《北魏僧芝墓志考釋》說:“安定胡氏長居關西,在北魏中央并沒有什么地位……在胡后進宮之前,胡國珍從未出仕過。胡氏家族的地位,顯然是憑借胡后進人掖庭這一事件,得到了顯著的提高”[22]。因胡太后初入掖庭時僅被封為地位較低的“承華世婦”[8]337,故宋云作為“世婦”陪嫁侍從,便只能居住在京城“聞義里”。這也是楊衒之在正文點明“聞義里有敦煌人宋云宅”的筆意所在。

“云與惠生俱使西域”句和子注“太后遣崇立寺比丘惠生向西域取經”句,實際也深藏惠生身份的答案。根據楊衒之對宋云出身敘述筆法,可以推知,惠生當時只是一個不甚出名的僧人,但被委任為西行使節,完成取經任務,正與其深受胡太后寵信有關。

據《魏書·太后列傳》云:“太后自以行不修,懼宗室所嫌,于是內為朋黨,防蔽耳目,肅宗所親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8]339-340從側面說明,宋云、惠生不可能是肅宗(孝明帝元詡)親信。另,《洛記》“昭儀尼寺”條云:“太后臨朝,閽寺專寵,宦者之家,積金滿堂。”[1]53因此,能為太后所重用,則必是其親信。宋云、惠生身份相較“散騎侍郎”,級別不高、地位低微,無論品第抑或聲望都遠遠不及。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成為西行主使,正因是太后親信方可說通。

其二,為何宋云官職有“王伏子統”和“賸伏子統”的出入?

由“賸伏子統”可推知,“王伏子統”即皇帝的服侍官員。故“王伏”、“賸伏”實際是區分皇帝侍從還是太后的侍從。

正統與否,歷來關乎政權的合法性及王朝是否能夠國祚永隆。拓跋魏作為世居朔方的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正統的重要性。自太武帝始,他們便邁向了漢化進程,從文化和政權建設兩個方面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進行改革:一是努力擺脫夷胡身份,宣稱拓跋部乃黃帝苗裔、中華正脈;二是以魏晉法統繼承者自居,將北方柔然、高麗、南朝視為僭偽政權;三是繼承“以中原為正統,神州為帝宅”的傳統觀念[8]2744,仿照周漢故事,遷都洛陽,欲實現“令魏朝齊美于殷周”的政治目的[8]535。

其二,在北魏積極塑造“正統”身份的過程中,自然不能容許損壞北魏形象和質疑其政權合法性事件發生。世祖時奉詔修史的崔浩,因“盡述國事,備而不典”[8]826,觸及了華夷身份矛盾的根本問題,而被指“暴揚國惡”,身陷“國史之獄”,后被誅殺夷族。這一事件對當時史官觸動極大。故魏收在編《魏書》時,對正統問題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魏書·禮志》強調:“夫皇統崇極,承運至重,必當推協天緒,考審王次,不可雜以僭竊,參之強狡。”[8]2746而胡太后臨朝稱制,不僅打破了原本的皇權正宗,且成為北魏朝的污點。后世史官對她多予貶斥,魏收更將北魏滅亡歸結于胡太后之過[8]249。在這種情況下,魏收自然不可能將遣使西行這樣的國家要務與胡太后聯系起來。《魏書》變“賸伏子統”為“王伏子統”,其用意不言而喻。

由此我們也就明白《洛記》只提宋云“敦煌人”而不提其“賸伏子統”官職的緣由。蓋朝廷遣使西行這樣的大事,事關國家體統尊嚴,他的筆觸比魏收更謹慎。且《洛記》成書時,“正當高氏家族大權在握,可謂幕后天子。衒之書中涉及高氏奪權篡魏之事跡,如仍直筆書之,觸犯忌諱,不但身家性命堪虞,而苦心孤詣撰成之《洛記》也將付之一炬,更遑論藏之名山,俟后世之大業。”[4]182

其三,西行派遣者是“胡太后”還是“孝明帝”。

按《魏書》《北史》所載,西行為明帝派遣。而《洛記》卻說是胡太后所遣。學者多認為楊氏說法較為可信。

從派遣時間看,雖然記載西行出發時間有熙平中、熙平初、神龜元年等不同,學界對此問題亦爭論頗多[2],但無論是熙平初還是神龜元年,皆是胡太后掌權時期。由她遣使,順理成章。且從孝明帝登基的延昌四年(515)七月開始,“群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8]222,“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稱詔,群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8]338(太后)“親覽萬機,手筆斷決。”[8]338可見當時胡太后把持一切朝政要務,這種情況一度持續至正光年間。如此,《魏書·釋老志》中“熙平元年,詔遣沙門惠生使西域,采諸經律”的記載[8]3042,下詔者就應是胡太后。她派遣僧人出使西域,就是朝廷的“詔遣”。

再者,“云與惠生俱使西域”一句,已經言明二人一同奉詔行動。《洛記》子注復曰“神龜元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崇立寺比丘惠生向西域取經”,又言明惠生出使的具體時間,應無異議。

綜合上述資料,其中宋云為主使節的記載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斷西行當由胡太后所遣。至于出現派遣者記載的差異,應該是魏收出于正統觀念尊崇皇帝所云,而楊衒之則為避免觸犯忌諱以直筆與婉筆交錯,據實而錄,《北史》只是沿襲了《魏書》的說法而已。

三 宋云、惠生西行動因榷論

西行的動因,學界一般認可《魏書》“采諸經律”說。然宋云、惠生,一官一僧的組合意義非同尋常。日本學者長澤和俊早已認識到這點,他指出宋云的身份是外交官,而惠生只是取經的僧侶[23]。他們于神龜元年出使西域,實際上還有國家層面的現實原因。具體來說:

一是出于“羈縻”西域的需要。自太延始,北魏與西域交往日漸恢復,西域諸國向北魏朝貢業成定制。北魏遷都中原后,西域諸國對北魏的進貢通好不斷,西域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通過青海向西域地區發展,可加強對西域的控制,維系與固結同西域的經濟文化聯系,對抗控制北方草原和天山以北地區柔然的侵擾,同時也可壓縮南朝的戰略空間。今洪扎河畔巖石上還存留正平元年(451)前后“大魏使谷巍龍今向迷密使去”的石刻,可說明當時北魏與域外關系之密切[24]。此外,北魏在與西域往來的過程中,獲得了重大的物質利益,因此交通西域作為北魏的一項基本國策從未改變。宋云、惠生西行,就是這種戰略的進一步具體實施。

二是出于鞏固自身權力需要。神龜前后,北魏朝內部矛盾日益尖銳。胡太后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方法來鞏固地位,提高聲望。而利用佛教影響力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當時出現的“二佛并立”造像及特殊式樣彌勒造像應可佐證這一觀點。洛陽水泉石窟存有成于胡太后執政時期的“二佛并立”造像,該石窟規模雖不大,但所處京城“大谷關”口,在當時有相當的影響。無獨有偶,緊鄰胡太后老家甘肅平涼莊浪縣良邑鄉李咀村寶泉寺出土的卜氏石塔上,“也有‘二佛并立’浮雕,造像時間約在公元五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25]“二佛并立”,不見于佛典,聯系“曇曜五窟”造像“令如帝身”來看,“二佛并立”極可能象征胡太后與孝明帝“二圣并立”。此外,龍門石窟皇甫公洞南壁彌勒像及魏字洞左右兩壁特殊坐式彌勒像,已有學者論證其代表胡太后及其從姑,目的是“利用佛教維護其政治統治”[26],“為其執政宣造聲勢,尋找宗教上的支持”[27]。所以說,胡太后派自己親信到西域求法,既是一樁博取佛教徒擁戴的盛事,更是確立自己在佛教界正宗地位進而鞏固統治的重要舉措。《洛記》中也有具體記述,如宋云到達烏場國,“國王見宋云云:‘大魏使來,膜拜受詔書。’聞太后崇奉佛法,即面東合掌,遙心頂禮。”[1]212既宣“詔書”,復云“太后”,實際是向方國宣揚大魏“二圣并立”之事實。

三是宋云、惠生西行還有著重要的宗教文化原因。一是受中原佛教積極向外拓展的內力驅動,大批內地僧人走向西域進行宗教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宋云、惠生西行之舉與中原文化影響力擴展是相適應的;二是胡太后為亡父薦福的私心使然。神龜元年四月十二日,胡父薨[8]1834,胡太后利用佛教大肆為父薦福,惠生等于“神龜元年十一月冬”西行求法的行為許是這一薦福活動的繼續。這一點《洛記》“惠生初發京師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的記載可作證明。“五色幡”又稱“五色續命神幡”[28]24,造此幡,“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28]25、“愿生十方佛剎土”[29]。楊衒之言明胡太后的“千口幡”為“五色百尺幡”,而對王公卿士幡的“二千口幡”卻只曰“幡”。且子注清楚寫到“惠生從于闐至乾陀,所有佛事處,悉皆流布,至此頓盡,惟留太后百尺幡一口,擬奉尸毗王塔”。可見胡太后敕付給惠生的“五色百尺幡”,其用意在于為亡父薦福,使其往生極樂。楊衒之用筆之深如此。

綜上,朝廷派遣宋云、惠生于神龜元年(518)出行,絕非一時心血來潮,也并非簡單的“采諸經律”,實際是一場夾雜私心的政治行為。對此楊衒之和魏收心知肚明,才有熙平、神龜兩說。

余 論

“賸伏子統”宋云和“崇立寺比丘”惠生,一官一僧擔任主使,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二人西行的成功,也為他們獲得較大聲譽。今洛陽新安縣西沃石窟一號窟門壁右側存有兩則題記:“比丘曇遠,比丘惠生”(圖1);“檀越主韓走光,都邑主王進達,檀越主王榮貴,都邑主杜顯宗”[30]。

西沃石窟雖為義邑造像,但其地處黃河要津,影響較大。一號窟建于孝昌年間[31],從時間上看,恰在惠生西行歸來,題記中“惠生”名字置于石窟組織者和“都邑主”前,突出他地位的意思十分明顯。因此說窟主借他的名望來擴大石窟影響符合情理,部分學者已注意到這一點。[31]

宋云、惠生所行路線,先入青海,翻日月山至新疆鄯善(今若羌),再至左末(今且末)、末城(今策勒)、于闐(今和田),過流沙,越蔥嶺,抵中亞,然后返回[32]。這條道路即絲綢之路南線“青海道”[33]。宋云、惠生有意避開柔然控制地區,而行經“青海道”,這為當時東西方商旅交通起到了很好的導引作用,客觀上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進一步繁榮。這一點在《洛記》卷三“龍華寺”條可得到印證,“正光元年”之后,“自蔥嶺已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宅者,不可勝數。是以附化之民,萬有馀家。門巷修整,閶闔填列,青槐蔭陌,綠樹垂庭,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1]145。這是自曹魏以后從未有過的勝景。

綜上所述,宋云、惠生身份、西行時間等問題并未因史籍的錯亂而湮沒,基本信息仍深寓于《洛記》這部“信史”當中。楊衒之懷著復雜的情感,用“春秋筆法”表明了宋云、惠生身份,西行時間,西行主旨等重要內容。將之與《魏書》《北史》一起詳勘,可使長期困擾學界的“賸伏子統”“王伏子統”等問題迎刃而解,并對諸文本間關系有清晰的認識。二人西行,是繼永平求法后的又一次朝廷求法行動,實現了中原文化、中原佛教對西域地區的反向輻射,并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進一步繁榮。他們的努力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深深烙印于文化記憶當中,《傳燈錄》《高僧傳》所載“達摩履”故事,《大藏經·史傳部》所收《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西沃石窟惠生題記,以及登封少林寺的《達摩只履西歸圓碑》{1}等皆是明證。

參考文獻:

[1]杜斗城. 關于敦煌人宋云西行的幾個問題[J]. 社會科學,1982(2).

[2]楊衒之,撰. 楊勇,校箋. 洛陽伽藍記校箋[M]. 北京:中華書局,2002:209-216.

[3]李宗昉. 洛陽伽藍記集證題辭[C]//譚其驤. 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第七冊.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269.

[4]林晉士. 洛陽伽藍記在文學史上之價值[J].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006(25):177.

[5]冀洛源. 考古所見北魏洛陽城址中的歷代疊壓因素[J].石窟寺研究,2011(12).

[6]楊衒之,撰. 周祖謨,校釋. 洛陽伽藍記校釋[M]. 北京:中華書局,2010:167-168.

[7]杜斗城. 魏晉南北朝時代河西僧人的西行與南下[J].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82(4):77.

[8]魏收. 魏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06:337.

[9]李昉. 太平御覽[M]. 北京:中華書局,2000:2935、492.

[10]張英,王世禛,等纂. 淵鑒類函(第四冊)[M]. 北京:中國書店,1985:396.

[11]李延壽. 北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74:3231.

[12](日)內田風吟. 后魏宋云釋惠生西域求經記考證序說. [N]. 京都:塚本博士頌壽紀念佛教史學論集1961:116-121.

[13]李林甫,等. 唐六典[M]. 北京:中華書局,1992:326.

[14]魏征,令狐德棻. 隋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3:751.

[15]湯玉書,陳廷敬,總閱. 康熙字典:同文書局原版[M].北京:中華書局,1958:1211.

[16]谷衍奎. 漢字源流字典[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708.

[17]鄭玄,注. 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80.

[18]周飛. 金文中的“媵”字及其異體[J]. 中國書法. 2018(8).

[19]畢沅. 中州金石記[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11.

[20]熊沛軍. 魏晉南北朝異體字盛行原因探析[J].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2).

[21]段玉裁,撰. 說文解字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3:385.

[22]王珊.北魏僧芝墓志考釋[J]. 北大史學. 2008(8):92-93.

[23](日)長和澤俊,著. 鐘美珠,譯. 絲綢之路史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499.

[24]馬雍. 巴基斯坦北部所見“大魏”使者的巖刻題[M]. 西域史地文物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130-132.

[25]俄玉楠. 甘肅省博物館藏卜氏石塔圖像調查研究[J].敦煌學輯刊. 2011(4).

[26]顧彥芳. 關于龍門魏字洞的幾點思考[J]. 中原文物.2002(5):77.

[27]張雪芬. 試論北朝時期中原北方彌勒造像的演變[D].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5:36.

[28]宋先偉. 藥師經[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24):24.

[29]帛尸梨蜜多羅,譯. 佛說灌頂經(卷十一),大正新修大藏經·密教部四[M].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529.

[30]陳平. 河南新安西沃石窟勘測報告[J]. 文物.1997(10):73.

[31]溫玉成. 河南新安縣西沃石窟[J]. 考古.1986(2):134.

[32]吳昊,葉俊士,王思明. 從《宋云行紀》路線看中原與西域的交流——以鄯善、左末城、末城為例[J]. 中國農史.2018(1).

[33]崔永紅. 絲綢之路青海道盛衰變遷述略[J]. 青海社會科學. 2016(1):10.

{1} 內田風吟認為宋云、惠生身份不同,出使任務和目的也不相同,受詔時間有先后之別,惠生于熙平元年首次受詔,神龜元年再次與宋云、法力等一同受詔出行。長澤和俊、余太山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宋云、惠生出使路線、歸國時間不同。杜斗城《關于敦煌人宋云西行的幾個問題》也對宋云出行時間、途徑路線等問題予以關注。

{2} 中華書局本《洛陽伽藍記校箋》清楚地表明了楊衒之所撰原文和子注的區別。然在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釋》中,原本子注內容和正文混于一談,這使得一些學者進行研究時常將子注內容當作楊衒之語進行分析。

{1} 《宋高僧傳》載:“(達摩)乃之魏,隱于嵩丘少林寺,尋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蔥嶺見之,門徒發其冢,但有衣履而已。”(四庫全書本《宋高僧傳》,卷八,第212頁。)《傳燈錄》載:“(達摩)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歲,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師于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云問:‘師何往?’師曰:‘西天去。’……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唯恐棺,一只革履存焉。”(道原,著.顧宏義,譯注.景德傳燈錄譯注[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129.)在少林寺碑廊,一塊名為《達摩只履西歸圓碑》刻有:“達摩入滅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廟全。不是宋云蔥嶺見,誰知只履去西天。”的七言律詩。

收稿日期:2020-10-2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元代文士活動編年史”(19BZW082)

作者簡介:李小白(1991-? ),女,河南省洛陽市人,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講師,主要研究漢魏六朝文學文獻學。

劉志偉(1962-? ),男,甘肅省通渭縣人,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先唐文學與中古文獻學。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色婷婷狠狠干|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页|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日韩第九页|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二区|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本a级免费| 国产精品一线天|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欧美|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在线欧美a| 天天色综网| 亚洲天堂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99精品久久| 色网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二区| 欧美激情网址| 99er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啪|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91精品国产福利|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