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為我國近代的文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文學作品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趨勢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從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獨特的悟性與體驗。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學思想,同時也蘊含著許多傳統民俗文化知識。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魯迅的文學作品,可以有效地推動中國民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此,文學領域的相關學者應當積極地進行魯迅文學作品研究,從而推動我國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文主要探索借助魯迅的文學作品推動中國民俗傳統文化傳承的方法。
所謂中國民俗傳統文化即人們在數百年的生活中形成的生活習慣以及情感信仰。通過有效的方式推動中國民俗傳統文化的傳承一方面可以幫助各族人民增強民族認同感,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各民族民族精神的發展。長期以來民俗文化都占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魯迅看來,民俗文化不僅通過區域的風土民情展現出來,而且寄托著人們的豐富情感。因此,魯迅的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中國民俗傳統文化。
一、中國民俗傳統文化對魯迅文學創作產生的影響
在魯迅看來勞動是藝術形成的必然要素,因此,他在文學作品中給予了民間藝術以充分的肯定。當然,文學作品的創作與創作人的靈感是密不可分的,而魯迅先生的很多文學創作靈感就源于豐富的民俗文化,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民間的歌謠都是其創作靈感的重要源泉,如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中包含的堅持不懈精神便被魯迅先生廣泛地應用在了文學創作當中。雖然魯迅的文學作品沒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但其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質樸的鄉土民情,魯迅先生通過最樸素的方式創造出了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魯迅先生往往是在人民群眾生活的基礎上開展文學創作,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民間的民俗文化被逐漸融入他的文學創作中。在魯迅先生看來,只有有機地結合傳統的民俗文化,并在文學創作中借鑒西方文化的特點,才能創作出經典文學作品。因此,中國民俗傳統文化深刻地影響了魯迅先生的文學創作。
二、魯迅文學創作中民俗文化的傳承
(一)民俗禮儀促成魯迅的自我意識
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可以將傳統文化分為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大傳統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小傳統。大傳統可以較為深刻地反映官方意識,同時大傳統是借助官方辦學和私人辦學的方式進行傳播的。而小傳統則主要分布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深入分析魯迅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它們主要揭示下層人民群眾的生活與心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文化模式。即使魯迅長期受傳統民俗禮儀的影響,但他卻沒有因此而放松自己,從他的行為和品質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禮儀文化的高度認同。
(二)紹興戲蘊含魯迅文學情感
少年時期的魯迅便青睞于紹興戲,在魯迅先生看來,紹興戲中蘊含著許多幽默的文化,這也是魯迅先生青睞于紹興戲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紹興戲中的內容也是魯迅文學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魯迅先生借助紹興戲創作了許多滑稽幽默的文學內容。研究紹興戲的專業學者將紹興戲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為神廟中的諸神慶祝生日所創作出的廟會戲,第二種形式是為超度亡靈所創造的木聯戲,第三種形式是為幫助村民提振抗擊災難信心所創作出的大戲。透過魯迅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魯迅先生對紹興戲中的鬼戲情有獨鐘,他曾在文學作品中構建自己充當小鬼并在鬼王的帶領下去野外招魂的情景。魯迅先生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常常利用紹興戲的內容來抒發自己的文學情感。魯迅先生在描寫自己不喜歡的人物形象時往往會借助山間厲鬼的形象進行人物描寫。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中利用紹興戲來抒發自己的文學情感,并有效地推動了民俗文化的傳承。在魯迅先生看來,蘊含民眾智慧的滑稽戲也是非常有趣的,因此他利用大量的民間幽默故事來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例如在小說《孔乙己》中,魯迅利用孔乙己滑稽的言行和舉止進行故事的創作。因此,魯迅先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對于中國民俗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間美術融入魯迅創作中
在魯迅的文學創作中,最早體現的民俗文化便是民間美術。年畫是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年畫中包含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魯迅先生往往通過對喜慶氛圍的描述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從而為人民群眾帶來興奮與愉快。幼年時期的魯迅便非常青睞于民間美術,在魯迅先生的床頭就是兩張花紙,它們分別是“老鼠成親”和“八戒招贅”,這事實上也是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側面體現。從內容上看,相較于其他花紙這兩幅花紙具有滑稽、有趣的特點,因此,魯迅先生非常青睞于這兩幅花紙,這也是魯迅先生青睞于民間藝術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年時期的魯迅非常喜歡畫畫,他經常廢寢忘食地進行繪畫書的收集,在收集之后,他會努力地研究其中的內容,并嘗試著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由于少年時期的魯迅青睞于民間美術,因此他對板面的設計和民間木刻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也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先生經常將民間美術的內容融入文學創作中。魯迅先生在進行小說的創作時,往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主,他往往通過白描的方式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簡單的幾筆反映人物的精神狀態。學術界對魯迅的人物形象塑造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專業學者普遍認為魯迅先生刻畫人物往往能夠入木三分,每一個人物都有其明顯的特點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透過魯迅先生的文學創作,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注重描繪和闡述下層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并且在文學創作中揭示了傳統法制度影響下的民俗文化。中國民俗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淳樸的民風和素樸的風格,這為魯迅先生的民俗作品創作奠定了基礎。魯迅的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因此,為了推動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魯迅的文學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對魯迅文學創作的影響,繼而提出了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中包含的民俗文化,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動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
作者簡介:夏叢叢(1977-),女,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