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楠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我國少數民族中,廣西的少數較多,各民族團聚在一起,同時各民族也有著各自的民族藝術,隨著我國進行市場經濟改革,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產業化道路,給廣西的民間藝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如何使廣西的民間藝術能夠走出去,從而達到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必須要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夠使廣西民間藝術有更好的發展。
民間藝術來自民間,根植民間,它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然而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更多的文化傳播給民間的藝術推廣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人們的文化觀念以及審美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同時外來文化的入侵,也進一步壓縮了民間藝術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年輕人更沒有耐心去學習并接受民間的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所以民間藝術走產業化道路,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廣西民族比較多,它的民族特色也多種多樣,在廣西民間藝術的類型上主要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手工藝制品,其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謠舞蹈,第三種就是傳統的地方戲曲。[1]在這三個類型中,最有價值發展民間藝術產業化的是手工藝制品,各地的消費者會更加青睞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也有一定的價值,其次是地方戲曲,地方戲曲中融入地方人文特色,使得更多的人通過地方戲曲去了解到地方文化,比如劉三姐歌謠,是全國人民都熟悉而喜歡的民間歌謠,還有壯族民歌,毛南族的面具舞等,地方戲包括采茶戲,牛娘戲等都是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歌曲。
在民間藝術特征方面,廣西的民間藝術更多的表現在地域環境上,各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征,因此廣西各民族都有著很強的地域民族性特征,廣西是以壯族為主,另外還居住著苗族和瑤族等其他十一個少數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間藝術,民間文化特色不同,民間文化也存在著許多差異。各個民族之間在長期的交往當中,使得文化進行更多的滲透,我國的廣西民間藝術通過各民族的交往而達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并進行了更多的融合。例如在娛樂方面許多民族的習慣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因為在平時的交往當中使民族特色有了相互交融的現象。[2]廣西的地域比較遠,因此他遠離中原,戰爭就很少,許多民間藝術能夠得以保全就是得益于沒有戰火的影響,從而沒有被戰火破壞,使民間藝術有了完整性的特征。廣西的民間藝術具有國際化的特征,廣西地處我國的西南部,他與越南和柬埔寨有著很長歷史的民間交往,因此廣西在民間文化上和國外民間藝術有著許多相通的地方。
總而言之,廣西民間藝術具備地域性和傳承性兩個最為明顯的特征。一方面,廣西各個區位都形成有獨特的民間藝術。另一方面,各區域的民間藝術都是經過長期的積累所形成的,藝術形式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時可以展現民族的本源。
我國的民間藝術要想得到傳承和發揚,就必須走產業化開發的道路,這是為了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需求而需要進行創新的一項新舉措。廣西的民間藝術一直沒有走出去,沒有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原因有多方面,但其地域偏遠,沒有跟進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西民間藝術的推廣,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影響了廣西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揚,更多的人選擇了遠離民間藝術的創作,而選擇了更利于自身發展的項目。廣西民間藝術走產業化道路要特別注意,在進行產業開發的時候,要將保護的原則放在首位,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時候,不能對民間藝術進行破壞,從而脫離了民間藝術發展的初衷,必須要堅持民間藝術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將開發和保護一起進行,從而來促進廣西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3]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民營企業或私營企業當中,這些人在以商人的目的介入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時,他們的首要目標是要獲取經濟收益,有時會為了利益最大化而破壞了民間藝術的原貌,偏離了民間藝術的精髓,也就失去了民間藝術的魅力。另外,對于民間藝術進行開發選擇的時候,不是所有的民間藝術都能夠走產業化道路。因此要選擇具有開發價值的民間藝術去進行開發,將民間藝術的價值巨大化發揮出來,對于那些不適合的民間藝術可以通過博物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進行保護,通過相對靜態記載的方式進行藝術保護,同樣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有些地方為了推銷地方的知名度,打造地方品牌,盲目地將不適合的民間藝術走產業化道路,最終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對地方民族藝術的研究,通過科學分析,最終決定選取合適的民間藝術進行產業化發展。
此外,對廣西民間藝術的保護,還需要從非遺傳承保護建設機制著手,積極完善體系建設,確保各項民間藝術都可以得到完整地保存。一方面,各區、縣應當設立民間藝術保護站點,全面搜集管轄范圍內的民間藝術,對其進行評級,并按照不同的等級實施保護措施。同時,工作人員要詳細記錄一項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發展歷程,避免該民間藝術傳承出現斷層時可以及時進行修復。另一方面,應當建立健全珍貴民間藝術保護機制,從保護到修復,再到宣傳,根據民間藝術的具體內容制定針對性保護方案。當民間藝術得到傳承之后,再發展產業化可以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同時也更為規范,不會對廣西民間藝術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品牌效應的效果十分明顯,這一點體現在國際知名奢侈品上尤為顯著,而作為帶有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廣西民間藝術,同樣可以通過借助品牌效應來提高知名度。對民間藝術而言,在設置品牌的同時也要形成一定規范,即在生產加工各類民間藝術工藝品(或者是產品)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控品質,這一點對于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能夠起到極大程度上的推動作用。借助品牌效應是可以切實提高藝術傳承的,相關負責人應當切實提高品牌意識,結合文化的特征創建出具有鮮明特點的品牌,從品牌名再到LOGO,都需要對民間藝術進行深入的分析。
由于市場經濟的改革使得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個地方都在強調品牌效應,而品牌效應作為競爭的一種表現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宣傳,品牌是一個企業的象征,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能給企業提升經濟效益也能對外宣傳企業,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廣西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可以考慮以打造文化品牌的方式來尋求產業的發展,將產品的文化涵養進行提高,也提高了它的經濟價值,將傳統文化的民間藝術打造成一個品牌,才能讓民間藝術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民間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有時不能直接體現它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而消費者對這樣的藝術也不能直接說好與不好,因此只能通過品牌來確定這個民間藝術的好壞,例如在看表演的時候,許多觀眾無法欣賞并不能明白其中的好與不好,有時只能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才能具體地感受,當表演成為了品牌之后,消費者就能通過品牌去確定藝術的好壞,從而達到宣傳的效果。[4]在桂林山水中采取實景演出的劉三姐舞臺劇當中,對實景演出打造出了品牌效應,從而吸引了許多觀眾,打造了民間藝術的一個品牌,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及更多的經濟價值,在推廣廣西民間藝術品牌的時候,也要對廣西藝術的大品牌進行更多的推廣,從而形成品牌的效應,使廣西的民間藝術在世界面前有一個更良好的品牌形象。
民間藝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它一定要經過再次創造才能得到可持續地發展,同時才能符合當今大眾的審美要求。因此民間藝術的創新是關鍵,只有創新才能帶動廣西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對于民間藝術的創新要在民間藝術的理念上進行創新,從而以符合現代思想價值走產業化道路。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還要體現在民間工藝品的創意方面,工藝品在用途上面進行更多的創新,從而去改變工藝品的使用價值,在創新的過程當中對工藝品的材料和傳統的技術也要進行更多的創新,例如,在壯族的繡球當中可以將繡球的花紋寓言以及繡球的外觀的元素借用到其他的產品上面去,從而使其他的產品有了更多的寓意以及更加專業的效果,這樣才能創造市場價值。在民間藝術宣傳方面,有些民間藝術宣傳的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從而對消費者產生不了吸引力,消費者消費的方式也過于單一,使市場的影響力降低,因此這些民間藝術可以利用當前多媒體傳播的方式來進行推廣,使傳播的途徑更加開闊,達到銷售的目的。例如傣族的舞蹈可以將表演的形式加入現在的元素,從而進行共同開發的表演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原生態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卻增加了表演性,獲得了更多的觀眾。同時也可以通過高科技以及信息化手段,把侗族大歌與現代媒體進行結合,當前多媒體技術使更多的人在獲取個人想要的信息時更方便,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對廣西的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是一個機遇,能夠通過更多的媒體平臺來擴大民間藝術的影響力。雖然信息社會給行業競爭帶來了壓力和挑戰,但作為民間藝術,它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有其核心的競爭優勢,因此,只有利用好多媒體平臺,抓住科技高速發展的機遇擴大影響力,如有些地方成立演出公司來拓寬銷售的渠道,還可以通過音像公司來發行民間歌曲與舞蹈,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廣西各區縣的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植,如其他省份組織開展的政府領導直播帶貨,廣西可以效仿該形式對民間藝術進行宣傳。不同于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基于線上渠道銷售傳統工藝品可以擴展宣傳面,讓更多的 用戶足不出戶,通過直播就可以了解到廣西特色民間藝術。
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藝術類型以及藝術的表演形式,同時各個民族也有著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在千百年來各民族之間都有相互的聯系與交往,還有民族之間的聯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促進了民間藝術在許多方面的相通性,但是也要看到,雖然民族藝術在許多方面有相通性,但是世界上各個民族也有各自的特色,通過多年的發展,這種特色更加有民族的代表性種特征。在我國的廣西少數民族雖然眾多,但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民族文化的傳統,有著本土的民族特色。因此,要想發展廣西民間藝術產業化,就需要從民族特色方面下功夫,可以深化各個民族的特色,從而打造民族的藝術品牌,并且將這一個特色進行深入地挖掘,才能發揮民族特色的價值。在民族藝術產業化道路發展過程當中可以發現越有民族特色的民間藝術,它的產業價值就會越高,在突出民間藝術民族特色方面的優勢就更強,同時就更利于打造特色的廣西民間藝術,從而形成民族的標志。
當然,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想要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廣西民間藝術,除了保護好本土文化的發展,還要注重和外來文化的聯系。也就是說,作為負責管理各個區域民間藝術傳承的負責人應當積極聯動當地群眾,普及宣傳外國優質的文化,確保當地群眾可以轉變思路,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打造出可以迎合全球一體化變革的藝術形式。以桂劇為例,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可以基于桂劇的唱腔,重新編寫曲、詞。內容上,應當以介紹民間藝術為主,向外來的游客進行宣傳。不同于傳統的宣傳形式,桂劇本身作為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游客對桂劇,以及民間藝術的印象。再例如,壯錦同樣作為廣西民間藝術的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藝復雜,是廣西勞動人民長期總結后得出的成果。不僅是民間藝術的完美體現,更凝聚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為了充分發揮民族特色,應當進一步深入研究有關廣西省全境的歷史、人文典故,將其有機融合到壯錦的制作過程中,以求帶給游客以更強烈的視覺沖擊。當游客被吸引之后,就可以為廣西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拓展渠道,相互之間起到促進作用。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之下,民間藝術也要隨著世界的發展而改變。民間藝術存在的形態是一個是原生態的,第二個是市場形態的。在這種民間藝術形成的狀態下,市場形態已不再具有傳統意義。而且要想發展得更好、更好地傳承,必須進行民間藝術的市場化,從而走民間藝術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廣西民間藝術要走產業化道路,就必須堅持以保護為本的原則,進行民間藝術的產業化開發,才能使民間藝術走向市場化,從而實現民族藝術的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