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璐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8)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通過為初創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基礎設備和科技創業服務,降低初創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初創企業的成長和壯大的一種服務機構。作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新興產業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1]。
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立于1989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逐漸壯大,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高質量、高水平、具備江蘇特色的發展模式。當然,在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探析如何進一步提升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營能力,將有助于我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更好更快地發展,從而為中小企業成長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據統計,截止2019年,江蘇省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848家,較上年增加128家,同比增長17.8%,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保持全國第一。近幾年,江蘇省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把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工作作為服務人才創新創業、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各類政策的支持力度,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經過多年的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了省內孵化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發展好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同時,還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向前后兩端衍生,延伸科技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引導作用。截止2019年,江蘇省擁有84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790家眾創空間、71家科技企業加速器,已經初步形成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產業園構成的多層次孵化培育體系。
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呈現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除了傳統的國有主導性質外,民營類載體增加趨勢明顯,還有企業、投資機構、高校等作為主體加入到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創辦中來。江蘇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市場化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升,有利于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持續發展和自我創新。
一是認真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績效評價工作,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業孵化載體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切實為孵化載體減輕負擔。二是江蘇省和各設區市均出臺了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相關政策文件,完善了相關配套措施,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量發展,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江蘇省通過組織各類創業孵化培訓和論壇、優秀科技孵化器評選等活動,在全省營造了創新創業的孵化氛圍。
2019年,我省有5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獲得國家級績效評價優秀(A類),較上年增長141%,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獲批優秀(A類)總數的23%。截止2019年,我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在孵企業超過3.4萬家,新增畢業企業超過4500家,較上年增長60%,其中17%為高新技術企業,2.5%為上市(掛牌)企業。我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成效顯著,為培育全省新動能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全省營造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在孵企業為全省做出了巨大的利稅貢獻,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取得不菲成績的同時,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整體運營上,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共性問題。
江蘇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中,綜合性孵化器偏多,專業性孵化器較少,且發展較為緩慢,主要集中在江蘇博特新材料創業園、無錫微納產業創新園、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等中大型孵化器。實際上,大力發展專業孵化器,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產業導向和集聚效應,有利于促進區域創新系統的形成,另一方面,易于構建專業化的服務體系,有利于孵化器自身的發展壯大。專業特色孵化器的量質不夠,將會導致難以形成集聚和規模效應,無法為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和持續的服務[2]。
長期以來,政府都更關注和培育大中型企業,將大量資源、政策、人才往大中型企業靠攏。政府行為的引導以及資本天然的逐利性,導致銀行資金和風險資本都更傾向于投向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產出的成型企業。但是科技企業孵化器中的企業大多數還處于種子期和成長期,資金相對緊缺,卻難以獲得銀行和社會資本的青睞。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在孵企業獲得融資的渠道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孵化器內尚未形成良性的投融資循環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支撐其發展壯大的資金,不利于在孵企業的做強做大[3]。
江蘇省的孵化載體數量眾多,但缺少一批類似北京創新工場、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空間等國內外知名品牌載體,總體的核心競爭力偏弱,創新創業氛圍還不夠濃郁?,F階段,江蘇省內很多孵化載體在硬件設施的建設方面已經較為規范和完備,但對自身的定位還局限在物業服務、場所租賃、政策普及這些基礎類服務,滿足于為在孵企業辦理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優惠政策申報等傳統服務,缺少技術交易、創業輔導、技術合同、投融資對接等專業、深度的增值服務。對于初創企業,除了對場地、租金有要求外,更加希望得到更深層次的孵化服務[4]。
一是省內大多數科技企業孵化器缺少高質量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為在孵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和技術支持,已逐漸成為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加油站”。而我省孵化器缺乏高質量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難以滿足在孵企業日益增長的創新需求。二是我省很多科技企業孵化器還依靠傳統的手段進行管理,缺少大數據、信息化的技術支持。隨著在孵企業的數量和需求的日益增加,構建大數據、信息化的資源交互平臺進行載體管理是大勢所趨。
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引進管理團隊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載體孵化管理人員對自身定位模糊,缺乏創業和經營管理經驗,與在孵企業聯系較弱,難以挖掘在孵企業的需求并為之提供專業化服務;管理團隊缺乏高水平創業導師,在孵企業沒有得到良好的建議和指導,錯失了很多發展機會。
專業孵化器可以為在孵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創業設施、技術引導和政策指導,從而幫助在孵企業突破技術和發展的瓶頸。應當結合江蘇省現有專業孵化器的成功經驗和產業定位,制定全省專業孵化器的培育計劃,加快建設專業孵化器,實現產業和空間布局的全覆蓋,在全省形成顯著的產業集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根據優勢產業,將現有的傳統綜合型孵化器培育轉型為專業孵化器。
一是做大做強孵化基金。2019年,全省孵化器孵化資金規模居全省前三的是南京、常州、蘇州,三市占全省總量超過一半。當年新增孵化資金62.6億元,同比增長48.43%。下一步需要提高孵化基金的運作效率,實現基金的良性循環;加大蘇中、蘇北地區的孵化基金的發展力度,發掘蘇中、蘇北地區的優秀在孵企業的資金需求。二是引導機構深入走進孵化器。進一步落實《江蘇省科技金融進孵化器行動方案》,充分發揮“蘇科投”“蘇科貸”“蘇科保”的政策作用,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銀行、證券等投融資機構走進孵化器內企業,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溝通,深化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搭建資本和在孵企業精準對接的平臺。三是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通過與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設立子基金、跟進投資、直接投資等形式發揮引導基金的作用。
加強孵化器與在孵企業的聯系,深入了解在孵企業的各類需求。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與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交易所等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開展一系列針對性的活動和輔導,并通過聯合舉辦沙龍、講座、論壇、培訓等形式,加強各類機構之間的資源與信息共享,促使在孵企業能夠得到高附加值的孵化服務,同時增加孵化器從業人員的業務覆蓋面[5]。
結合“互聯網+”模式,構建集科技、財務、人員、融資、市場等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孵化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引進團隊和人才,推進線上線下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和服務集聚,一方面使孵化團隊能夠對在孵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效率的管理,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軟實力,另一方面,在孵企業能夠加強與科技資源的合作,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增強創新能力[6]。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繼續發揮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的作用,加強與各地區孵化載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引進和培育高水平創業導師。繼續舉辦江蘇省創業孵化從業人員培訓班和創業輔導師培訓班,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面向孵化器管理人員、孵化服務人員、在孵企業的多層次能力提升體系,為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