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翠
(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我國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項正確稅收制度改革,這一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稅收制度的變化來降低企業的稅負。在相關“營改增”制度推行后,建筑企業為了適應稅收制度的變化,進行了一系列的“營改增”工作。在國家實行“營改增”之前,市場活動中同時存在營業稅和增值稅,但是在推行增值稅改革制度之后,建筑企業稅負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了一系列稅負增加的情況,這種市場稅負不均衡的現象,不僅對建筑企業發展不利,同時也會造成經濟體制的不穩定。為此,建筑企業就需要根據當前稅收體制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對策來適應“營改增”,使建筑企業煥發出更加強大的市場活力。
建筑企業營業稅向著增值稅改革中,稅收根據稅額與真實價格關系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價內稅,另一種是價外稅。目前所采用的增值稅制度就是價外稅。這種稅收的變化,造成建筑企業營業收入轉變為扣除內部增值稅稅款后的全部營業收入。這種稅收體制下,入賬的金額有所下降,勞務接受方或者購買方可以通過增值稅來抵扣一部分稅金。同時,固定資產中的不動產、無形資產入賬都會發生變化。總之,“營改增”導致了建筑企業最終獲得利潤降低,會計核算工作也需要根據稅收制度的改變進行調整,以適應當前市場發展需要。主要影響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在“營改增”實施后,企業會計需要領取和管理增值稅發票,會計工作任務增加。其二,改革后的稅收制度造成企業會計科目增加,核算更加復雜,影響會計核算的開展。其三,企業在進行業務收入核算時,因為“營改增”影響,財務報表的編制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都會發生變化,對會計工作影響較為突出。
“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合同管理的影響。第二方面是發票管理的影響。第三方面是勞務關系的影響。在合同管理上,由于建筑工程項目規模大,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采購相關材料和小型設備,這個過程中簽訂的合同就會受到“營改增”的影響。這是由于合同簽訂為工程負責人與材料和設備供應單位,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這些分期材料和小型設備發票將不能夠進行稅金的抵扣,給建筑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納稅影響。在發票管理上,為了確保增值稅能夠進行抵扣,納稅人首先需要具備發票的出具資格,超出抵扣范圍的發票將不能夠進行抵扣,所以,在財務管理中,需要重點注意額度情況,避免違反相關法律。除此之外,建筑企業往往橫跨多個行政區域,所以必須確保發票抵扣在建筑單位所在地,這給建筑企業發票匯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勞務關系方面,需要確保建筑勞務分包單位具備增值稅發票出具資格,否則將會造成人工費無法抵扣,增加企業的稅務負擔。
“營改增”是為了規范我國納稅體系,降低企業稅負。由于建筑企業的特殊性,導致建筑業出現了稅負增加的情況。建筑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過程中,往往施工項目包括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等內容,涉及較多的施工環節、費用支出項目和材料設備供應鏈。“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稅率更高,而且一些小型設備和日常材料的費用的發票無法進行稅費的抵扣,造成了建筑企業稅負增加。而且這種類型的稅負增加會根據建筑企業施工項目的不同存在加大的差異,對財務企業財務工作影響非常復雜。
在建筑企業繳納稅費中,稅務部門會根據建筑企業經營情況按照相應的稅率收取稅金。而稅金的收取方式為多退少補。納稅企業需要提前預付稅金。從稅務管理角度來看,這種納稅形式更加方便快捷,能夠提高企業納稅效率,但是由于企業的稅金需要預繳,這就導致了納稅企業的資金被大量的占用。這種影響企業資金流的情況存在于所有企業中,但是由于建筑企業項目周期較長,長時間的資金占用將會給建筑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導致施工企業在項目建設中出現資金短缺等問題,給資金流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選擇合理的納稅方案,避免給企業造成大量資金占用,是企業財務部門在“營改增”背景下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目前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對外是市場份額的爭奪,對內則是成本的控制管理。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經營生產的成本越低,其發展空間和潛力就越大。通過降低自身經營成本,能夠幫助企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在“營改增”推行之前,稅收需要需要明確實際稅收和實際價格,建筑企業營業稅通過價稅合計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是生產成本,一方面是進項稅額。在“營改增”之后,遵循進項收入票據抵扣制度,但是由于建筑企業施工實際需要,材料、設備都需要分期付款,造成了項目進項稅額無法進行增值稅抵扣。這種情況就導致了企業經營成本提高,給建筑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除此之外,成本的提高還表現在發票虛假問題造成的抵扣無效,使企業需要自身承擔增值稅。
在“營改增”背景下,需要調整會計核算的工作方法,幫助建筑企業更好地應對增值稅制度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影響。從稅務改革角度來看,國家進行稅務制度的改革是為了釋放市場活力,降低企業經營稅負。所以建筑企業需要把握政策方向,通過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調整,順應國家政策趨勢,來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首先,需要明確“營改增”政策下的會計核算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準則進行相關核算工作,會計人員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加強學習適應新的稅收制度和相關法律,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開展核算工作。由于“營改增”導致會計科目增加,建筑企業會計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核算項目,提高會計信息的系統性和準確性,確保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能夠有效靠站,具備財務風險防控能力。
隨著財務模式和財務管理手段的提升,為財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加科學先進的手段。在“營改增”的影響下,財務工作需要借助這一契機進行改革,從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出發,通過夯實基礎實現精細化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財務信息數據的準確性,通過建立監督機制,確保財務信息數據的真實性[7]。從而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精細化發展,能夠提升財務部門對于稅收制度的敏感性,更好地調整自身工作方向,避免增值稅制度給企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從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的實際來看,精細化財務管理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全面預算體系。其二,科學進行納稅統籌。其三,形成完善監督機制。對建筑企業財務工作進行全方位提升。
做好企業納稅統籌工作能夠提高財務管理質量,解決當前增值稅抵扣問題,為建筑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幫助。對于納稅統籌工作的開展,需要注意及時性和有效性。其一,建筑企業可以通過成立子公司,使用專業增值稅發票,完成進項稅額的抵扣。其二,在材料供應方面,通過可以利用專用增值稅發票對建設單位的進項稅款進行抵扣。例如,材料的分期采購等。可以根據分包政策加強企業合作,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合同的管理,嚴格按照合同進行材料的采購工作,有針對性地簽訂相應的專業合同,以提高納稅統籌工作的質量[8]。
會計信息處理系統也會影響“營改增”下建筑企業所得稅的確認與計量。目前采用的會計信息處理是將稅務信息與會計信息分開處理,這就造成了二者信息不對稱,在會計核算中會出現較高的錯誤率,對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較高。通過完善信息處理系統,提高會計信息與稅務信息的有機結合,能夠為建筑企業的財務工作提供非常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信息處理的監管審核力度,避免稅務審核出現問題,造成建筑企業稅收風險。
財務人員的培養是應對建筑企業“營改增”不良影響的重要舉措。由于稅收制度的變化,企業財務工作的模式需要根據政策適時地進行調整,這種調整首先就會影響財務人員工作的開展。大部分財務人員對于“營改增”并不熟悉,就會造成財務工作出現差錯,給建筑企業造成納稅風險和經濟損失。從培養財務人員角度來看,首先建筑企業需要建立符合“營改增”政策要求的財務工作制度,同時建立相應的培訓機制,對財務人員進行工作要點培訓[9]。其次,建筑企業需要組織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對“營改增”政策進行分析,結合企業的財務工作實際建立相應的模板,為新手財務人員提供工作指導,降低財務工作中的錯誤率。通過財務工作人員水平的提高,為企業規避稅務風險,降低經營成本。
建筑企業由于自身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導致營業稅改增值稅給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這種影響歸根結底是由于建筑企業對于新的納稅政策的不適應,導致建筑企業稅負增加、財務管理難度增大、會計核算工作量增多,影響了建筑企業的資金流和成本控制。為此,建筑企業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培養優秀財務人員、建立科學納稅統籌方案、調整會計核算工作、完善信息處理與監督,實現在新的納稅政策下提高財務管理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