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歌,劉延賓,陳德利,劉子齊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建筑物地基穩定性直接影響建筑物正常使用,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為確保地基穩定,在基礎處理過程中,常采用置換法、強夯法、排水固結法、注漿法、CFG樁等方法進行處理。強夯法以造價低廉、施工速度快、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等優勢被廣泛采用。但在實際地基處理施工過程中,受周圍環境影響,施工區域強夯質量合格率普遍較低。
因此,本文通過頭腦風暴法對影響滿夯后場地不平整、有效加固深度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影響強夯地基施工驗收一次合格率的2個主要問題進行分析,以尋求應對措施,并將其應用于工程實踐,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不同施工區域內由于復雜的地層條件,如素填土、雜填土、砂土、低飽和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碎石土等,這些土質一般雜質較多、含水量較高、地基承載力不足,需要對其進行地基處理。強夯法是1969年由法國工程師Menard首次使用的一種加固地基方法,即將重錘提升到一定高度,使重錘向下拋出,機械能轉化為沖擊能作用在軟土地基上。下落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及附加上重錘的重力,將產生很大的動能,作用于地基上,瞬間沖擊到地層,產生的沖擊能使地基強度、承載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為后期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洛陽市某校區建設項目,擬建場地范圍內存在大面積挖方,地形起伏較大,陡坎分布較多,植被類型為耕地、草地和荒地等,現場沖溝發育,分布有墓坑及拆遷建筑。總建筑面積27萬m2,16棟單體、7棟宿舍、3棟教學樓設計為強夯地基,強夯面積約3.43萬m2,工期1個月,共3種能級強夯施工,分別為12 000kN·m 能級強夯,8 000kN·m 能級強夯,3 000kN·m 能級強夯,共3個地塊,7個區域共計強夯面積約7萬m2。
施工過程中,已施工區域強夯質量驗收未通過;進度要求嚴,同時強夯地基施工周期較長,如果無法一次通過驗收,將嚴重影響進度。因此提高強夯地基施工質量一次合格率刻不容緩,成為項目部開工初期的重要工作。
地基滿夯后,地基承載力、彈性模量和加固深度不足將直接影響主體結構的施工進度。影響強夯后地基土質量的因素很多,本項目采取頭腦風暴法進行研究,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進行討論。頭腦風暴法是1938年由美國的阿歷克斯奧斯本首次提出的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通過討論組形式,讓每人提出的各種想法進行碰撞,繼而產生創造性思維。小組成員提出個人想法,從場地不平整和有效加固深度不足2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基于頭腦風暴法的討論,從場地不平整和有效加固深度不足2個切入點進行分析,歸納為端因素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末端因素分析關聯圖
1)落距的影響 落距為夯錘提起高度到打夯設備所在地面的距離,其對有效加固深度有直接影響。強夯的施工效果由適當的落距決定,落距過小,承載力不足;落距過大會產生過大的沖擊能,不但不會增強地基承載力,反而會降低低飽和黏土強度。
2)夯擊點的影響 確定夯擊點的布置方案應綜合考慮建筑物基礎類型、建筑物平面位置、地層情況等因素。考慮到建筑物基礎底面形式,夯擊點可采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梅花點布置)布置。擬建建筑物為學校公共建筑,隔墻相對較多,為保證夯擊土層更均勻,夯點可采用沿墻體基礎線布置,同時要保證橫向承重墻、縱橫墻交接處的地基下有夯擊點,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置夯擊點。
3)錘印搭接長度的影響 有效加固深度不足與搭接錘印有直接關系。搭接過長,大量夯擊能被表層硬殼層吸收,淺層土體加固越密實,而深層土體加固越弱。這表明錘印搭接無需過多,減少錘印搭接長度使夯實區域夯點數會降低,在一定情況下可有效滿足加固深度,由此施工中可減少人力物力過多投入。
4)夯擊次數影響 夯擊次數可由現場試夯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要滿足:①夯擊范圍外未發現過大隆起;②夯擊后不影響提錘;③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50mm。眾多工程實際應用表明,夯擊次數不宜過多,需要盡量減少夯擊次數。
5)外部環境影響 根據施工區域實際,地表水的存在、人員素質低、機械設備的不穩定性等均會對強夯地基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針對末端因素分析關聯圖分類、整理、分析后進行要因確認,如表1所示。

表1 要因確認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5日,對該項目正在強夯的地區質量進行調查,收集2個區域數據,共180個點,合格點數144點,合格率80%,通過進一步統計分析,得出影響強夯施工質量驗收一次合格率情況檢查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影響強夯地基驗收一次合格率情況檢查統計
1)落距不符合要求 現場調查不同能級的高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夯距進行確認。調查發現落距均滿足設計要求,非重要原因。
2)夯擊點布置 現場復核標高控制網和軸線,是否在誤差范圍內,查看夯擊點點位布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經現場調查,現場點位位置符合設計要求位置,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3)夯擊次數 通過查看現場夯擊次數記錄表,根據設計要求,保證夯擊次數。經調查,發現夯擊點數嚴重不足,為影響夯擊質量的重要因素。現場增派監督人員,保證夯擊次數的同時,檢查設備的正常運行。
4)錘印搭接長度 根據設計要求,錘印搭接1/4錘徑,經調查發現錘印符合設計長度要求,為非重要原因。
5)外部環境影響 對地表水設置排水溝;應加強人員素質培訓,考取相應資格證書;對機械設備的不穩定性應查驗設備合格證,使其安全正常運行。
因此可看出,夯擊次數、人員管理缺失、操作人員操作不到位是造成強夯地基驗收合格率的重要原因,應加強施工區域操作人員的培訓和保障規章制度的落實。
通過頭腦風暴法對影響夯擊質量最核心的2個檢查項目對比檢查,如表3所示。滿夯后場地平整度偏差超過±100mm的合格率由50.0%增至86.7%;有效加固深度不足的合格率由73.3%增至93.3%。改進后強夯地基質量有明顯提升,地基合格率的提升為施工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表3 改進后強夯地基驗收一次合格率
1)影響擬建建筑強夯地基質量的因素較多,運用頭腦風暴法構建強夯地基合格率的末端因素關聯圖,分析原因找到相對應的措施,地基驗收合格率由77.5%增至91.7%。
2)強夯法由于其獨特優勢得到廣泛采用,但較多復雜因素影響其夯實質量,頭腦風暴法匯集眾人想法,將各種影響考慮到位,解決實際問題,此方法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