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彥
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5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汽車成為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越來越大的私家車擁有量對現代社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決巨大的車輛停放問題在每個社區都成為關注的重點,需要根據具體的社區規劃理念和具體的地形條件,采取相應的解決思路和方式。本文通過對實例設計過程的解析和探討,深入研究了現代社區停車問題的解決方法,分析了具體項目操作方法的可實施性,并且隨著設計的深入,多方案不斷通過對比進行優化調整,最終能實現一個適合本項目規劃和定位的地下車庫設計,并且滿足較高的戶均停車率,為小區提供一個合理通暢的停車空間。本案例為山區緩坡地,車庫設計協調原有場地及新建小區內住宅的相對關系,進行停車方式效率及場地現狀研究,努力與原地貌及周邊環境相互適應,創造北京近郊休閑宜居的居住氛圍[1]。
本項目為多層和低層為主的低密度住宅小區 ,用地位于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占地面積8.91萬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高差7米左右,北側為山體;西高東地,高差4米左右。設計中力圖順應地勢,打造開闊低密的景觀小區,力圖使居住環境融于自然。
在規劃小區總平面布局的同時就要開始排布地下車庫的平面,地塊四面高差很大,極具特殊性,因此要因地制宜,規劃一個適宜地塊基礎條件的布局。本項目地塊坡度很大,且以多層為主,樓間距較小,常規思路并不適用,固應尋求一條新的解題思路,既可以滿足小區停車的需求量,又能適應嚴苛的客觀設計條件。

圖1
從小區地上空間布局分析來看,缺少大的開敞空間,樓之間的空間比較零碎,留給地下車庫布局的余地比較局限,導致停車效率不高。考慮到小區定位為高品質住宅小區,停車后應直接入戶的需求,考慮沿主樓一側布置停車位,又考慮主要地勢為北高南低,故車位盡量布置在住宅樓北側,可與樓平進平出,車位頂板之上又可獲得較厚的覆土,有利于外線排布,又因小區的停車指標較高,需滿足每戶1.3輛的要求,故考慮引入機械車位方案,既能滿足大量車位的需求,又可有效利用了地勢高差,同時可以減小覆土厚度,降低結構構件尺寸,用經濟有效的方案爭取最多數量的停車位(如圖2所示)。

圖2
地下車庫的出入口應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本小區地下車庫按小區劃分為東側01地下車庫和西側02地下車庫,分別設置在北側和01、02中間道路出口附近,對城市道路滿足退距要求,行駛車輛可盡早駛入車庫,避免了大范圍的人流交叉,為小區內部提供了更大的開敞交流活動空間,提高了社區品質[2]。
確定完車庫的整體規劃設計思路后,就要進行詳細的布局設計,柱網尺寸的選擇至關重要,決定了車庫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成本。
地下車庫通常按照小型車車位大小設計,車寬度1.8米,長度4.8米。地下車庫平面柱網停放3輛車一般選擇8.0米或8.1米。同理停放兩輛車時柱網開間選擇5.7米。此外,機械車位需要考慮梁對其的影響,下沉式車位需要留出地梁的寬度,上方需要保證升降設備不受梁影響。
在汽車庫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滿足小區的停車需求,占用最少土地解決停車需求。周口店項目地處山地,考慮減少土方開挖,充分利用地勢,優先選擇臺地式車庫配合機械車位的方式進行設計。目前見到的臺地式車庫案例較少,整個深入設計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取舍優化。確定主體設計思路后,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臺地車庫和住宅樓的豎向標高關系,如何滿足入戶;車庫各臺地平面之間如何聯通;兩組相鄰車位之間是否會有很大高差,如何解決等。
困難極多,我們不妨從最易入手的地方開始做起,先按前期的場地分析把樓北側布置一組車行道和車位,同時要滿足軸網尺寸的設定,局部可以優化,如果樓間距足夠可以嘗試“背靠背”布置車位,兩端均設車道,車庫邊跨設置一排停車位,這種方式可以盡量節省車道面積,增加停車數量。同時也考慮在住宅樓下設置一些車位,達到車道兩側停車的高效率停車效果。在深化過程中,需要逐一深化判斷方式是否合理,進行篩選,并且需要各專業同時配合,共同尋找一個最優化結果。
根據現有規劃條件排好整體布局之后,在設計初期就要考慮車庫的分區,多數小區地下車庫還肩負著滿足小區人防建設面積的需求。車庫的人防分區還要結合防火分區,總平面布局,地面出口景觀等綜合考慮。根據《平戰結合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范》要求,按照地塊人員比例,考慮01地塊設置3個人員掩蔽工程和1個人防物資庫,02地塊設置2個人員掩蔽工程。主要人防出口原來按每個分區獨立設置,優化后兩兩分區出口移動到一起設置,減少了出地面建筑物數量,降低對住宅樓和小區景觀的影響,也節省了地下使用面積。最終方案人防防護區較為集中,減少對住宅樓的影響[3]。
按照前面進行的分區面積分析結果,進行防火分區劃分。之前考慮的人員掩蔽工程防護單元建筑面積均不超過2000平方米,固可按照一個防火分區考慮,人防物資庫內只設置普通車位,建筑面積不超過4000平方米,按照一個防火分區考慮。人防分區和防火分區相結合設計,有效優化了平面布局,節省了設備設施,創造了更多的可停車空間[4]。
分區的深化設計并不是獨立思考的,需要伴隨著整個車庫的布局,以及機電、結構專業的配合設計,不斷的修正設計思路,最終形成各方面合理的方案。整體車庫的設計也隨著思考的深入,不斷的更新優化。既有大方面調整,包括車庫分區的調整,車庫出入口的挪動;也有小細節調整。隨著整體設計的完善,各個方面都在進行不斷的優化。
地下車庫的層高涉及到土方開挖的深度及成本,工程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定一個合理可行、節約經濟的層高。影響車庫的層高因素主要有車庫凈高要求,結構構件尺寸,以及機電管線占用高度。要選擇一個各方面都能更好滿足要求的做法。最終洋房區域車庫內層高定在了4.3米,疊拼區定為3.8米。本項目由于是臺地車庫,車庫主體由北向南逐級降低,需要每個位置仔細分析,定一個能覆蓋局部變化的高度,或者采用局部抬板的做法解決局部困難。
BIM設計是一個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管理各階段協調的過程,BIM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修正建筑項目在設計階段可能發生的瑕疵。
本項目主要進行結構和管綜檢查,原則上遵循滿足凈高、合理排布、可以施工、方便檢修的基本原則。機電管線盡量分層排布,減少翻彎。車庫凈高基本控制在2.4米局部2.2米。
地下車庫是住宅小區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實例分析周口店鎮02-0001等地塊CK-01/02地下車庫的設計過程,從平面布局、設計思路、消防安全、細節處理上,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安全舒適、環境優美的社區環境。
通過實際案例的設計,更加深刻的感覺施工圖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個不斷推敲、取舍,從而最終得到一個相對合理化解決方案的過程。在設計中,往往要面對各種取舍。比如藝術性和經濟性之間的取舍,各專業之間合理性的取舍,單專業內部各種方案優劣勢之間的取舍。設計過程往往是一個綜合考慮的復雜的模糊過程,需要通盤考慮,如果僅僅考慮某一方面往往會在其他方面出現問題。這就需要設計師不斷的積累經驗,將各類問題考慮在前,權衡利弊,在各種可能性中找到一個能夠均衡各種條件的解決方案。從另一個方面講,相對于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也是一個更理性化的設計過程。施工圖中各種方案的選擇是需要有各種依據的。只要設計師認真的為項目著想,就能為社會交出更滿意的答卷。
希望通過本文介紹的實例,讓這種解決大坡度地塊地下車庫的設計模式被廣大同行所了解,共同完善它、發展它,提高新建社區的品質,從而得到更好更人性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