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梅龍
(祥云縣下莊鎮林業草原工作站,云南 下莊 672105)
從生態環境建設客觀方面來進行分析,森林培育非常重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然環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就是森林,能夠直接影響到生態循環系統。必須要大力推進森林培育工作,要大幅的提升當地的森林覆蓋率,并以此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采取多種措施來解決問題,創新工作方法,不能總按照以前的固化思想來開展工作,這樣所取得的成績肯定達不到相關預期目標,反而還會使這項工作陷入到困境中。第二,開展森林培育工作能夠有效的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大力推進森林培育工作必須要長期堅持,大力進行改進。
由于我國屬于后發工業化國家,因而在大力發展重工業,建設工業基礎的同時,不同程度對環境生態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由于片面重視工業生產而不重視環境保護,導致我國很多地區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我國由于長期以來以農業立國,因而大面積農作物的種植使得一些地區存在森林被砍伐,開辟為農田,而大部分農作物根系較淺,無法實現對水土的有效保持,因而造成一些地區土地越來越貧瘠,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隨著工業化發展步伐的推進,很多地區農田被開辟為工廠,這進一步加劇了地表的植被破壞,同時因植被總量大幅度減少,造成地表水分蒸發量不足,從而很多地區大氣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干旱多風氣候,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一些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
因為我國內陸地區很多平原地帶為發展工農業,而把森林砍伐而開辟為農田,工業區,從而導致很多依托于森林環境生存的生物因而遭受滅絕,如大量的靈長目,偶蹄目動物,由于砍伐森林,用于發展農耕而滅絕,導致很多地區的生態圈中僅剩下可以適應農田環境的少數幾種生物依然存留,而大部分生物都由于生存環境遭受破壞而不復存在。這使得所處環境中的生態多樣性受到了嚴重影響,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幾種生物如麻雀、老鼠等依然可以適應目前以農田為主的生態環境,而生物多樣性的不足必然導致生態圈層平衡遭受破壞,生物鏈出現畸形,一些環節某種生物過多而缺乏制衡,出現生態系統的嚴重不平衡。
盡管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不過目前可以供人類飲用的淡水資源十分有限。淡水資源是生物生存發展所依托的重要自然資源,因而其自然保有量的多寡對生態環境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淡水資源的形成與維護跟降雨量與水環境的污染問題具有直接的關系,因而森林覆蓋面積的多寡會直接影響到淡水資源的總量和生成能力,因為我國很多地區大面積砍伐森林,發展農耕,從而導致地表植被的儲水量,水蒸發量大大減少,這使得一些地區出現嚴重的持續干旱,因為長期不下雨而導致河流斷流,湖泊干涸,淡水資源無以為繼。同時一些地區因為發展工業,大量排放工業污水,使得當地很多河流遭受污染,從而使得原本適合飲用的淡水資源由于遭受污染而不再適合飲用,此類問題的存在都使得我國的淡水資源不斷減少,如果不加以積極的維護控制,未來我國的淡水資源儲量和循環再生能力令人堪憂。
由于森林中很多灌木、喬木枝葉繁茂,植物呼吸系統有效接觸大氣的面積遠遠大于同等規模的農田作物。因而森林對于大氣的凈化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很多樹木都能夠起到十分有效地釋放氧氣、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有害細菌、粉塵、硫化物等對人體有害物質的作用。相對于同等面積的農田,森林可以對大氣產生的凈化效果可以達到農田的十五倍以上,因而通過培育森林,把一些不當砍伐的森林通過退耕還林而重新發展起來,能夠起到有效地改善大氣環境,凈化控制,提升空氣質量的作用。
相比于以往的工作有所不同,在開展森林培育工作的過程中,植樹造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開展的過程中不注意方法的使用,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使這項工作陷入到停滯不前的境地。首先開展植樹造林必須要充分的結合當地的實際生態情況,掌握當地的森林覆蓋率,并對此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要科學的規劃植樹造林的具體位置、造林的規模、期限等信息。有些地區在開展此項工作的時候完全無節制造林,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不僅沒有達到預期造林的目的,而且還產生了很多新的漏洞。
因為我國很多地區屬于地勢平坦的平原地帶,因而大氣流動沒有阻滯,容易形成大風氣候,而以往因為砍伐森林發展農耕,建設工業區,導致一些地區地表植被遭受破壞,一旦出現大風天氣,很多地表沙塵被卷入空氣中而形成沙塵暴,這對于氣候污染土地沙漠化都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如果當地擁有茂盛的森林,地表植被中存在大量的喬木、灌木,一方面可以形成立體化的防風固沙系統,地表的沙塵難以被風力吹起而形成沙塵暴,同時很多林木也可以對空氣中的粉塵,有害固形物進行吸收,起到阻擋風沙,抑制沙塵暴的積極作用,因而其對于改善一定地區的大氣質量,防范沙塵暴維護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因為森林環境中適合生存的生物種類是較為多樣的,因而通過森林培育,可以讓自然生態圈中形成較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圈層的健康性。相對于以農田為主的自然環境,森林環境中一些靈長目、食肉目、偶蹄目生物都十分適合生存繁衍,而生物種類的多樣化有利于維護生態食物鏈的平衡,使得生物中形成較為均衡的相互依存與制約關系,從而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很多進行了退耕還林,退工業區還林的地區,原本早已不見的野兔、野豬、狼、狐貍等又開始出現,這顯示出森林培育對維護生物種類多樣性切實具有積極的作用。因而通過森林培育,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物種均衡發展是十分有效的。
我國在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對于森林培育方面的扶持力度始終以更高的目標來進行實施,在創造綜合效益的層面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從而將開展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決。今后我們還需要繼續保持這種積極的態度將工作重點依然放在森林培育的要點上,使其保持良好的循環。進行生森林培育必須要保證在安排具體工作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依據,科學的應對出現的特殊情況,合理的對當前的城市進行規劃開發等。將城市建設充分的與生態環境建設進行充分的融合,在開展森林培育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根據開展工作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各項工作,同時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并且在解決問題上,不斷的取得更好的進展。在開展此項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堅定不移的執行國家的相關規范、條款等,不能遺漏任何事項,防止在此過程中出現違規問題的發生,從而大幅度提升森林培育的綜合效果。
要做好森林培育工作,一方面我國應頒布針對性立法,對目前依然存留的森林和培育出的森林進行法律保護,對砍伐森林,污染破壞森林環境的單位或個人以法律手段對其進行約束和制裁,這樣才能從制度上保障森林培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法律支持。同時,我國應在森林培育上秉持科學性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土質土壤,自然環境特征,進行森林培育方案的合理設計。對于氣候濕潤,多雨的地區,可以安排大量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果木,把森林培育跟發展種植園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一些較為干旱的地區,可以選擇比較耐旱,適宜嚴峻環境的樹種如松樹、楊樹等進行種植,以保障林木的成活率,通過科學規劃森林培育方案,讓森林培育工作達到較高的科學性,從而使得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平衡性得到更好的維護,使得我國的生態文明戰略得到更好地推進實施。
要做好森林培育工作,需要考慮到生態、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因而屬于一個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復雜課題。受筆者水平所限,本文在這一課題上的研究是概括性的,不夠全面的,不過希望能拋磚引玉,通過對其中一些代表性問題的解析,為我國更好的做好森林培育,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