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江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農業(yè)農村局,四川 雷波 616550)
1.1 砧木
1.1.1 枳殼,是臍橙嫁接繁殖用的主要砧木。耐寒性極強,能耐至20℃低溫。抗病力強,對腳腐病、衰退病、潰瘍病和線蟲病等有抵抗力;嫁接臍橙成活率高,表現(xiàn)早結豐產,穩(wěn)產,矮化或半矮化,耐寒、耐澇、耐旱,但不耐鹽堿,是良好的矮化臍橙砧木。在雷波金沙江干熱河谷嫁接臍橙表現(xiàn)品質好,退酸早,香氣濃郁,適宜微酸性土壤,豐產穩(wěn)產性良好,如栽培在PH大于7.3的土壤中,需先進行土壤調酸處理,樹形略小,樹形未形成前,不宜掛果。
1.1.2 紅桔,是雷波臍橙嫁接繁殖用的主要砧木之一,其他地方很少使用,耐寒性強,抗病力強,不宜栽培在易積水、通透性差的土壤,在雷波金沙江干熱河谷嫁接臍橙表現(xiàn)品質好,退酸略遲,香氣適中,適宜微酸性土壤,PH適宜范圍大于枳殼,樹形高大,豐產性好。
1.1.3 香橙,嫁接臍橙長勢良好,皮厚、品質略差,后期易粒化,適宜當?shù)馗鞣N土壤,樹勢強,樹形高大。
1.1.4 接穗,即嫁接時,所需繁殖品種的枝或芽。接穗應從品種純正母本園或優(yōu)株母樹上采集。接穗應選取優(yōu)質掛牌成年結果樹樹冠外圍中上部,葉片完整、生長充實、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健壯一年生春、秋梢,嫁接時,采用中間3至4個芽。采穗時間宜在陰天或晴天的早上與傍晚進行,雨天不宜采穗。
栽培密度因品種、繁殖方式、砧木、土地條件和管理水平等各種因素而不同。土壤肥沃,肥水充足,種植可以較稀,山地建園質量不是很高,缺乏肥水條件的,應適當密植,一般每畝60至80株,過密的十幾年后封行,管理不便,產量下降,會極大影響中后期產量。
2.1 枳殼砧木株行距:2.5至3.5×3.5至4.0m。
2.2 紅桔砧木株行距:3.0至3.5×3.5至4.0m。
2.3 香橙砧木株行距:3.5至4.0×4.0至4.5m。
3.1 土壤PH 值調整措施
3.1.1 臍橙栽培適宜的土壤PH 值為5.5至6.5,金沙江干熱河谷土壤PH 值大部分偏高,有些高達7.8左右,必須進行改良,可在植穴基肥加入調劑物質,可用糠醛渣(PH3.4左右,在有機肥中加入10%)、硫磺(株0.25kg)等。
3.1.2 土壤撒施檸檬酸(逐年進行)。
3.1.3 肥料施用采用酸性肥料。
3.1.4 種植穴內加入50kg雜草。
3.2 土壤有機質及N、P、K調整采取的方法有
3.2.1 擴穴改土,增施有機肥,一定要施用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加入復合肥的基肥,定植1至2年后,每年堅持按略大于樹冠覆蓋范圍的標準改土,為幼樹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疏松透氣的土壤環(huán)境,為臍橙幾十年的生長打下基礎。
3.2.2 有機肥腐熟時加入中微量元素,如磷礦粉、硫酸亞鐵等。
3.3 肥料施用量及方法。在確定的種植穴點位,挖80×80×80種植穴,施用25至50kg腐熟有機肥+2至3kg過磷酸鈣+3至5kg油枯與土壤混勻回填,底部能加入雜草(50至100kg)更好,注意加入了雜草的種植穴,栽培時要高出地面20至30cm以上,保證充分沉降后與地面平整。能全園翻耕疏松80cm以上,加入大量有機肥效果更好。
4.1 坡度大,臺地護坡高,種植以靠外為宜,但需離臺邊1.2m以上。
4.2 坡度小,種植宜中間略靠外。
首先應除膜,剪去受傷根系、病蟲害危害枝葉,并剪除彎曲、盤旋主根,短剪主根和過長側根,在無分叉單干苗木剪頂?shù)那疤嵯露ǜ桑羧デ锷也糠郑舸骸⑾膬纱紊遥讱ふ枘局鞲闪?0至50cm,紅桔砧木主干留50至60cm,在芽飽滿處斜剪;已有分叉苗木,視分枝情況保留培養(yǎng)40至60cm之間,不同方位留3支主枝,分枝過低的,剪除下部分枝,保持干高30至40cm。苗木根系不好的,地上部分枝梢要重剪,葉片也要剪去一部分,留下的葉片也要剪去三分之一的葉面積,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修建苗木時,要將好苗和次苗分開,以利于今后分開種植。
具備澆水條件,溫度在36℃以下,7℃以上,裸根苗最好在春季萌芽前或新抽梢老熟后,容器苗可隨時定植。
7.1 裸根苗。在準備好的種植穴位置挖深度大于垂直根長度的種植坑,放入苗木,將根舒展分層埋入,輕提,保證嫁接口外露,在離主干20cm處踏實。
7.2 容器苗。剪去容器外彎曲根系,在準備好的種植穴位置挖深度大于容器苗根長度的種植坑,如苗木根系未在容器內盤繞,直接放入,如已密集盤繞需分開將根分層埋入,離主干20cm踏實。注意栽培時如溫度較高,在分放苗木時,要注意不要平放,以免太陽光線過強直照損傷根系。
8.1 新栽培苗木水分管理。栽培后3至5天檢查持水量,土壤持水量低于60%需澆水,連續(xù)陽光強烈、空氣干燥的晴天,注意2至3天澆水1次,株1次用水量5至7.5kg,澆水后1小時抽樣檢查根系深度范圍是否濕潤,如果根部土壤不濕潤,需要補充澆水,尤其是土壤條件不同的區(qū)域,多觀察幾個點位。
8.2 新栽培苗木施肥管理。在每次抽梢前7至9天開始澆施0.2%至0.4%尿素水(土壤潮濕用0.4%,土壤干燥用0.2%;下同)+少量水溶性肥1次,保證根系分布范圍內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60%至80%)即可;萌芽初期結合澆水可澆施尿素1次,保證根系分布范圍內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60%至80%)即可,芽長10cm左右在施用0.2%至0.4%尿素水1次+少量水溶性肥;視葉片生長情況,達葉片定型,轉綠期施用1次0.2%至0.4%均衡水溶性三元肥,保證根系分布范圍內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60%至80%)即可,葉噴0.3%至0.5%磷酸二氫鉀+尿素0.3%2次,間隔7至10天(如遇郁悶潮濕的季節(jié)不噴磷酸二氫鉀,以免葉面出現(xiàn)藻害);葉片停止生長后,澆施1次0.2%至0.4%均衡水溶性三元肥或高磷肥料,保證根系分布范圍內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60%至80%)即可。
8.3 新栽培苗木新抽梢管理。新抽生枝條選擇3枝方位錯開、位置間隔5至10cm的強壯枝條,待老熟前留8至10片葉摘心,其余抹除,尤其是20cm以下抽生的枝條,定干位置過低,嚴重影響株產;如主枝過弱,可重剪,另選下部新抽生較強壯枝條另行培養(yǎng);第二次抽生枝條同理,選留2至3枝預留枝條待老熟前留8至10片葉摘心,注意盡量選留側生部位枝條,主枝角度為45°,則盡量不留背生枝,其余枝條視位置,疏除過密、位置過近、位置交叉的。
8.4 新栽培苗木病蟲管理
8.4.1 病害管理,預防為主
8.4.1.1 炭疽病,真菌性病害,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降低濕度,結合修剪和清園,徹底剪除樹上殘枝、殘葉,春季萌芽達0.5cm以上和雨季來臨有新梢時,視幼苗情況噴防治真菌性病害藥1次,常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已發(fā)病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醚戊?醇 ,果園觀察,有繼續(xù)發(fā)病情況,間隔7至8天再噴一次,無繼續(xù)發(fā)病情況,不再噴藥。
8.4.1.2 黃斑病,真菌性病害,生長適溫10℃至35℃,受害時引起大量落葉,嫩葉期噴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8.4.1.3 潰瘍病病菌在病葉、病枝或病果內越冬,病菌是通過雨水、昆蟲、苗木、接穗和果實進行傳播的,所以剪出有病斑枝葉是有效減少侵染源的有效措施,潰瘍病發(fā)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病原,二是葉片上形成水膜,三是溫度在25℃至30℃,尤其是有傷口更有利于病菌傳染,加重病害發(fā)生,所以暴風雨、冰雹、害蟲危害(尤其是潛葉蛾、惡性食葉害蟲、鳳蝶幼蟲等)后抽發(fā)新梢在嫩葉展葉和葉片轉綠時,各噴藥一次注意,氮肥過多、品種混栽、夏梢控制不當,也利于發(fā)病。
8.4.1.4 黃龍病是柑桔生產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一旦發(fā)現(xiàn)部分新梢葉片斑駁黃化、小葉簇生、果實畸形、紅鼻果等癥狀,立即噴藥后砍除,加強檢疫,杜絕病苗、病穗和柑桔木虱傳播,嫩梢抽發(fā)時可藥劑防治傳病媒介柑桔木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