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臣
主題式學習強調“做中學”,可以鍛煉學生信息搜集與加工處理的能力,以及運用多種知識、技能與思維方式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主題式學習已逐漸成為一種常用學習方式。
然而,在一些主題式學習中,由于學習手段單一、學習工具不足、學習時空受限,導致學習所需的資源信息量不足,教師指導效度不高,同伴交流渠道不暢,學生體驗不深刻,學習效果不理想。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教師主動依托信息技術探索線上學習,為解決主題式學習的困惑、實現提質增效帶來了有益啟發。
一、依托信息技術培育學生信息素養
主題式學習的實施需要在課程標準指引下,圍繞結構化內容攝取大量的數據、信息,通過對數據的加工、運用,形成清晰的學習信息,最終完成主題學習任務,獲得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生動學習體驗。信息技術是對這些海量數據與信息實現快速、有效整合的最佳工具,是開展主題式學習、培育學生信息素養不可或缺的手段。
首先,依托網絡快速搜集信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所學主題的研究現狀、成果,進而確定當下需要學習、探究的有效目標與實施路徑,增強學習的挑戰性、深刻性,提升學習的獲得感。
其次,運用網絡及信息技術,可以從海量數據、信息中快速篩選主題式學習所需信息,了解主題內容的演進過程。充分而準確的信息,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增強對問題的判定與解決的科學性。
倘若條件允許,學生還可借助VR/AR技術,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更多主題信息,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和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總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擴展信息容量,增強信息比對,加快信息整合,為思考解決問題做好鋪墊,讓主題式學習變得內涵豐富、生動活潑。
二、依托信息技術增強合作學習效率
主題式學習中,團隊合作學習很重要。缺乏同伴互助,個人的主題式學習容易產生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學習浮于表面等問題。恰當選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營造學習氛圍,促進深度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小組學習中,可以借助微信群、視頻會議等方式,圍繞學習主題、學習難點,隨時分享交流、啟發思維,打破面對面交流在時空上的束縛。指導教師應將常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主題式學習輔導的一項內容,指導學生事先熟悉、掌握。同時,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的組織者進行必要輔導,指導他們根據主題式學習的進度與需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云”端交流,增強合作學習效率,體驗信息時代的團隊合作力量。
三、依托信息技術提高教師指導效度
教師指導是主題式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伴隨式指導,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題不跑偏,學習方法、探究方式正確有效,科學性問題及時得到指導。
1.優化方式,增強指導實效
教師可通過微課等方式,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有效指導,激發學習興趣,支持知識建構,促進思維發展。比如,針對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注意事項,錄制精巧的微課進行在線共享;針對學生取得的過程性數據、信息、初步成果等,在線進行群體性或個性化的判別、輔導、分享,就關鍵環節在線示范,或錄成微課在群中分享,供學生隨時學習、改進。在線指導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教師面對面指導時間不足、輔導不充分的缺陷。
2.快速溝通,增強過程性指導的協同性
針對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多門學科教師可以隨時在線進行內部溝通,根據主題學習的需要,分別提供在線輔導內容,增強過程性指導的協同性,節省面對面教研共商的時間。同時,可對跨學科思維的培養達成共識,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指導,培養學生多學科、多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綜合指導的最大合力。
四、依托信息技術放大學習展評效果
主題式學習的展示與評價,是激發學習熱情、總結學習成效的重要環節。這些展示交流,可以是階段性的成果分享,通過微信群等曬出學習進度,分享學習方法,展示初步成果,促使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也可以是終結性的展示評價,線上線下相結合,讓相關教師、學生、家長乃至異地師生多元參與、多維交流,幫助學生深化問題的思考,拓寬學習的輻射面,提高主題式學習的績效。
當然,在評價過程中,還可以在線完成主題式學習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及時生成關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綜合性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與成長、問題與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同時可以評選學習之星、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學習方案等,讓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的展示評價拓展時空、提高效率、提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