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澤霞
(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跨國生產網絡的形成,各國競相參與其中以分享全球價值鏈利益。中國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深入融入全球價值鏈中。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全球價值鏈體系開始調整,發達經濟體利用“制造業回流”及產業鏈轉移為制造業重塑比較優勢,美國發動貿易戰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封殺,新冠疫情的暴發使發達國家掀起全球產業鏈的“去中國化”浪潮,“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與此同時,“一帶一路”的共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訂,中國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價值鏈卻有了新進展。中國與東盟作為“一帶一路”的共建國和RCEP的締約國,在價值鏈中的關系及未來的發展越來越值得關注。研究中國與東盟貿易關系的文獻有很多,但從貿易增加值角度研究雙邊價值鏈嵌套關系的文獻并不多,而雙邊價值鏈嵌套關系分析可以說明貿易伙伴國間雙邊國際分工的情況,因而對實際貿易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參考價值。幸煒等(2018)、問澤霞(2019、2020)已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利用四個維度的指標體系來測度全球價值鏈上中國與貿易伙伴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和分工地位。本文擬借鑒四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利用TiVA(增加值貿易)數據對中國與東盟的價值鏈嵌套關系進行研究。
本文借鑒幸煒等(2018)的全球價值鏈雙邊嵌套差額(GVC_Balance)、全球價值鏈雙邊嵌套平衡指數(GVC_BalanceRatio)、全球價值鏈雙邊嵌套強度指數(GVC_Link)和全球價值鏈雙邊嵌套地位指數(GVC_Position)四個指標體系來研究中國與東盟的價值鏈嵌套關系,所有數據均來源于TiVA數據庫。
雙邊嵌套差額是貿易伙伴國出口中所包含的對方增加值的差額,該指標從規模的角度反映全球價值鏈上雙方出口增加值相互包含程度和依賴程度的大小,也反映出雙方嵌套獲利的優勢對比。
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式(1)中VAac表示中國(c)出口的產品中所包含的來自于東盟(a)的增加值,反映中國出口為東盟帶來的貿易利得;VAca則表示東盟出口的產品中所包含的來自于中國的增加值。本文中,計算結果如果為正值,說明中國出口中包含的東盟增加值超過東盟出口包含的中國增加值,中國處于雙邊嵌套中“逆差”地位,表明東盟從中國出口中實現了更多的價值增值。反之,負值則表示中國處于雙邊嵌套中“順差”地位,中國具有嵌套獲利優勢(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差額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2005-2015年中國與東盟雙邊嵌套關系 單位:百萬美元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差額在2005-2011年期間,除2009年為負值外,都是正值,說明中國出口中包含的東盟增加值超過東盟出口包含的中國增加值,東盟從中國出口中實現了更多的價值增值。但從2012年開始,雙邊嵌套差額一直都為負值,且差額越來越大,即中國從東盟的出口中實現了更多的價值增值,中國在2012-2015期間開始具有嵌套獲利優勢。
嵌套差額是從規模上測度一方對另一方的依賴程度,但與從單位出口價值角度的測度結果可能不一致,而嵌套平衡指數是用嵌套差額除以雙方出口總額,從而減少了出口規模的影響,反映出雙方嵌套能力差別的相對變化。如果嵌套平衡指數減小,則表示雙方互相嵌套能力的差距在縮小,雙方在價值鏈中對彼此的利益貢獻更為接近。
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式(2)中VAac和VAca含義同式(1),GEc和GEa分別表示中國和東盟的增加值總出口(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平衡指數計算結果見表1)。
從表1的計算結果來看,中國和東盟的嵌套平衡指數在2005-2013年期間在波動中不斷下滑,雖從正值轉變為負值,但雙方互相嵌套能力的差距在縮小。2013-2015年期間,雙邊嵌套平衡指數為負值,絕對值越來越大,這說明中國與東盟的增加值相互嵌套獲利能力的相對差距在擴大,且中國的經貿實力相對于東盟在不斷增強。
雙方相互嵌套的增加值之和除以出口總額是嵌套強度指數,用來反映雙方出口增加值的相互關聯強度與依賴程度。
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式(3)中VAac、VAca、GEc和GEa的含義同式(2)。中國與東盟雙邊嵌套強度指數計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強度在不斷增加,雖然雙方的總出口增加值都在增長,但各自出口中所包含的對方增加值在總出口中的比重仍在增加,說明雙方在價值鏈中的聯系在增強。
雙邊嵌套地位指數是用雙方出口中所包含的對方增加值比例相減,是雙方在單位出口價值中獲利能力的比較,從而顯示出雙方的分工地位。
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式(4)中各變量含義同以上各式。在本文中,雙邊嵌套地位指數如果大于零,則表示中國出口中包含的東盟增加值比例大于東盟出口中包含的中國增加值比例,表示在雙邊嵌套關系中東盟更占優勢,從中國單位出口價值中獲利更大,分工地位相對較高。如果指數小于零,則情況相反(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地位指數計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對東盟的嵌套地位指數一直都是負值,且絕對值基本是逐年增大。也就是說,中國單位出口產品價值中包含的東盟增加值比例低于東盟單位出口產品價值中包含的中國增加值比例,中國具有分工地位優勢,且分工地位優勢在逐漸增強。
本文采用四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對中國與東盟的雙邊嵌套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從絕對值上來看,在2005-2011年期間,除2009年外,東盟對中國具有嵌套獲利優勢,該優勢在波動中相對穩定,2012-2015年中國對東盟具有嵌套獲利優勢,且該優勢逐漸增強;第二,從相對值來說,2005-2013年中國與東盟相互嵌套能力的差距在縮小,2013-2015年該差距不斷擴大;第三,在研究期間,中國與東盟在價值鏈上合作越發緊密,中國的分工地位優勢正逐漸增強。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為了形成雙贏的合作關系,中國與東盟應繼續加大在價值鏈上的合作,以借助對方的出口實現更多的價值增值。由于東盟單位出口中包含的中國增加值越來越多,東盟的出口行業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RCEP簽署的契機,加大加快這些產業的發展,以擴大出口拉動經濟發展。中國在與東盟的價值鏈分工中優勢地位不斷擴大,中國也應充分利用區域一體化的利好重塑中國的價值鏈以應對目前全球價值鏈變化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并帶動區域價值鏈不斷升級,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