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富龍,蔣錦禎,俞栗濤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鎮江 212400)
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屬于一種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是智慧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智慧農業發展戰略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新時代的農業發展理念,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云計算服務等技術解決“三農”問題,并逐漸形成數字信息化、生態化的多功能發展空間。對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設計,通過建立信息化通信設備來實現農業和諧發展的目標,更高效地實現農業技術的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發展效率,充分落實智慧農業的發展理念,將物聯網技術、智慧技術與農業進行融合,更加突出農業發展的地位,提升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技術和應用成效。
物聯網技術是一項融合智能化識別、定位、監視管理、追蹤系統的新型網絡技術,能夠實現智慧農業的詳細化管理,支持智慧農業的各項工作,是實現農業快速發展的技術支撐,也是發展智慧農業的主要工作核心。借助物聯網技術對智慧農業的現狀進行總結分析,逐漸攻破各環節的難點,將應用理念充分融入到智慧農業的發展實踐中,并提出智慧農業發展中物聯網的發展方向及物聯網技術的可行性戰略方式,為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1]。
在大棚種植中,溫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借助物聯網技術中的傳感器技術,能夠準確獲取溫室內的溫度。傳感器提供的數據十分準確,能夠實時對室溫進行監控,為溫室控制系統提供可調節的數據支持,使農作物在最適宜、最穩定的環境中生長。借助物聯網技術幫助種植者隨時了解農作物的情況,種植者在室內就能獲取溫室內的信息數據,并借助無線數據對其進行遠程操控,完成實施監督任務,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調整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以保障農作物的成活率[2]。
在大田種植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將農作物的種植工作當作重點內容,及時將數據以報告內容的形式傳輸到物聯網系統上。并借助智慧農業的數據分析系統,充分反饋現階段農作物的具體生長情況,根據農作物的成長情況再決定使用農藥還是化肥,以此保障農作物的高產量,實現智慧農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提升農作物的整體生長水平。
隨著農業發展技術的不斷創新,物聯網技術已經在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發展中投入使用,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溫濕度傳感器能夠根據地區的不同對不同類型的蔬菜進行調整,實現蔬菜的有機生產,從根本上保障反季節蔬菜的生產和市場的供應效率,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同時有效緩解了市場反季蔬菜緊缺的現狀[3]。將大田種植技術與物聯網技術進行融合,使部分地區實現了大田種植信息化的目標,并對農作物和土壤生長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根據農田應用現狀對農作物進行遠程診斷管理,充分應用在農業灌溉中。
農業發展需要依靠技術研發,對于智慧農業條件下的農業發展更需要充足的研發力度作為支持?,F階段,針對智慧農業發展的研發力度不夠,缺乏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忽視了網絡技術的傳播和應用,缺乏獨特的創新技術,過于盲目地建立自主研發機制,缺乏高素質的網絡技術人員。
人們能正確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但我國農業生產、電子商務技術及農產品的安全質量都處在起步階段,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由于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農業發展并不完善,但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調整,水產領域得以快速發展,養殖和智能管理實現了信息化。農村地區的養殖戶享受到低成本的智慧農業信息服務和有效的網絡接入服務,提升了農業發展的整體產量,減輕了農村地區農民種植戶的勞動成本,同時也推動了水產、水果、畜牧業領域的不斷發展,提升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改善了農村群眾的生活條件,為盡快落實物聯網技術下的智慧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智慧農業與傳統的農業不同,其對物聯網技術的依賴性較強,因此對技術要求的含量較高,需要更高素質的農村群眾。由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足,無法充分利用傳統農業發展技術的生產經驗。同時,政府對農民專業技能的培訓不足,導致專業人才缺乏且工作能力不夠,影響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對智慧農業發展理念的推廣產生了阻礙。就目前情況來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需要更多專業性較強的人才來支持,進而對人才進行培訓組織,為智慧農業的實行提供重要的專業支持。為盡快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模式,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從整體上規劃智慧農業的發展。一些部門并沒有意識到智慧農業對減貧政策的準確性,并將其作為增值稅的一種表現形式,發展智慧農業需要政府部門發揮引導和規劃作用,促進智慧農業發揮其主導作用。
技術研發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現階段對于智慧農業的項目的資金投入不足,相關部門并未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導致智慧農業的項目研發工作停滯不前。缺乏科學發展技術作為指引,無法實現農業與物聯網技術的平衡發展,阻礙了智慧農業的加速創新效率,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進程。
由于缺少基礎知識產權引導,智慧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過于依賴國外。在物聯網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重視網絡技術的傳播和應用,形成獨特的創新技術建立自主研發機制,培養高素質的網絡技術人才[4]。為鼓勵人員參與到農業發展工作中,應適當提高對人員的薪資獎勵及各自福利制度,對于獲得專利成果的人員予以相應的精神層面、物質層面獎賞。
我國是農業發展的大國,為確保農業發展的有序進行,需要不斷的完善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前提,無論經濟增長的速度如何,都需要重視國民生產總值,同時也說明農業發展存在著問題,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支持,逐漸提升農業所占的比重。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進行籌資,依靠政府的支持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政策,盡快地落實智慧農業政策的發展。
基于物聯網技術下的智慧農業,需要進行創新發展,更需要充足的人才技術進行支持?,F階段國內物聯網發展的人才較為緊缺,為保障智慧農業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穩定發展,需要在更廣闊的地區范圍內積極推廣物聯網與智慧農業的知識宣傳,建立專業協會對人才進行培訓,以此來培養更優秀的人才,各省各地也可因地制宜地制定定制方案,吸引人才,助力保障農業穩固發展,保障物聯網技術與智慧農業的發展提升創新理念保障智慧農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5]。
為充分實現物聯網技術與智慧農業的融合,需要對發展過程進行創新設計,并堅持科學的發展技術,實現農業與物聯網技術的平衡性發展,保障智慧農業的加速創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著較多的阻礙因素,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農業發展十分緩慢,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重視力度,構建良好的物聯網平臺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保障技術人員與農村之間的有效互動,相關部門也要出臺相應的資金政策,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為農業網絡化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是一項較為全面、系統性較強的工程,但現階段我國物聯網技術下的智慧農業發展情況并不順利,這是挑戰,也是契機。發現當下問題,結合時代主題,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青年一代應更具強烈的自身素質,自主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解決智慧農業在發展中的問題,提升物聯網發展技術的應用效率,攜手保障農業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