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潭
(山東省萊州市朱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萊州 261400)
植物保護是系統地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通過合理以及經濟的措施,使人類生產活動的目標植物不受到其他生物的影響,能夠增加植物生產投入的回報,從而充分保證生態環境、人類經濟等各方面的協同發展。植物保護需要充分實現“人治”,也就是在植物保護的實踐過程中,作為主體的人能夠科學地解決好人同自然間的關系,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自“十八大”以來,關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便增加了“生態文明的發展”這一內容,其也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農業更是與工業、服務業等息息相關,特別是涉及環境、生產方式以及人口等方面,在現代化的制造模式以及科學理念的推動下,農業同樣也面臨著諸多考驗。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在生產農作物環節當中,相關植物的生長需要用到含毒性的化學藥劑,而化學藥劑使用不當對于環境的影響,同樣也干擾了農業健康發展的進程,并且還會導致美麗鄉村的發展受到負面影響。
在開展農業生產過程中,作物種植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在農業生產的整個環節當中,農作物的比例每年都上升,所以,要想促進農業領域的良好繁榮,就必須要強化對植物保護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在具體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化學藥劑等化學制劑的使用,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生產等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諸多植被都會受到相應的干擾,無論是在改善植物病癥,還是在消滅害蟲的過程中,農村通常都會對某個區域內的植物造成較大的干擾,甚至還會導致大面積植物保護問題的發生。此外,不少的化學藥劑、化肥等自身存在著滲透性,通常還會導致附近的水源或者泥土受到污染,可能造成該區域當中被污染的土壤不適宜繼續耕種,相應地對農業生產產生不良的作用,進而影響了農業的健康發展。現階段,國家頒布了促進植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等,形成了植物保護工作開展的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具體的植物保護實踐當中,部分地區難以高效率地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條例等,植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受到層層阻礙,導致了一些區域的植物保護工作實際收效甚微,這同樣也是限制我國農業健康發展重要因素。
因為市場經濟自身的作用,農業要想在當下的社會環境當中有較好的突破,就應當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證農業生產質量,這也是農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之一。所以,在現代化農業工程當中,不單單要落實農業健康發展的理念,同時還要不斷強化對植物資源的高效率保護,進而更好地提高對植物保護的效益以及對資源的關注度。在這一環節當中,各工作人員要強化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才可以保證在開展工作當中,促進農民的相關經濟效益增加。同時,惟有不斷強化農民務農的自信心,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業生產環境的質量,為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打下穩定的基礎,并且還能夠進一步促使城鄉經濟協同性的發展。政府通過刺激農民生產主動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從各方面提升農業生產的數量以及質量。為更好地解決農業健康發展過程中各方面遇到的問題,要不斷增強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重視程度,主動地普及一流的農業技術,廣大植物保護專業工作者應積極下沉到田間地頭,廣泛地、全面地發動廣大農民朋友,讓更多的農民可以得到優質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在發展之路當中,逐步完成對農業發展狀況的完善。基于相關的程度而言,農業良好的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植物資源保護率的提高,不僅能夠使植物資源得到更加科學與標準化的運用,同時還能夠更好地推動國內農業向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健康發展。
國內學術人員針對植物保護與農業發展的具體文獻相對較多,其觀點是兩者關系非常密切,屬于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植物保護屬于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而農業發展同樣也推動了植物保護學科的科學發展。趙君法在《芻議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一文當中明確表示,科學地運用化學藥劑,形成生態農業,強化生物防治力度屬于強化植物保護以及農業科學發展的具體策略。
在國家宏觀政策方面,自1996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起,我國便積極采取有關措施,旨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協調。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2005年起第一次明確表示要打造“綠色環保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并且在2005年末頒布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自此以后,便慢慢地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聯系起來。我國在2010年頒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產業歸納到七大戰略性產業第一位,并且在2010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逐漸降低資源消耗同產能升級的聯系,環境保護同市場繁榮更是完成了空前的一致。2016年7月《“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實施與環保督查、巡查制度的全方位落地,極大地彰顯了中國政府下大氣力解決當下環境保護問題的堅定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全球高峰論壇上的講話中明確表示:“我們需要貫徹健康節約型的新思想,大力提倡科學、環保、綠色的生活方式,強化生態環保合作,打造綠色健康的社會,共同實現2030年科學性目標。”近年來,綠色發展思想逐漸推動國內社會的升級,指引全球的綠色發展潮流。
中國的諸多農村區域,特別是經濟發展較差的農村,村民只是單純重視經濟效益的增加,并不清楚植物保護以及農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保護意識不足更是大大阻礙了當地的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的齊頭并進。這些農村區域的市場承載量不足,在農業生產方面,農民把目光集中到增加經濟效益上,不重視農業的良好發展,就難以完成對植物的高效保護。基于宏觀角度進行分析,中國部分地區的粗放型生產模式還是難以實現根本性的升級,這同樣也是現階段資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經年累月,一定會導致環境問題起到較大的負面作用。兩者彼此作用,既難以實現植物保護對農業生產的增益,又無法促進當地農業的健康發展。
在生產環節當中,農民群眾更加重視經濟效益的增加,在種植環節當中并沒有考慮到土地資源的具體狀況,不科學種植的現象時有發生。現階段,土地資源被歷代農民耕種使用,無論生產效率還是土壤肥力都大不如從前。在該種植規模持續延伸的前提下,農作物的種類、數量有增無減,造成一些地區土壤無法適應農作物生長。同時,土壤也會受到化學藥劑的污染,導致其質量不斷降低。現階段,如果不科學運用土地資源,在生長環節當中,植物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果在此條件下植物再受到外界的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減產甚至絕產,農民因此而遭受重大經濟損失,進而威脅到農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因為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持續提升。無論是針對生態環境還是植物保護,生物災害的作用都更加廣泛。暴雨、干旱等極端氣候同樣會造成植物生長產生相應的負面作用,植物的正常發展面臨著阻力。針對生物災害等弊端,許多農民刻意地提高化學藥劑以及化肥的應用程度。農村沒有進行高效率的教育與推廣,農民通常都會盲目以及錯誤地運用肥料以及化學藥劑,不僅會干擾到植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會造成土壤質量下降,同時還會加劇對環境的污染。部分農村地區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時間一長還會對附近土壤產生不良干擾,造成周邊的植物難以正常生長。
植物保護這類綜合性的工程包括了農作物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農業健康發展更是與植物保護息息相關,需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協同發展。植物保護的系統性管理目標是為了社會、環境以及經濟三方面的效益最大化。應當開展合理性的統籌處理,科學合理地運用植物保護技術,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努力提高人們的協同發展理念,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良作用,同時使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把加強植物保護與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植物保護屬于全方位協同處理的綜合性、系統性、全面性的工作環節。農村監管主體經常會發生“責任模糊,權限不明”的狀況,監管主體無法實現政府賦予的監督職責,有關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責任意識。這就要求農業部門、環保部門、執法部門和地方政府通力配合,把農村環境保護監管主體明細化、具體化、綜合化,構成較高水平的基層環境管理機制,根據法律法規中規定的相關主體地位、責任以及權限,認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通過“政府+群眾”形式,在農業農村、綜合執法、環保、紀檢監察等多部門聯合指引下,促進村民共治,成立植物保護法制化工作專班,形成農業環境保護的高效協同力量。
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加大在全社會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廣播、城市公共交通媒介、電視、手機APP、互聯網新媒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推廣綠色理念以及宣傳植物保護思想,倡導生態文明觀,強化農業健康發展思想,大力提倡綠色出行、綠色消費、低碳生產等環保行為,使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農業農村廳(局)、地方政府等部門應該狠抓落實、認真履職,制訂相關的制度、條例以及規定等,強化執行監督,充分發動人民群眾,多措并舉,努力提升人們的植物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當下的環境保護制度主要依托于城市,無法很好地適應農村環境保護的發展要求,還有部分制度難以在農村施行。因此,有關的制度制定部門和專家學者等,必須充分結合農村的具體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設計農作物生產帶來的污染、農村生態保護以及植物保護等制度,大力執行草原生態補償、排污許可以及環境監測等相關制度,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提升農民的植物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當下,農作物生產過程存在著非常多的不科學運用化學藥劑的現象,這對農業生產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致使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要想在具體工作當中,不斷推動農業的健康發展,就需要重視不合理使用化學藥劑的現象。農業、綜合執法、地方政府等部門,切實做到履職盡責,根據上級的有關規定和制度,指導好當地的農民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藥劑。同時,植物保護工作者和有關部門,應該對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對于濫用、違規使用化學藥劑等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查處,以此來促使農民合理使用化學藥劑。針對一些濫用化學藥劑比較嚴重的區域,還應運用先進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立即停止一味地化學防治,充分發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有效方式,科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最大程度上減輕濫用化學藥劑對土壤以及植物的負面影響,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
同時,還應當強化對一流農業新技術的研討與應用,植物保護工作者下沉到農村一線,做好廣大農民朋友的“農業政策宣講員”和“農業技術指導員”,通過教育培訓廣大農民,在農村建立農業科技示范田,積極發展種植能手成為科技示范主體,進而帶動周邊的農戶效仿學習,讓先進的農業技術真真切切服務于農民、造福于農村,為推動農業科學發展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植物保護是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必要前提,農業健康發展也為植物保護提供了必需的農作物生產條件和農業生態環境。在今后的農業發展進程之中,應合理使用化學藥劑,注重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不斷地提高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水平,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實踐證明,植物保護與農業健康發展之間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