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頌華
(安徽省績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徽 績溪 245300)
進一步合理有效地做好城鄉規劃建設,對于統籌城鄉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從現階段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合理審視當前社會形勢,放眼未來,確保城鄉規劃健康快速發展。
城鄉規劃建設對促進城鄉整體發展,運用專業規劃理論科學配置城市人居空間和農村土地資源,促進城鄉市場交易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鄉村建設行動的介入,讓整個城鎮在規范的環境中成長。在城鄉規劃過程中,通過掌握發展的動力來實現對城鄉建設的管理,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趨勢和實際發展,制定相應的發展措施,實現科學發展以及宏觀經濟調控。
城鄉規劃最根本的目的是創造一個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符合社會演進特點的活動空間。在一些人口稠密地區,實施有效的城鄉規劃,建設一批公共基礎設施,可以實現公共資源和空間的公平分配,保障社會公共利益。此外,根據城鄉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特點,制定區域未來發展目標規劃,綜合考慮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結合土地資源分配理論,實現城鄉公共利益,通過合理發展、嚴格控制,保障社會公共利益。
在城市和鄉村的長期發展中,競爭與發展的多重關系逐漸形成,主要是因為個體需要生存空間,競爭成為獲取更多資源的手段,面對利潤競爭,導致不良社會風氣的出現。因此,城鄉規劃運用科學的協調方法,改善城鄉發展過程中的惡性循環,從而促進城鄉和諧競爭與合作的建立,維護公平的利益關系。
城鄉規劃最重要的作用是科學布置和規劃城鄉生活區和基本空間,提供有效的配套設施,全面提高各種資源的協調性,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需要和生存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此外,通過城鄉規劃設計城鄉綠色環境,有效維護現階段社會的生態平衡,凈化人居環境,改善人民的相應生活環境質量,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進一步有效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
城鄉規劃建設體系的完善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城鄉規劃建設的和諧穩定發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盡管我國現階段的城鄉規劃體系建設工作經過近段時間的有效發展,但在相應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具體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進一步城鄉規劃建設的有效發展。
城鄉規劃過程中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各級政府更注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而忽視了農村建設的強度。直接結果是城鄉規劃建設、經濟水平和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貧富差距逐步拉大。
交通擁堵已成為幾乎所有城市的通病。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城市規劃缺乏預測的原因非常明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城市道路普及率的提高,城市道路現階段的使用數量以及路面寬度暫時不能有效滿足發展需求,道路在使用方面的困難突出,許多相應的老城區的人口稠密,公共設施數量卻比較匱乏,室外的有效使用空間相對有限,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影響城市生活質量。
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在沒有抹去文化底蘊的情況下流傳至今。但是,我國城鄉規劃建設中對這些珍貴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嚴重缺乏,為了當前的利益,會毫不猶豫地破壞和拆除,這對研究關于相關領域的歷史和文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農村專項規劃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農村專項規劃編制質量水平不統一,規劃方法和實施形式過于陳舊,對村莊整體發展速度和規模沒有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嚴重滯后于農村實際發展需要。
農村建設規劃還存在基礎設施滯后和不健全的問題,當前農村的整體基礎設施構成,清楚地表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科學指導,無論是住房和道路建設的具體順序,村民的公共活動空間隨意爆滿,都缺乏公共活動空間。
在農村規劃建設項目中,多數農村住房規劃存在不合理問題,許多農村居民在住房建設過程中沒有進行全面、周密的規劃,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造成諸多問題。比如房子的布置有問題,房子比較整潔,但是沒有合適的存放場所,不適合存放農產品。也缺乏人性化設計,比如鄉間別墅設計缺乏針對老年人的輔助設計,很多老人獨自在家,這種住房設計難以提高幸福感,難以獲得公眾的認可和支持,不利于農村規劃建設的發展。
大多數城鄉居民的城鄉規劃建設相關系統的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提高了城鄉居民的規劃建設意識。同時,認真總結城鄉規劃建設經驗,積極宣傳交流,引導群眾切實了解和支持城鄉規劃建設,逐步形成良好的環境規劃。
按照城鄉統籌規劃的原則,統籌兼顧城鄉、區域和整體的關系,逐步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長遠發展,促進城鄉規劃建設協調穩定推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城鄉規劃中來,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的銜接,不斷提高城鄉規劃水平,創造農村地區城鄉規劃水平,進一步嚴格要求相應的標準和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建設與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的有效銜接,以便可以有效保持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建設工作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的有效協調性,進一步提高現階段我國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
我國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安全高效并且有效滿足現階段城市的基本流動性以及進一步有效支持我國城市社會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進一步促進經濟和文化發展。構建既滿足現階段城市發展需要,又可以進一步滿足城市居民相應的生產生活活動所需要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引導城市高效節能運行和建設,也體現了低碳生態城市對發展道路的需求。在現階段的城市規劃工作中,要進一步有效體現我國交通體系可持續發展的相應理念,將現階段的城市交通系統的整體視角以及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全方位貫徹到我國城市規劃工作的所有環節。在管理工作以及有效的引導層面,交通需求管理控制總體的交通量以及相應的結構分布。
在許多城市,地理上隔離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或辦公區導致了城市擴張、交通擁堵和污染加劇。新興城市規劃專家在功能分區和結構上強調生活、生產、休閑的結構特征,引導人們走向以緊密相連的居住區為基礎的城市規劃模式,使社區居民可以方便地工作和生活,避免交通擁堵之痛,減少交通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通過積極發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居民頻繁使用自己的汽車作為出行方式。
城市與區域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城市和地區之間不斷交換材料、能源和信息。城市越發達,這些交流就越頻繁,互動也就越強。每個城市都具有自身特色的相應資源、文化底蘊以及相關的建設條件,需要進一步有效尊重城市自身的特色,開展有效的研究,建設獨具特色的名副其實的生態城市,集山城與田園城市、鄉村城市以及美麗城市于一體,建設生態城市的優勢,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著眼于生態城市和區域之間的分工,可以有效促進城鄉規劃建設的和諧發展。
文化古跡是城市的驕傲和無價之寶。比如伊城市華山的花陽宮,經過多個部門的保護使之更加完整完善,是國家的無形財富,但破壞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可隨意占有、吞食、破壞,也不允許破舊、建新、取真、造假,原汁原味最大化,需要正常保養,但是不允許做假。
保障現階段的當地生態環境是城鄉規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有效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此,城鄉發展規模以及相應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可以超過該地區現階段的最大環境容量。為進一步有效加強對現階段城市規劃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指導,需要進一步有效建立環境規劃與城鄉規劃工作的有效結合的戰略環境體系,規劃工作階段的合理溝通必不可少。因此,在城鄉規劃中,需要專家對不利于未來環境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和預測,規劃人員可以進一步有效利用相關信息做出相對科學合理的規劃工作,以便可以有效保障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保證現階段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在進一步的城市合理建設階段不會造成太大的環境破壞,使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相應的生態環境實現進一步的可持續發展。
過去城鄉建設管理存在臟亂差的現象,從規劃的角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使城鄉生活和生產環境更加規范有序。同時,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水質環境、植被和自然風光,應用先進的環境工程控制環境污染,營造真正優美宜居的鄉村環境。
在鄉村規劃建設業務中,要不斷改變傳統的鄉村建設發展模式,做好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轉變農村規劃建設發展方式,要注重提高農村群眾的環保意識,結合互聯網、多媒體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同時,要根據農村的特殊情況,建立科學、全面的管控體系,明確各單位和機構的職責,落實相關規劃,建立環境保護制度。
當前,許多資源型企業過度利用能源發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來支持相應的經濟發展。為進一步有效實現現階段的綠色低碳城鄉規劃的宏偉目標,需要進一步有效轉型發展一些相對資源型的企業,停止一些相對消耗較大的自然資源、破壞相應的生態環境的行為,轉變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驅動力。通過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相關政策引入資金,進一步有效促進城市相關工業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當地經濟資源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發揮當地經濟和生態效益,尊重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律,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加農村建設資金的引進,是需要從整體的角度分析農村建設和規劃,提高農村建設宏觀決策的整體水平。加大具體的城鄉規劃建設力度,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城鄉規劃建設難以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農民積極合作和參與方面,要進一步有效提高農民積極參與相應的規劃工作,充分有效地調動村民的自主性以及相應的參與意愿。
當前,我國城市交通體系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總體規劃建設依據,在保證城市和諧發展的同時,改善城市環境,構建綠色和諧交通體系。在城市交通規劃過程中,既要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又要為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增加道路數量和道路寬度的計劃中,高架橋可以作為城市交通建設的必要選擇。
總之,中國的城鎮化目前正處于非常重要的階段,城鄉規劃的內容包括城市的方方面面,可謂包羅萬象。如此龐大的工程,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而實施中仍要積極求實,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斷提高包括城鄉規劃在內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