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南充 637200)
近年來,西充縣緊緊圍繞爭當“有機農業排頭兵”的目標定位,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堅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全力推進“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建設,有機農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認證面積不斷擴大,生產監管不斷增強,產品質量不斷提升,銷售市場不斷拓展,先后榮獲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首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際有機農業聯盟亞洲科研基地、亞洲有機農業技術研發中心等殊榮,“生態田園·有機西充”已成為西充一張靚麗的名片。但是,目前西充縣有機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依然有一些不足存在,對當地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形成較大阻礙。為此,下文中首先對西充縣有機農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與工作措施進行總結與分析,并指出當前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有效對策,旨在對推動西充縣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1.1 對于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計算機技術手段應用、數據分析與模擬試驗,能夠將有機農業科研成本大幅縮小,降低科研時間投入,增強科研部門對有機農業分析判斷能力。并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手段科學設計有機農業生產過程,優化投入產出結構,還能預測分析有機農產品市場發展狀況及其應用前景,保證更高精度的開展有機農業生產,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理想效果。同時,通過計算機技術手段開展遙感監測,能夠使有機農業在抵抗自然災害方面能力逐步增強,大幅減少損失,保證有機農業高效生產。另外還有利于普及推廣現代化的有機農業科研成果與先進技術,保證更加高效地進行有機農產品流轉,推動農村經濟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為了實現有機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加其經濟收益,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
1.2 為高效配置資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利于農村和城市以及國內外彼此溝通互聯,對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合理利用,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使有機農產品市場得以進一步拓寬。還有利于結合各地具體實際,科學流轉勞動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所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了巨大作用,使得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化。
1.3 農業信息化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了實現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要重視現代科學技術高效利用,為了推進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應當將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有機農業如果缺少信息化武裝,不能稱之為完善的現代農業。所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應當進一步強化農業信息化建設。
1.4 可以大幅提高有機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雖然我國加入WTO多年,然而在有機農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規模都不大,較為分散,成本投入大,質量很難保證等諸多困境。為使有機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提高有機農產品出口率,控制和減少國外農產品給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對國內市場加強保護的同時,實現國際市場的有效拓展,應當有效降低有機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而這些更加需要有機農業標準化生產,科學投入以及合理貯藏加工,這些都需要通過農業信息化作為支撐。
2.1 基地建設有規模。全縣已建成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3萬畝,其中有機認證面積14萬畝、認證品種102個,有機農業總產值達35億元。
2.2 生產發展有標準。高標準編制發布有機農產品地方生產標準及團體標準5大類40個,修訂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30個,將有機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嚴格執行有機農產品“四有一可”(即操作有規范、過程有記錄、產品有標識、上市有檢測、質量可追溯)生產標準,規范有機農業生產過程。
2.3 質量監管有突破。建立健全全程監控、質量追溯和企業誠信三大體系,構建了“政府監管、企業自律、業主自為”的監管機制,嚴格實行“優勝劣汰”動態監管機制,嚴格執行使用違禁投入品企業“一票否決”,近幾年,我國、省、市有機產品抽樣檢測合格率達98%,合格率每年均名列前茅。
2.4 市場開拓有亮點。重點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建立有機商標集群,注冊有機產品品牌商標76個。完善有機農產品營銷網點,在北、上、廣、深、成、渝等一二線城市創辦有機旗艦店12家、配送點200余個、超市專柜600余個,企業電商平臺30余個,線上、線下營銷體系全面形成,西充有機農產品暢銷全國。
2.5 對外合作有影響。加強與原國家認監委、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交流合作,先后承辦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工作現場交流會,2015國際有機農業區域產業發展(西充)論壇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工作會議,2017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第二屆亞洲大會,2019、2021兩屆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峰會,亞洲有機峰會永久會址落戶西充。
西充縣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有機農業發展,并成立以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有關責任人為小組成員的有機農業發展小組,加強政策引導,針對當地有機農業發展進行政策激勵,推進有機農業工作體系構建,并不斷增加有機農業方面的投入,擴大有機農業發展的宣傳力度于補助力度,對當地有機農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不斷優化有機農業產業布局,擴大技術支撐,對有機農業既推廣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增進科技研發能力,提高科技應用成效,為當地有機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堅持質量至上,在發展有機農業過程當中,積極構建有機農業安全保障體系,制定有機農業發展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科學生產,并強化生產監督,加強有機農業全程監控,構建有機農業質量可追溯制度,并對有機農產品認證程序進行規范,對于有機農業高質量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者,加強品牌打造,結合西充市具體實際,推進有機農業品牌戰略,構建有機農業完善的營銷網絡,并強化宣傳推廣,利用各種途徑與方式大力加強有機農產品宣傳工作,進一步增強西充縣有機農業品牌影響力。深化和國際有機農業合作,在和河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合作基礎上,成功進行三次國際有機大會舉辦,而且西充縣每兩年一次的亞洲有機峰會在此永久落址,這對于西充縣有機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4.1 主導產業優勢不突出。我縣已認證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總體規模較大,但分散在51個農業企業基地、102個品種,“小而全”“多而雜”。雖然近兩年確定了以糧油、香桃、柑橘、紅薯為主導產業,但其產業優勢不突出,沒有形成拳頭產品,沒有凸顯特色優勢,缺乏產業集聚效應。
4.2 企業運營舉步維艱。有機農業投入大、技術含量高,我縣部分有機農業企業自身實力不足,缺乏長遠發展規劃,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營銷手段等相對落后,加之近兩年政策補助難以到位,部分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運營舉步維艱,嚴重影響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動力。
4.3 產業效益難以顯現。全縣有機農業發展的鏈條不完善,鮮食產品缺乏深加工,銷售期不長,旗艦店、電商帶動作用不強,市場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不夠,企業多靠單打獨斗闖市場,難以體現優質優價。
4.4 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方面,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較低,技術人才缺乏,專業的社會化服務機構少且運行困難。另一方面,發展有機農業的企業和其他經營主體個個買農機、個個建烘干房,單獨請技術專家、開拓市場,無形中增加了投資成本,嚴重制約了有機農業的質量和效益。
4.5 資金保障不到位。2019年,應兌付有機農業政策扶持資金718.6萬元,已兌付560余萬元,仍有150余萬元未予兌付;2020年,經財政相關部門核定有機農業發展資金890萬元至今未予撥付,其中有機農業政策扶持資金585萬余元未能兌付,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有機生產和申報認證的積極性。城南高速“生態田園 有機西充”廣告資金65萬元至今未付,已經對今年10月的采購產生影響。
4.6 發展合力有待提升。在有機產業培育、基地建設、品牌創建、監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農業部門及有機中心唱獨角戲的現象,特別是鄉鎮、街道參與有機農業基地培育和生產管理的工作機制未形成。
4.7 行業規范急需加強。全縣上下非有機企業打有機牌、非有機產品冒充有機產品的現象極為嚴重,包括部分政府部門在宣傳廣告中也存在任意打有機字樣的現象,一定程度上誤導公眾,極大地影響了西充有機的聲譽。
4.8 規模拓展難度增大。目前,全縣新型經營主體主動申報有機認證數量越來越少,認證規模拓展難度增大。加上部分企業因經營困難,每年都有企業淘汰或退出有機認證,不但影響了有機基地規模的擴大,而且存在基地規模萎縮的風險。
4.9 研發中心運轉困難。根據十六屆第8次《縣政府會議紀要》,“同意由縣財政2017年至2019年每年增加有機辦預算100萬元,用于支持西充有機農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現支持年限已滿,研發中心后期市場化運作較為困難。
5.1 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農業信息化建設在有機農業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西充縣政府部門在當地農業信息化發展方面應當將自身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首先,各級領導要對農業信息化發展給予充分重視,只有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才能為推動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為有機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有機農業發展過程當中的實用技術研究、投資結構、農業科研體制還有經費投入等各個方面科學合理的實施政策調整,并對投資主體充分明確,確保科學投入;推行市場融資與政府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各種形式與途徑對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進行籌集,強化農業信息化建設,為有機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2 進一步拓展有機農業信息網絡化發展。為了實現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而加強建設農業信息化網絡是實現有機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工具。因此應當做到科學規劃,對有機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科學構建,并以此為前提推進信息聯播,構建和各縣市以及省外專用衛生通訊網,并衛星網連接農業農村部,打造全國性的有機農業內部網,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開發有機農業相關數據,如有機農業資源信息、生產管理方面的相關信息,還有有機農產品市場方面的信息,實用技術和科研成果,并科學合理地開發有機農業發展過程當中政策法規方面的信息數據。
5.3 對有機農業信息資源質量不斷提升,推動西充縣有機農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當前西充縣有機農業信息網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信息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很多內容嘗嘗重復出現不能有效共享。所以,西充縣有機農業信息資源建設過程當中,應當對有機農業信息質量不斷提高,將其中深藏的價值科學挖掘,科學利用信息數據庫,為各種有機農業發展對象提供不同的需求。另外,還應當強化信息標準化方面的問題建設,只有確保信息和信息技術標準化,才可以實現系統兼容,達到共享信息資源效果,并為西充縣有機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5.4 對有機農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加強培養。為了推動有機農業信息化發展,人才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只有打造高素質的有機農業信息化專業隊伍,不斷進行人才創新,才能為更加科學高效的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提供保障。但現在西充縣有機農業信息人才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所以擴大復合型國際水平高素質農業信息化人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如在大中專院校針對有機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設置相關專業,并在重點單位進行碩士、博士學位點設置,打造更高質量的用人環境,將國外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引進回國。另外,對現代有機農業發展所需的新型農民加強培育,調動廣大農民針對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并知道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對有機農產品市場經營市場進行開拓,創造更大的經濟收益。
現在社會已經全面步入信息化時代,這些為有機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了推動西充縣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更好地應對WTO帶來的挑戰,更應當進一步強化農業信息化建設,只有進一步提高有機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才能為推動西充縣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預測, 伴隨有機農業信息化不斷深入人心,再加上逐步推廣應用有機農業信息化技術,在有機農業信息化高速推動之下,西充縣有機農業現代化發展將不再是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