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明思律師事務所 陳龍
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單一,不存在大小股東之區分,因此,即使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作出關聯擔保,也不會影響中小股東的權益,而擔保所產生的風險均由出資人承擔,因此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作出關聯擔保的行為就不會違背公司法的立法宗旨。所以在不違背立法宗旨的情況下,應遵照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允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做關聯擔保。
目前,我國公司法自1993年實行以來,曾多次修改,已經將最初的國家干預公司經營的立法精神逐漸變為公司自治的立法精神。所以從這一角度分析,只要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沒有明確對關聯擔保作出禁止性規定,那么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作出關聯擔保的有效性就符合公司自治精神,應當予以承認。
擔保制度的設立,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發展。關聯擔保因為其特殊性,可以平衡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所以可以很好地為企業融資問題背書,但是在民法典修改之前,一人有限責任企業的關聯擔保有效性一直是個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在融資問題上,一人有限責任企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這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當下,司法解釋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關聯擔保有效性問題站臺,可以很好地促進解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融資難的問題,且加速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健康發展。
一人有限責任企業公司因為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其他一些股份制的有限責任公司不同。在出資者和公司的法人之間,財產的劃分不是很鮮明,這樣就可能會對一人有限責任企業公司的相關關聯擔保產生風險,其造成威脅,而且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會對債權人依法行使債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相當大的阻礙,所以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的有效性應當加以支持,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需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關聯擔保加以相應的限制,不僵硬地適用法條。
首先要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的債權額度作出一定的限制,因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為一人出資,無其他股東,也無董事會、監事會等可以對股東權力作出限制的相關部門,那么就會造成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中不存在對關聯擔保的決策程序上的限制。在此情形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的債權額度不受限制,將極有可能發生關聯擔保的債權額度過大,同時被關聯擔保的債權到期無法清償,需要提供關聯擔保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相應的關聯擔保責任時,就會導致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出資人包括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面臨巨大的資金風險。所以,要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關聯擔保債權額度作出兩方面的:一應立法明確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的最高額度不得超過該公司注冊資本的50%;二為防止股東利用法律漏洞少量多次擔保以轉移公司資產,立法應規定一人公司雖然可以多次為其股東提供擔保,但多次擔保的總債權數額不得超過法定的最高額度[1]。
其次要求建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關聯擔保登記制度,這樣可以很好地保障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的知情權,如若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發現公司股東借關聯擔保之名,實際上為轉移財產的行為時,就可以要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提前清償債權人的債務,或為此債權提供物的擔保,或采取其他增信措施,可以很好地保護自身的債權[2]。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原本是法律的恩賜,但很容易被濫用。但對于大部分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債務糾紛案件而言,司法實踐中往往會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混同做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認的判決。公司法已經針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為了利用公司的有限責任這一特征,惡意將公司的財產進行了轉移,從而進一步地損害到了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的合法債權的這種違法違規行為做出了必要的限制和懲罰規則。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在此類情形發生時,就可以在司法實踐中向法院請求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作出法人人格否認的判決,而這不失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的一條有效的司法救濟途徑[3]。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有限責任企業提供關聯擔保的行為本身并不會直接地構成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財產和股東財產的混同,也不會直接地造成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認,但是當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借關聯擔保之名,行轉移財產之實,就會發生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與股東的財產混同,這樣就極大可能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利益受損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既然可以依照目前我國法律中的約束性規定,又能主張一人有限責任的公司與其他出資者或者股東的利益相混同,并請求法院做出一個否認該公司或者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利益相混同之裁定,要求其他出資者或者股東為該公司負有無限期的利益相關債務而行為其他利益相混同之直接或者間接責任,也能依照目前我國公司法第63條的一種約束性規定,主張個別獨資企業有限公司與其他出資者或股東的共同財產相混同,要求其他出資者或股東為本公司的共同財產負有無限度的連帶責任,而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在于:由于債權人向訴訟提出的請求所需要依據的法條不同,其對舉證責任的承擔也就各自不同。如若一人有限責任企業公司的債權人依公司法第63條的規定向被告提起民事訴訟,通常被告會選擇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即對于是否存在公司和其他股東的私有財產或者是資金發生相互混同的民事案件,由被告(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出資人或是股東)自行承擔舉證責任;原告(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只需要針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出資人亦或是股東共享的財產不單獨或者相互矛盾的情況向地方最高檢察院提出合理疑問的證據。若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認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具備除財產混同之外的其他人格否認要素時,法院則會適用公司法第20條的規定,此時便不再采用舉證責任倒置,而是將直接由原告(公司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
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而言,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為其股東提供擔保的行為性質上是以無償方式在其責任財產上增加負擔的行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為其所有者或股東之間提供了關聯擔保的行為后,若一人有限責任企業的所有者或股東不能及時地履行清償被承擔關聯風險擔保的義務,公司必然會對其承擔一定的關聯擔保的責任;若因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對該項擔保物承諾了責任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所有的剩余財產已經不足,可以及時清償公司債權人的合法債權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應認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構成我國《民法典》第538條所規定的公司撤銷權行使的法定事由,債權人有權利向法院申請行使撤銷權。通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行使自身合法的撤銷權的手段,債權人也能使自己因此而受到債權損害獲得應有的賠償。
一人有限責任企業為其到期股東提供了擔保并向其到期股東承擔了相應的賠償責任后,一人有限責任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就對其到期的股東享有了追償的請求權,該到期的追償請求權在本質上也是屬于債權。如果該股東怠于履行到期的債權而導致該股東因公司的固定資產損失足夠及時進行了清償債務,則該股東作為公司的主體或者債權人就已可以獲得通過另一方式的代位繼續向該公司行使其至期股東追償要求權。在這一法律關系中,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債務人,股東作為次級連帶債務人,各自都應具有獨立的主體性人格,符合了債權人作為其代位權的實際行使主體的要求;與此同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又具備公司法定代表人與惡意傷害公司者的雙重身份,基本上不存在代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向自己要求賠償的可能性。在此種實際情形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人可通過行使法律所賦予的合法的代位權,越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將直接讓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履行清償債務的義務,這樣的代位權也不失為一條使其債權獲得救濟的途徑。
現階段,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問題隨著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崛起正在不斷出現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那么法學界就有義務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的有效性以及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相關問題作出研究。本文在探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有效性問題基礎上,對完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聯擔保法律制度做出了相應的建議,并對債權人司法救濟途徑做了進一步論述,希望能對研究個人股子公司關聯擔保的法學界人士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