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 李彩霞
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溝通障礙和刻板行為。結構化教學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的Eric Schopler等人發展出來的一整套教育策略,主要指物理環境、作息時間和視覺提示結構化、工作系統化[1]。鑒于結構化教學在孤獨癥學生教育中的廣泛運用,本研究旨在綜合分析國內結構化教學應用在孤獨癥學生教學中的研究,了解結構化教學的應用領域、物理環境、作息時間、工作系統、視覺提示和教學效果,分析目前國內研究存在的不足,期望能為未來的實踐和研究提供啟示。
本研究文獻搜索方式為主題搜索,檢索共分為三步。第一步,分別以“自閉癥/孤獨癥/孤獨癥譜系障礙”與“結構化教學應用”的組合為主題,選定中國學術網絡出版總庫(CNKI)、萬方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檢索日期范圍不限,共得到64篇全文文獻。第二步,瀏覽這64篇文獻的標題,將重復的、與孤獨癥學生結構化教學應用完全無關的文獻去除,剩余14篇文獻。第三步,對剩下的文獻進行篩選。篩選的標準是:①運用結構化教學;②被試是孤獨癥學生;③應用于學科教學。有7篇文獻符合標準列入本研究,見表1。
通過檢索共得到7篇符合要求的文獻,有3篇發表于現代特殊教育,發表于《中國特殊教育》《黑河教育》《教育界》和《基礎教育論壇》均為1篇。這些文章均發表在2005年以后,其中有6篇是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發表的,說明孤獨癥結構化教學的應用在近十幾年才被關注。表1呈現了結構化應用教學領域、物理環境、作息時間、工作系統、視覺提示和教學效果,以下將分別作闡述并總結。
目前研究結構化教學應用的領域有:單元主題教學、小組教學、數學教學、美術教學、節奏教學和職業技能教學,其中有2項研究結構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結構化教學,是對孤獨癥學生教育非常有效的、系統性的教育措施。目前培智學校開設十門課程,但是結構化教學的應用還有待拓展。
從7項研究可以看出進行結構化教學之前要先劃分活動區域、設置界限、減少干擾,將教學環境結構化,利用隔間設計來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其次,教學環境做系統性的安排,促進學生了解活動、學習與環境的關系;最后,要激發學生興趣,創設主動學習的氛圍和互相協作的環境,促進學生融入集體和社會。
從7項研究可以看出,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進行常規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集中注意力;其次,利用文字、圖片等安排出活動的順序及步驟,制作出活動內容時間表、圖表、一日任務清單等,讓學生知道活動時間、地點和流程。好的作息規律幫助學生能輕松轉換活動安排,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還可以協助他們系統性和計劃性地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個人工作系統主要是幫助孤獨癥學生掌握工作的開始、截止時間,了解繼續做另外一個工作、已經做完工作的概念;建立按照流程工作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工作模式,促進其學習、生活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每一個教學領域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學科特性和作息時間表,科學計劃工作系統,以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從7項研究可以看出結構化教學應用于不同教學領域都充分利用了孤獨癥學生的視覺優勢,幫助孤獨癥學生清楚課程要求和掌握信息。課堂中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視覺圖像來認知事物,因此在不同教學領域,教師需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視覺提示物。
整理7項研究發現,通過合理應用結構化教學,學生學習變得自覺,獨立學習能力提升,問題行為改善;教師變主導者為指導者,給予學生獨立自主的機會,既提高教學水平又解決師資缺乏的問題。在不同的課程中應用結構化教學,也存在不同的教學效果。拓展結構化教學在不同課程中的應用,能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從7篇研究的應用領域看,有2項研究應用于美術教學,其余教學領域都是只有1項研究,沒有涵蓋所有教學領域,且7篇研究都是期刊,沒有碩士學位論文。這說明,結構化教學的應用在我國的發展較晚,尤其是學科領域的結構化教學有待推廣運用,不同學科的結構化教學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7項結構化教學應用的研究中,除節奏教學為ABA訓練法和結構化教學法綜合應用,其余6項研究都只是使用了一種教學方法。
孤獨癥學生往往存在多種障礙,僅靠一種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孤獨癥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
7項研究中,僅有1項研究是關于使用結構化教學教孤獨癥青少年相關的職業技能,其余6項研究的結構化教學的對象均為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孤獨癥兒童。
如果很少關注青少年和成人群體,那么將來他們如何獲得職業技能,如何在社會上自主自立將成為一大問題,這就需要研究者們進一步關注孤獨癥青少年和成人群體的結構化教學。
現有的研究集中于結構化教學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在培智學校其他課程中應用的研究較少,建議研究者在今后進一步探究應用于不同學科領域中孤獨癥學生的結構化教學。其次,孤獨癥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只有在選擇教學方法之前通過認真觀察學生并掌握他們的發展水平,了解不同教學法的優勢,創新、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對孤獨癥學生實施有效干預。此外,社會環境是變幻無窮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孤獨癥患者都需要關注和支持。特別是孤獨癥青少年和成人群體,我們應積極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環境,促進其自我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等重要職業技能的發展,為其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實現社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