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中麗
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的突然發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這場意想不到的事件中,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為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1]。青年興、則國興,青年黨員是祖國的未來,是黨員隊伍中的生力軍,更是民族的希望,他們不僅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更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他們在實現黨的偉大事業和祖國的偉大復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政黨的執政能力,包括應對復雜局面以及總攬全局的能力。當前,各種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故災難等事件時有發生,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傷害。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中國執政能力的衡量指標。
突發事件往往發生和發展的速度快、社會危害大、難以應對并且超乎人的想象,必須采取非常規的方法來解決。因此,黨以何種方式處置突發事件,能否取得有效處置結果,關乎黨執政地位的鞏固。總攬全局,就需要中國共產黨把握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要把握總攬全局與協調各方并重原則;要把增強領導班子整體能力與提高個體能力有效結合;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主次矛盾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曾說,“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2]。因此,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杜絕不服從指揮和調動的行為;協調各方,調動一切局部的積極因素為全局服務;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以人為本,迅速控制事態,又不忽視其他次要矛盾,找到突發事件癥結,對癥下藥,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便是黨總攬全局能力的體現。
決策是行動的前提,是為行動提供可行的方案,科學的決策能力是行動方案可行的必要條件。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對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來說,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決策考驗。由于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緊迫性以及信息的稀缺性等特征,使得在突發事件的處置中黨決策能力水平的高低顯得至關重要。科學決策最重要的根本是實事求是。因此,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通過把握突發事件的目的性、規律性、正義性和人文性,使得決策能夠滿足突發事件供給時所具有的需求性、事實性、正當性、主體性,這可以提高我們處理重大緊急情況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決策者具備冷靜平和、胸懷寬廣、充滿自信、敢于決斷、勇于挑戰的良好心態,也是科學決策的重要體現,也能幫助決策者更有效地處置各種重大突發事件。
正所謂“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突發事件發生時,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青年黨員們要忠誠踐行“兩個維護”,根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要求、發出的號召,挺身而出、迎難而上,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對黨的絕對忠誠。因此,青年黨員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應該圍繞黨中央處置事件的具體目標;應該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下前進與思考;應該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有效處置各種突發事件,避免重大危機的發生。
“青”字遇水則“清”,動心則“情”,無不體現其美好的蘊意。青年黨員身上更是散發著青春的活力以及拼勁,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只有從心底里愛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才能設身處地地為人民著想,與人民群眾進行有效溝通。在突發事件中,這就要求青年黨員們必須做到:首先要密切聯系群眾,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青年黨員要主動上門,了解群眾的需要,解決群眾能夠的困惑,不欺瞞群眾;其次,必須尊重群眾,與群眾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只有與群眾打成一片了,了解群眾的真實情感,才能找到解決群眾困難的辦法”[3]。再次,要用真誠、負責任的態度安撫群眾的情緒,穩定人心,避免造成恐慌;最后,要注重與群眾表達的方式,多用貼近群眾的語言,以獲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這樣,我們既能實現與群眾的有效溝通,又能實現對突發事件的有效控制和解決。
突發事件發生時,青年黨員要善于借助網絡和群眾的力量,用豐富多樣的傳播形式向群眾實時播報和傳遞黨和政府的立場、事件的起因以及對事件的處置進程等信息,以達到穩定民心,引領輿論的作用。此外,凝聚共識就其本質意義來講們就是大團結大聯合。在突發事件中,群眾支持黨的政策,信任黨的能力是凝聚共識;黨和政府能夠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也是凝聚共識。因此,接受了較為全面的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年黨員們,在引領輿論的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社會和群眾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樣;要把握好“引”和“領”的關系,以身作則,主動擔當有作為;要團結群眾,凝聚為解決突發事件貢獻力量的社會共識。以此確保輿論引導工作高效運轉、及時響應,使全國上下齊發力,為突發事件的有效解決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面對近年來突發事件頻發的情況,作為處置突發事件的生力軍,青年黨員特別需要豐富應急管理知識和應急處置的經驗,以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或減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響。首先,領導者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應急管理知識培訓,做好線上理論培訓,并利用線上網絡考試、線下紙質試卷考試等方式,考察學習效果。此外,在培訓過程中,領導干部堅持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方式,語言生動,內容詳實,對于提高受培訓者的興趣和知識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最后,通過實戰模擬、安全演練等方式,在實踐中增強應急處置經驗。例如汶川地震,一個校長創造了在1分36秒的時間內,安全轉移了全校2300多名師生的奇跡。這個奇跡是每學期學校組織,老師帶領,學生配合的緊急疏散演習與學校每學期由老師和學生組織的緊急疏散演習的結果。由此可見,緊急演習對突發事件的處置非常重要。
首先,樹立大局意識要在深入思考中認識大局,學會審時度勢,深刻認識到大局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透過事件的現象看到本質,要在明確定位中服務大局;其次,提升參與意識要明確青年黨員的權利與義務,增強其主體意識,要自覺地對黨組織的決策過程施加影響,以此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最后,提升監督意識要確立監督與被監督的平等意識,要正確對待他人的監督,敢于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自我約束;國家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立監督制度,提高監督的可操作性。
首先,提高觀察力要勤觀察、善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細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要經常閱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對觀察的理解。其次,增強反應力要加強自身的注意力,集中精力辦事,還要學會快速閱讀,以保持大腦的靈活度。最后,增強溝通協調能力需要積極溝通,重視且樂于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勢;重視信息的分享,用心傾聽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強化執行力度。
首先,確立立法監督。國家法律要明確青年黨員組織參與突發事件的地位,這是一種主動的義務,是一種權利與義務的結合;要賦予青年黨員團體一定的行政管理權力使之承擔一定的相關聯的責任,明確其職責的劃分。其次,建立獎懲制度。為了避免在參與過程中帶來一定的混亂,青年黨員們必須遵守危機秩序下的行為準則,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最后,確立社會監督。要完善社會公民的監督管理渠道,讓公眾更多地參與進來,比如舉辦聽證會或者是座談會來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我國是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青年黨員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在危機困難面前挺身而出,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生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