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王輝
1.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2.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資助育人,顧名思義是通過資助工作來幫助受助者實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引導他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聽黨話、跟黨走,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現實中,資助工作往往缺乏育人實效,常常重資助、輕育人,重形式、輕內容,重完成、輕實效。因此,探索提升資助育人實效的路徑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協同育人的理念為切入點,研究如何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為有效應對資助工作力量單薄的困境,需要在觀念上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并在行動上構建資助工作協同育人的體系。
(1)部門協同。部門協同是指將高校各部門看作資助育人的各要素,各部門要有機結合、相互配合,不僅從理念上,也要從行動上相互支持、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從而做好資助育人工作。具體到各部門,不僅包括直接負責組織工作的學生工作部、各學院,還應包括后勤、教務處、招生就業處、組織部等其他部門,需要他們結合本部門的基本職責,參與資助工作,與直接組織資助工作的部門有機結合。
(2)人員協同。人員協同指的是通過育人者的協同,促進資助育人體系教育主體要素同向同行。育人者的協同是指各育人主體之間的協同,身為高校教師甚至每一位高校工作人員,都應全力配合,形成共同的合力,協同育人,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規律決定的。在育人活動中,主體價值觀念及行為表現的相互沖突會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們產生價值觀的沖突,不利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形成,所以要提高資助育人實效,就必須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思想品德發展規律,要求各育人者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并在行動上構建資助工作隊伍協同育人的體系。
構建方式上,需要強有力的頂層設計,整體規劃資助育人方案。
建立教師聯點學生制度。即讓高校全體教職工聯點每位學生,全程、全方位關心學生的受助情況和日常生活學習狀況,進行受助后的人文關懷和教育引導,配合輔導員和其他部門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聯點教職工對自己所負責的學生進行生活狀況評估,如有需要,向資助部門提交適合其發展需要的資助申請,資助形式不用僅限于一年資助一次,而是按需資助、隨時資助,聯點教師和資助部門嚴格審核,資助部門對金額進行統籌規劃,資助工作數據及時公開,工作透明,確保精準資助。受助形式不限于金額的資助,還包括精神資助、鼓勵式資助。涉及非金錢性資助的部分,由學工部思政科等其他科室統籌指導。這有助于增進教師對學生的全方位了解,營造全員關注學生成長成才的氛圍,有助于打破高校部門之間壁壘,提高育人實效,推進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
建立學生反饋制度。讓學生評價資助工作,可以直觀地反映資助育人效果。建立全過程資助育人工作反饋體系,制定科學評價的具體細則,規范評價要求,摒棄無建設性的評價,通過建立學生評價聯點教師、主管輔導員、資助工作等制度,將評價結果納入教育主體考核體系,幫助教育主體改進工作,促進資助工作不斷改善。
資助工作具體事務繁多、任務繁重,而資助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大多由各學院一名輔導員兼任,工作精力有限。而資助工作中的事務性工作雖然對資助育人的效果有著重要影響,但其過程本身沒有育人的效果,可以讓其他部門或機構來完成,這些機構與直接參與資助育人工作的輔導員相互配合,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工作協同。因此,可以細化資助工作分工,將資助工作中的事務性工作和育人工作進行有效地對立統一,減少資助育人隊伍在資助工作中事物性工作的任務,讓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專功資助育人工作,將資助工作中的事務性工作交給專門的機構甚至社會機構進行,從而提高資助育人質量。
從橫向上,資助工作分為獎、助、貸、勤、減、補等,從縱向上分,它們中的各類又可以分為工作的宣傳環節、資料的提交與審核環節、成績的認定環節、證書和金錢的發放環節,以及貸款工作的審核、確認、資金的發放和最重要的育人環節等,其中的資料提交與審核環節、成績的認定環節、證書和金錢的發放環節,以及貸款工作的審核、確認、資金的發放等事務性工作都可以交給專門的機構來進行,資助工作的宣傳環節、育人環節則由輔導員專門負責,并在整個過程中實現信息融通、數據共享,即協同育人。
讓數據多說話,讓學生少跑腿,幫助資助工作者節省時間,精準識別貧困生,從而騰出更多的精力給予貧困生人文關懷。促進資助工作提質增效。
在貧困生的識別工作中,除了使用輔導員日常對同學觀察等傳統方法外,可以借助相互聯通的大數據,和生源地相關部門對接了解信息,匯總到總的平臺上進行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來充分對比學生家庭情況、收入水平、當地經濟水平等,篩選出更值得受助的對象,結合輔導員日常觀察所得來的信息,最終確定貧困生對象。
為避免受助學生產生等、靠、要思想,培養受助學生感恩意識和誠信意識,培育受助學生積極、上進、自信、樂觀的品格,提升其能力,幫助其全面發展,要多為受助學生搭建可以激發其受助后知恩感恩、誠信上進的舞臺,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并與整個資助工作協同起來,實現全程協同育人。這就需要建立一批可持續性、可推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即學生工作項目化、品牌化建設。學生工作品牌化是順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工作品牌是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將品牌按照系列打造,每個系列按照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分成不同的主題,圍繞主題進行精品化建設,引導受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參與相應的學生工作品牌建設,實現資助和育人的結合,這是通過協同育人,提高資助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
以河南科技學院為例,近年來,河南科技學院著力推進學生工作品牌化建設,學校緊跟國家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德、智、體、美、勞的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將原有的學生工作做深做細、形成品牌,充分調動了教學科研、行政、社會力量協同參與品牌創建,將學生工作向縱深推進,并正在研究與資助工作的有效銜接,著手讓受助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符合自己發展需要的學生工作品牌中,幫助受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推進德育智育品牌創建與資助工作的有效銜接。為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育學生愛國情感和提升文化素養,學校創立了“科院故事匯”“雙湖語軒”“雙湖青語”等思想政治品牌,實現師生心靈對話、教學相長。“雙湖語軒”是將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名師邀請到雙湖語軒與大學生談理想、談人生,培育學生愛國情感,該品牌的特色是用小而精的場所去傳播大道理;“科院故事匯”是將該校老教授、老專家、校友邀請來與大學生分享科院輝煌的歷史故事,厚植學生愛校榮校愛國愛家的情懷;“雙湖青語”是結合黨的最新理論、實事,讓每個團支部安排一名團干,利用課前5分鐘作主題宣講,通過發揮朋輩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的實效。其中,“科院故事匯”和“雙湖語軒”先后在2017年和2018年被河南省評為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通過引導受助學生參與到上述系列精品項目,可以有效地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增強資助育人的實效。
(2)推進美育體育品牌創建與資助工作的有效銜接。為提升大學生美育、體育技能,培育學生審美情操和身體素質,學校創建了“教你一招”美育體育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該平臺主要利用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招募感興趣的同學們進行文化藝術學習和體育技能學習,通過專業老師的輔導來提升美育體育能力,進而發揮朋輩輔導的作用,讓受老師輔導的學生去輔導更多的同學,不僅鍛煉了同學們的身體,激發了學生的藝術細胞,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資助工作中,通過讓受助學生參加“教你一招”精品項目,可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藝術修養,可有效起到資助育人的效果。
(3)推進勞動教育品牌創建與資助工作有效銜接。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學校充分發揮暑期社會實踐平臺的功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成立了培根稼穡育人團隊、希望樹志愿支教團隊等學生工作平臺,并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進行項目化建設。另外,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還創辦了“雙湖創客”育人平臺,為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空間、金錢等物質支持,并邀請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提供精神智力支持。在資助工作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素質。
另外,學校還陸續創辦了“道德講堂”“青馬工作坊”“機電之星”“黨員示范崗”“文法之聲”“黨員先鋒論壇”“國家公祭日”活動等一院一品、一院多品的特色品牌育人載體,多樣化的育人載體正以系列精品項目的呈現方式完善學校的資助育人體系,從而使得資助育人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