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娟 鄭俊晨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導致冠脈缺血、缺氧,進而引起的心肌急性損傷和缺血壞死,其發病急、病情進展快且復雜,不僅會導致心排血量降低、組織器官灌注不足,而且還會導致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等,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嚴重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2]。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溶栓治療和介入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使栓塞的動脈再通,但對于發病時間較長的病人療效較差,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對病人的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3?4]。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心肌酶、肌鈣蛋白等,但是準確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尋找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簡單易行的診斷方式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5?6]。脂蛋白(a)(Lpa)主要由膽固醇構成,有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延緩纖維蛋白破壞、促進平滑肌細胞生長的作用。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是一種表達于膀胱癌的RNA,在癌癥病人體內表達增加,近年來研究發現其在心臟供能及心功能保護中發揮作用,與心肌損傷標志物呈顯著負相關[7?8]。本研究擬探討外周血UCA1、Lpa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00例為觀察組,年齡62~82歲,平均(71.48±6.15)歲。同時,選取同期體檢正常并完善血脂、心肌酶譜、UCA1和Lpa檢查的100例對象為對照組,年齡61~80歲,平均(71.94±5.25)歲。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及其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9];(2)病人的血樣在發病12 h內采集;(3)年齡≥60歲;(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既往有慢性心力衰竭、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病史;(2)合并惡性腫瘤或者重度感染;(3)近期有腦血管事件;(4)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呼吸功能不全。
1.3 治療方法與觀察指標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給予吸氧、鎮痛、抗凝、調脂穩斑、改善冠脈血供等治療,并給予冠狀動脈造影術及支架植入術,在癥狀發作12 h內采集病人靜脈血5 mL送檢。采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LDL?C、HDL?C、TC、TG水平;Hcy水平采用酶法檢測,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Lpa,試劑盒由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I(cTnI)水平,試劑盒由上海華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4 UCA1的檢測方法 抽取病人外周靜脈血5 mL,加入0.2 mL氯仿,12 000 r/min離心15 min,靜置取上清后加入0.5 mL異丙醇再次以12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上清,加入1 mL 75%乙醇混勻,7500 r/min離心5 min,取沉淀物干燥10 min后加入RNase?free去離子水溶解RNA。上游引物:5′?CATGCTTGA?CACITGGTCCC?3′,下 游 引 物:5′?GGTCGCAGGTG?GATCTC1TC?3′,運用NCBI Primer Design Tool設計引物,用SYBR GREENⅡ實時定量PCR法檢測UCA1的表達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ROC曲線評價指標的診斷敏感度及特異度,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 2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BMI、SBP、DBP、HDL?C、TC、TG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比例以及LDL?C、Hcy、Lpa、CK?MB、cTn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UCA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s,n=100)

表1 2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s,n=10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性別(男/女,n) 57/43 52/48病程(h) 7.87±1.21 8.12±1.07年齡(歲) 71.48±6.15 71.94±5.25 BMI 22.57±4.96 22.63±5.06 SBP(mmHg) 146.25±7.58 148.05±6.22 DBP(mmHg) 91.68±6.42 92.70±5.83吸煙(是/否,n) 73/27? 51/49糖尿?。ㄊ牵?,n) 58/42? 36/64高脂血癥(是/否,n) 61/39? 38/62 HDL?C(mmol/L) 1.25±0.31 1.21±0.27 LDL?C(mmol/L) 2.64±0.53?? 1.76±0.44 TC(mmol/L) 4.36±0.61 4.28±0.59 TG(mmol/L) 1.37±0.46 1.40±0.41 Lpa(mg/L) 316.35±25.25?? 215.71±19.05 Hcy(μmol/L) 25.16±4.97?? 17.32±4.02 UCA1 0.06±0.01?? 0.15±0.02 CK?MB(IU/L) 41.78±5.86?? 22.51±6.47 cTnI(ng/L) 2.51±0.47?? 1.16±0.51
2.2 急性心肌梗死危險因素分析 以急性心肌梗死為因變量,以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LDL?C、Hcy、Lpa、CK?MB、cTnI、UCA1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Lpa(OR=2.316,P=0.016)、UCA1(OR=3.353,P=0.034)、CK?MB(OR=2.270,P=0.046)、cTnI(OR=2.075,P=0.043)是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危險因素分析
2.3 Lpa、UCA1、CK?MB、cTnI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ROC曲線顯示,Lpa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截斷值為253.55 mg/L,敏感度為0.710,特異度為0.690,準確性為0.700;UCA1的診斷截斷值為0.11,敏感度為0.720,特異度為0.700,準確性為0.710;CK?MB的診斷截斷值為36.34 IU/L,敏感度為0.740,特異度為0.710,準確性為0.730;cTnI的診斷截斷值為2.16 ng/L,敏感度為0.740,特異度為0.720,準確性為0.730;四者聯合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為0.820,特異度為0.740,準確性為0.780。
近年來,盡管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快速發展,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仍然較高,是老年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臨床主要依靠肌鈣蛋白、心電圖等進行早期診斷,但是敏感度不高,特異度較差[10]。UCA1、Lpa作為新型的心肌損傷標志物之一,有望進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準確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BMI、SBP、DBP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的比例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糖尿病、高脂血癥的發病率更高,吸煙以及血糖、血脂過高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釋放炎癥介質,并進一步引起血管損傷,導致冠狀動脈血脂沉積于血管內壁,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研究發現,煙草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能促進血管損傷因子的表達,從而損傷冠狀動脈血管內皮。長期高血壓、高血糖病史不僅可使血管硬度增加、動脈壁增厚、膠原蛋白沉積、血管彈性減弱、動脈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和肥大,還可導致血管炎癥和內皮功能障礙,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導致血管腔狹窄和粥樣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2組病人HDL?C、TC、TG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LDL?C、Hcy、Lpa、CK?MB、cTn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UCA1低于對照組(P<0.05)。LDL?C、Lpa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是血管內皮重要的損傷因子之一,特別是氧化型LDL?C,是冠心病最關鍵的危險因素之一。Lpa不僅可作用于內皮細胞,促進炎癥因子和血管損傷因子的表達,還可在血管內皮細胞大量滯留,誘導單核細胞分化為巨噬細胞并進一步泡沫化,促進泡沫細胞脂肪斑塊形成[11?12]。Hcy水平升高一方面可使血管舒張因子一氧華氮滅活,另一方面,Hcy可促使膽固醇和脂蛋白在血管壁沉積,從而促進血管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13]。CK?MB、cTnI作為心肌損傷的標志物之一,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與預后的判斷。UCA1主要表達于惡性腫瘤細胞中,最初是作為診斷膀胱癌潛在生物標志物之一,可促進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近年的研究發現,UCA1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體內明顯降低,與心肌損傷有一定的相關性[14]。劉崇韜等[15]研究發現,UCA1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體內表達明顯降低,且與CK?MB、cTnI水平有負相關性,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預測指標有一定臨床意義。
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pa、UCA1、CK?MB、cTnI是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并且Lpa、UCA1、CK?MB、cTnI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別為0.710、0.720、0.740、0.720,特異度分別為0.690、0.700、0.710、0.720,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準確性方面未見明顯優勢,因為敏感度較低時,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檢出率低,容易導致臨床漏診,耽誤病人病情,影響病人的及時治療和預后,特異度較低時會增加誤診的風險,導致過度檢查和治療,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而四者聯合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為0.820,特異度為0.740,敏感度和特異度均大于目前臨床常用的單一診斷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綜上,血清Lpa、CK?MB、cTnI水平明顯增高,UCA1水平明顯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危險因素,且四者聯合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