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漢夫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教育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教師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各界對其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抽象、推理等能力的重要職責,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在難度上有了一定的提升,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上了高年級以后,數學學習成為了他們十分苦惱的一項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關鍵詞:提高效率;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策略探析
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言:“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投入學習,構建高效課堂,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為了幫助廣大教師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立足于當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現狀,從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對學生學習的意義出發,就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設置教學問題
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知發展的順序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系統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從而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設置問題是引導學生專注課堂,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提問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雜,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如在導入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學生通過對課本的預習就能夠迅速回答出的題目,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接著,教師再對課本內容進行第一次系統地講解,使學生對課時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再次提出一個學生需要片刻思考后才能夠得出答案的問題。待學生回答結束,教師再次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度地講解和拓展,待完全講解完畢后,教師需要再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根據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間理論,提出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個桃”的問題。這一節課下來,學生將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記憶和認識的同時,課堂的秩序、活躍度都得到了一個較高的保證,課堂效率也將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導入教學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行為發展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其抽象思維不夠成熟,這就意味著學生在理解抽象化的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會相對吃力。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學手段也逐漸現代化。多媒體作為現階段最為主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之一,其能夠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以更簡單的角度去理解所學內容,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導入教學時,播放課時相關的動畫片段,待片段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出動畫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結合數學知識分析所看到的內容。動畫片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教師投其所好,將學生喜歡的事物與教學相結合,這個環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展開學習。此外,教師在進行教材內容教學時,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ppt等多媒體形式將知識動態化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些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學習知識的本質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和應用。學生對生活環境周圍的事物都十分熟悉,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迅速理解所學的內容。以百分比這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構建商場購物這一生活情境,拓展打折這一基本的生活常識。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被扮演的學生吸引去目光,以更為專注的狀態分析這一場景中的數據。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其自身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正因為學生的專注,課堂將變得更加高效,教師的教學將達到是辦公版的效果。
四、小組討論發散學生思維
小組討論是一項典型的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學生展開討論前設置一個探究性或開放性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置小組組長。分組工作需要在課前就交代清楚,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確認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對設置的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這是小組討論實現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教師開始正式上課,在討論之前,教師需要簡單的對課時內容進行講解或回顧,明確討論的方向。當學生正式開始討論時,教師需要不斷地走動,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制止無關討論的行為。教師在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下,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試錯空間,并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和點撥,促使小組討論能夠更加高效和有效。這個過程中,學生將針對相關問題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實現思維的碰撞。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課堂能夠使班集體的學習更具成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設置教學問題、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愛上數學學習。此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對上文中所提及的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使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夠更加符合所授學生發展的階段特點,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促進下發揮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并最終達到優化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薛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運用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65-65.
[2]黃偉.淺析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多面性[J].新一代:理論版,2020:111-111.
[3]嚴和平.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9:9-10.
[4]安玉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幾點探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