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劉宇哲,陳瑋,許冀陽,吳晨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汽車技術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李江,劉宇哲,陳瑋,許冀陽,吳晨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及內涵,并結合當前各高等職業院校汽車技術類專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融通”式課程體系的重構原則。為達到考證要求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設計了將汽車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證書考核內容及要求互相融合的實施路徑與方法,實現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1+X”證書;課證融通;汽車專業;原則與路徑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將正式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指學歷證書,是學習者完成國家學制系統內規定的學習任務后所獲得的學歷證明,“X”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推行“1+X”證書制度實質上是為了革新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體系,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為產業升級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力技術支撐[1]。將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考核內容互融互通,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舉措,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院校培養的質量和目標盡可能接近崗位需要,還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更與職業院校自身的發展和改革息息相關。
汽車技術領域出臺的“1+X”證書目前有多個,但是影響面最大、考證率最高、市場最成熟的是第一批試點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該證書標準按照基于實際工作過程對接教學過程,職業標準對接課程標準,產業需求對接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參考了職業院校汽車相關專業的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職業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等,同時參照國際上常用的將汽車按照五大系統、十個典型工作模塊來開發考證等級內容與要求。通過以上原則的實施,若實現課程體系與“X”證書考核內容融通,則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符合崗位技術技能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2]。
《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領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是由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汽車專業領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專家委員會聯合制定;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共涉及15個職業技能模塊,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10個模塊;智能新能源汽車5個模塊,每個模塊分有三個或者兩個等級,每一個等級模塊對應一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級證書主要體現診斷分析技術的職業技能,中級證書主要體現檢測維修技術的職業技能,初級證書主要體現檢查保養技術的職業技能。標準中的每個模塊技能試題部分均以“實訓模塊—實訓項目—實訓任務”逐層遞推的關系實現課程內容體系的對接,在符合國家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架構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企業崗位技術技能的要求。
該標準要求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單位(院校、企業、機構)的師資團隊,必須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機構的實訓指導師資培訓認證,并且能充分理解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組織建構與課程體系和正確應用該標準實施作業流程。通過輔助實施單位進一步理解職業技能等級實訓指導培訓測評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標、基本依據和基本測評方法及作業程序,來有效提高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及職業技能水平。為使師資團隊能及時掌握并運用汽車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實現專業教師技術技能水平的持續性、階梯式發展,應在專業團隊中迅速開展“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培訓工作、開發符合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的新課程體系和符合現代教育理念與基于學情分析的現代化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專業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和其他業務能力水平;依托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將企業技師(工程師)請進專業教師團隊共同組建專兼結合的現代學徒制師資隊伍,引入企業最新的崗位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每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就是這個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綱領和設計圖,而專業課程體系是實施人才培養邏輯鏈的載體與具體施工圖。因此,要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就必須首先將課程體系中核心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與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素養目標相統一[3]。
每一門課程的內容都有自己的內涵表達,因此,重構課程體系核心在于課程內容要與“X”證書中的考核內容相融合,課程教學內容在通過模塊化重構之后要涵蓋“X”證書職業技能考核的內容與標準,要使課程體系所表達的知識、能力、素養等與崗位能力要求和考證內容達成一致。
在確定了課程教學目標、內容與考證內容相統一的基礎上,最后也要對課程考核的主要內容與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可以借鑒“X”證書模塊考試的內容、標準來完成重構之后的模塊化課程考核,也可以將課程內容的考核直接移到“X”證書的考核過程去,實現“課證融通”和“課證統考”。
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標準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設計思想為引領,優化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將汽車技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為課證融通的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院校開設的專業真正做到服務地方產業需求,使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符合崗位職業的能力要求,使課堂教學過程與實際生產過程達到一致。依據汽車領域“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考核標準、汽車技術類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所要求的崗位能力好素養,以及崗位上分布的典型工作任務,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進行工作任務式的轉化,形成“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4]。
分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與標準,研究其中一個考核模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職業素養,從而將人才培養方案中已有的與改模塊必要相關的課程(必要時可刪除或添加新的內容)進行重組并重構出新的課程模塊,例如,“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考證模塊的內容涉及原有課程的有“汽車電氣設備構造”“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車載網絡技術”“汽車空調系統”“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可將這些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知識合并重組成“汽車電氣與電子系統檢修”一門課程,并根據考核等級將內容重構為基礎篇、能力篇、提升篇,知識、能要、素養要求遞進的層次化的課程,其中基礎篇以會進行檢查保養為教學能力目標,能力篇以能夠進行檢查、檢測維修為教學能力目標,提升篇以可以進行診斷分析為教學能力目標。這樣按照知識、能力、素養發展的一般規律實施教學過程。部分基于工作過程重構的模塊化課程和對應考證模塊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重構后的模塊化課程
考證模塊涉及的原有課程重構的課程模塊 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汽車發動機構造、汽車底盤構造、汽車使用與維護、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動力總成檢修 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汽車電氣設備構造、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車載網絡技術、汽車空調系統、汽車故障診斷技術汽車電氣與電子系統檢修 汽車轉向懸掛與制動安全系統技術汽車底盤構造、汽車使用與維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車載網絡技術。汽車故障診斷技術汽車底盤系統檢修 汽車全車網關控制與娛樂系統技術汽車車載網絡技術、汽車電路分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車載網絡系統檢修
課程內容完成模塊化后,應對課程選用的教材也要依據課程標準、職業技能要求、知識要求、崗位能力要求進行模塊化重構。例如,針對“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這個模塊,其工作任務為:空調系統檢查、檢測、診斷;照明信號系統檢查、檢測、診斷;汽車電子電氣系統檢查、檢測、診斷等。按照這樣以情境任務驅動的模式,可根據任務目標和內容編寫相應的模塊化教學內容和教材,最后形成“工作手冊式”教材,以此解決傳統課程內容重復、割裂、細碎的問題。
在進行課程體系重構的時候,應特別注重對專業核心課程的重構,而對于汽車技術類專業的平臺課或者公共課的在進行設置的時候還是要本著寬方向、厚基礎的原則進行。在設置課程的時候,要著重考慮重構的課程內容的邏輯順序要與證書考核內容相協調,盡量使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有明確的知識與技能對應關系。在課程選擇上,應重點將本專業對應的核心考證模塊相關課程作為必修課進行模塊化,將拓展的考證模塊對應的課程也進行模塊化,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方向進行自主選擇,以達到因材施教和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目的。“課證融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課證融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內容的知識的層級與難易程度將課程內容進行分層次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每個模塊對應基礎篇、能力篇、提升篇三個級別。為此,在實施教學過程時,可將課程知識體系中的主要內容按照由淺及深的原則,分階段、分層次地融入考證內容的培訓中去;也可利用“學分銀行”機制直接置換部分課程學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汽車動力總成檢修”模塊可設為基礎篇、能力篇、提升篇,將基礎篇作為崗位基礎課,能力篇作為崗位核心課,提升篇作為崗位選修課,實現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及層次性。
在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核心的汽車技術專業群中,將“汽車動力總成檢修”“電氣系統檢修”“底盤檢修”,這3個模塊課程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必修核心課,再從其余選修模塊中選擇2~3個模塊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當學生通過標準考核后,不僅可以獲取同一級別不同模塊的“X”證書,還可以根據能力不同獲取不同等級的“X”證書,從而實現課程體系與內容的模塊、套餐化整合,使學生具有更多的路徑選擇,滿足其在工作崗位上的需求和具備崗位技術技能遷移的能力。
推行“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其通過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目標,為國家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提供不可或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汽車技術類專業領域第一個有針對性、覆蓋面最廣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該證書標準以市場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為導向,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三對接原則進行設計與實施。汽車技術類專業應努力構建課證融通式新型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深入推進“1+X”證書考證工作,帶動專業教師不斷精進學習,提升業務能力,使專業教學團隊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變化;使學生在校學習的三年中能達到崗位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素養目標,為學生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
[1] 教育部.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6號)[EB/OL].(2019-04-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 moe_ 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2] 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汽車專業領域職業教育培訓評價中心.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領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劉浩豐.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3):196-197.
[4] 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5-28.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1+X”Certificate System
LI Jiang, LIU Yuzhe, CHEN Wei, XU Jiyang, WU Chen
( Automotive Engineering of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aanxi Xianyang 712000 )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s and connotations of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for automobile use and maintenance (including smart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and integrate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examin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teaching goal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method that integrate the training plan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with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ertificate assessment are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1+X”certificate;Course certificate financing; Automobile major; Principle and path
G642.0
A
1671-7988(2021)23-161-04
G642.0
A
1671-7988(2021)23-161-04
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23.046
李江,就職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檢測診斷技術。
2021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專項課題項目《“1+X”證書制度下汽車技術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ZXZX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