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玨 曾永忠
(1.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2.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廣東深圳 518055)
大型體育比賽的報道一直是各種媒體的主要內容之一。媒體作為體育賽事的報道者,同時也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媒體在傳播體育賽事成績和相關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賽事舉辦地的社會形象,提升舉辦地的社會影響力。賽事信息服務是大型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的及時獲得對于媒體記者尤為重要,只有在第一時間內掌握第一手比賽信息并及時報道,才能讓信息被廣大受眾所關注。大型比賽的信息量龐大,為媒體記者提供周到、便捷的信息服務是組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組委會往往希望通過周到、細致的媒體服務工作,引導媒體對大賽進行更多正面、積極的報道,從而使大賽樹立更好的形象。
我國媒體信息服務的概念引入較晚,相關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北京奧運會后,國內開始出現大型體育賽事媒體服務相關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局限在媒體服務的組織過程和機構設置及機構運行方面,鮮有涉及媒體信息服務的專題研究。該文擬從為媒體相關信息提供的角度出發,探討賽事相關報道信息提供服務中的問題和對策。
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的發展是隨著大眾對賽事信息需求的壯大及媒體行業自身的發展而形成并規范的長期過程。媒體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方法必將伴隨著媒體的多樣化發展而不斷改進。
傳統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采用“信息柜”的方法。賽事的信息由專人抄錄在紙質卡片上,再將卡片分門別類地放入“信息柜”中供媒體記者查閱,這是現代通信技術出現前的做法。這種傳統的媒體信息服務方法效率不高,各媒體獲得賽事信息的時效性不同,使得此種媒體信息服務的公平性備受質疑。當然,這是當時的通信技術水平等條件限制的緣故。
1988 年,漢城奧運會組委會采用打印電報的方式向媒體記者提供賽事信息,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使得不同場地的比賽信息基本能同時傳遞到記者的手中。進入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互聯網絡逐步興起。1996 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嘗試媒體信息服務的電子化,這一嘗試奠定了媒體信息服務的現代化基礎。2000 年的悉尼奧運會,媒體服務第一次出現在了國際奧委會與舉辦城市的合同之中。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媒體服務越來越規范[1]。2008 年北京奧運會成為“世界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北京奧運會通過規范運作和完備的媒體信息服務,把北京奧運會的比賽盛況和現代中國的風貌播撒到全世界。此時媒體信息服務完全采用了電子化和互聯網的傳遞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輸的效率,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媒體記者的工作效率。規范的制度和先進有效的硬件設施標志著媒體信息服務的成熟,此后的各類大型國際體育比賽大多采用類似的媒體信息服務模式。
國內的大型體育賽事主要是全國運動會。全運會媒體信息服務的發展歷程基本反映了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的發展過程。全運會初期,參與賽事的媒體主要是當時國內少數的主流媒體。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媒體的報道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組委會采用直接引導的方式進行管理媒體的報道內容,媒體信息服務不是組委會的工作內容。
1983 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全運會提出以奧運會的標準辦全運會,媒體信息服務開始萌芽。此期間,國內媒體蓬勃發展,除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廣播媒體外,新興的電視媒體也加入了報道的行列。娛樂媒體和電視媒體的出現鞭策大賽組委會提供詳盡的報道素材。此時的大賽組委會已意識到信息服務的重要性,已開始向媒體提供賽事的成績信息[2]。
隨著改革政策的推進,社會媒體的種類和數量不斷發展壯大,更多的媒體加入了賽事報道的隊伍。同時,媒體受眾對賽事報道內容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簡單的比賽成績已難滿足人們的“口味”,需要更多背后的故事。2005 年在南京舉行的第十屆全運會,作為備戰北京奧運會前國內的一次大型體育賽事參照了雅典奧運會的媒體服務模式,媒體信息服務內容逐漸豐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獨立媒體服務機構的設置和標準化的媒體服務操作流程,標志著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模式的形成。
大型體育賽事主要通過主媒體中心、場館媒體中心、INFO信息查詢系統和大賽新聞服務為媒體記者提供信息服務。
大型體育賽事的主媒體中心包含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分別為注冊文字、攝影記者和注冊廣播電視記者提供設施和服務。主新聞中心媒體提供可租用文字和攝影記者工作間,工作間內配備相應的硬件設備如電視機、INFO終端、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等,組委會提供對應的技術支持。主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廳,定期發布賽會新聞。
場館媒體中心是設在各競賽場館內的媒體工作區域,為在場館內采訪的文字、攝影、廣播電視記者提供服務。場館媒體中心為這些記者在賽場看臺指定專門的席位,并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支持設施[3]。場館媒體中心是媒體記者獲取“第一手”賽場現場信息最直觀的途徑。場館媒體中心設有混合采訪區,記者可以采訪教練員和運動員,并有語言翻譯服務。
INFO系統是一個內部網站,是各種與賽事相關信息的綜合體,主要內容有組委會賽事信息、運動員信息、賽前預測、賽后解析、生活信息等。賽事注冊的媒體記者在INFO 終端機上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賽事的進展情況,可以較為詳盡地查閱到比賽的專業信息及背景資料[4]。這些信息的快捷獲取極大地提高了媒體記者的工作效率,擴展了賽事報道內容的深度。
大賽新聞服務是大賽組委會為滿足各媒體報道的素材需求,由大量新聞專業人員在比賽各場地采寫的有關賽事的簡短引語。大賽新聞服務為INFO 系統收集資料。大賽新聞服務人員分布在各個場館,負責搜集比賽項目的信息,同時也會收集比賽雙方人員的即時語等,將收集到的信息發布到信息系統的終端,供各媒體記者查詢使用。大賽新聞服務可以使記者及時了解到多個賽場的比賽狀況。
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流程如圖1 所示,媒體記者獲取的比賽相關信息大部分來自INFO系統,這些信息由賽會的新聞服務團隊編寫、采訪、收集,上傳至INFO 系統供記者查詢所需的報道素材。北京奧運會的INFO系統可以使用多種語言,并開通了無線網絡查詢功能,記者不需通過新聞中心的固定電腦,用自己使用無線網卡的電腦就可以登錄INFO系統,記者賽事報道的采寫突破了空間的限制。

圖1 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簡圖
主新聞中心和場館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廳也是記者獲取賽事信息的重要途徑。主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會大多與組委會有關賽事的總體安排,或通報賽事中出現的重大情況。場館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會多與單項比賽的情況有關。場館新聞中心看臺記者席的現場觀戰以及混合采訪區與教練員、運動員的面對面的交流是媒體記者感受比賽最為直觀的途徑。
媒體記者通過官方主新聞中心和場館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會、場館新聞中心混合采訪區教練隊員的采訪、場館新聞中心看臺記者席的現場觀戰以及查詢INFO 系統等方式獲取的素材基本能夠滿足媒體報道的需要。
體育賽事各項目都有一些專門的術語,體育術語是對某一技術動作的高度概括,各項目都有自己的術語。媒體報道中體育術語的準確使用能體現記者對體育賽事報道的專業性,同時增強文章的可信度。由于體育比賽項目眾多,賽事新聞服務人員又多為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體育專業的新聞服務人員嚴重匱乏,這些因素導致賽事提供的體育信息專業性不高[5]。
賽事媒體信息服務的時效性主要體現在新聞服務團隊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即時引語和賽事結果的采寫和上傳要及時,奧運會新聞服務要求采訪結束到引語上傳到INFO 系統的時間間隔為12min,新聞發布摘要的上傳時間間隔為30min,但實際比賽中的信息發布時間由于工作條件和人員的限制都會超過預定的時間。
媒體記者賽事報道資料的來源主要是查詢INFO系統。系統內資料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媒體賽事報道內容的豐富程度,奧運會INFO系統的內容涵蓋賽前運動員資料、賽時信息、賽后解析等13 個方面的內容供媒體記者查詢使用。由于INFO 資料的建立需要在賽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國內體育大賽此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INFO 以新聞服務為主導,對媒體記者的參考價值不大[6]。
大型體育賽事中國際媒體的參與是媒體自發的要求,特別是有國外運動員參加的賽事更是如此。大量外國媒體的參與需要組委會提供語言方面的特殊服務。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信息服務就提供了中文、英文、法文3個版本的INFO系統供媒體使用。由于專業翻譯團隊的人才匱乏,國內許多大賽的信息服務仍以中文服務為主,賽事的國際影響力有限,限制了賽事的國際推廣。
大型賽事舉辦地的參賽隊伍和運動員往往更多地出現在媒體報道之中,這是由于舉辦地參與賽事報道的媒體在數量上占優勢,舉辦地的民眾也更關心賽事的進展情況。但是,賽事組委會媒體信息服務的提供,應盡量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奧運會《媒體技術手冊》就明確要求組委會的新聞服務人員不能與其他媒體有業務聯系,提供的新聞要不帶偏見和偏愛。
賽會新聞服務為所有媒體提供素材,該團隊采編各場地的賽況信息以簡短引語的方式供媒體記者在INFO系統中瀏覽。新聞服務團隊的官方背景,決定了它所發布信息的權威性和獨家性。因此,新聞服務團隊采編記者理應獲得比一般媒體記者更多的“照顧”。但在實際操作中,新聞服務團隊采編人員被視同為一般媒體記者,大賽新聞服務團隊毫無采訪的“優越性”。
制度建設是形成規范、長效運行效果的基本途徑。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媒體信息服務還沒有形成規范的制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信息服務很成功,但投入的財力和人力巨大,一般大型體育賽事難以達到如此高的投入水準,但在媒體信息服務的流程運作、規劃設計、規章制度方面完全可以參考。奧運會的媒體服務參照《媒體技術手冊》進行,國內的大型體育賽事應形成自己的媒體服務手冊,建立標準,參照執行。
大型體育賽事的新聞服務是媒體記者獲取報道素材的最主要途徑。媒體記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而體育賽事的場館或地點眾多,很難親歷所有比賽,記者各人所掌握的賽事信息非常有限,不得不依靠賽會的媒體信息服務。賽事的媒體信息服務主要通過查詢媒體信息服務團隊上傳到INFO系統的賽前資料收集、采編的采訪即時引語和新聞發布會摘要而實現。媒體信息服務團隊采編到的賽事信息質量和數量決定了賽會媒體信息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了賽事報道的精彩程度,最終決定了賽事社會影響力。
北京奧運期間組織了一支500 人的賽會新聞采編團隊,這些人員既要有媒體報道經驗,又要熟悉部分體育比賽,還要英文六級以上水平。組建這樣規模的團隊非常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滿足這種條件的復合型人才相當匱乏。在人才匱乏的情況下,賽會新聞采編團隊成員的招募應主要從媒體從業人員中選拔,這些人了解媒體記者報道的素材需求,能更好地為媒體提供報道資料。賽會新聞采編團隊成員的培訓師必不可少的環節,培訓內容包括媒體采訪、信息編輯知識,以及體育項目知識。如果是國際賽事,還要進行英文的培訓。組委會根據賽事規模決定團隊的規模,經過賽前的集中培訓和演練,滿足賽事媒體信息服務的需求。
奧運會的媒體運行模式,可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借鑒和參考。20世紀90年代,奧運會INFO系統建立,為賽會人員提供準確、翔實的報道資料和賽事采訪、比賽結果等信息。INFO 系統是基于Intranet 網絡和電腦的信息傳輸系統。北京奧運期間不但提供有線的查詢服務,還提供無線網絡供媒體記者使用,突破了信息服務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媒體記者報道資料的搜尋,工作效率提高明顯。
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的建立,查詢電腦的配置及技術人員的保障,形成完備的媒體信息服務軟硬件設施系統。在信息傳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僅靠傳統紙質材料傳送信息難以滿足媒體的需求。大賽組委會應根據媒體記者的數量,配備合理的硬件設施,供媒體使用。如今,無線網絡手提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大量使用,提示大賽組委會不能忽視無線網絡服務。
大型體育賽事媒體信息服務質量決定了賽事信息媒體傳播的時效及賽事信息的傳播深度和廣度。賽事組委會要打造完備的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媒體信息服務設施系統,突破信息服務空間的限制,方便媒體記者報道資料的搜尋。健全賽事媒體信息服務機制可以形成規范、長期的信息服務運行效果,應建立專業化媒體信息服務團隊為新聞媒體提供賽事信息,這些信息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賽會媒體信息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了賽事報道的精彩程度,最終決定了賽事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