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文 編輯:繽紛
下面這五個定律與成年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它們能幫你拿回人生的主動權,洞悉人生潛規則,掌握成年人最通透的活法。
《戰國策》里有一個叫“虎怒決蹯”的故事:山間小路上,一只老虎不小心踩到獵人的索套,腳掌被牢牢鎖住,它掙扎了很久都拿不出來,眼看獵人一步步逼近,老虎換了一個方式,它咬斷了自己那只被套牢的腳,忍痛逃離了險境。
故事令人觸動。老虎的選擇,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腳掌,而是不能以一尺腳掌而危害七尺身軀,這是權衡利弊的結果。同樣,假定被一只鱷魚咬住腳,你越掙扎,被咬住的部分就越多,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這只腳,這就叫“鱷魚法則”。
電視劇《喬家的兒女》中,喬四美對戚成鋼一見鐘情,甚至追愛去西藏,一心只想嫁給他。然而,戚成鋼卻因為作風問題被部隊開除。四美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和他結婚,結果,婚后戚成鋼先是開出租車出軌女乘客,氣得四美的哥哥要教訓他,四美卻求情說“他會改的”,后來他去開書店,沒多久又出軌女店員……對于這個頻頻出軌的男人,四美內心萬分煎熬,卻也萬般不舍。她對渣男的留戀,更多是不甘心,因為自己曾在這個男人身上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向往。
羅翔說:人總喜歡追求最優選擇,但是追求最優選擇的后果,往往都是事與愿違。人都有執念,但成年人不能執迷不悟。當事情發展到“事與愿違”的地步,不要怨天尤人地沉淪下去,要及時止損。
卡耐基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有一次,卡耐基發現新買的衣服掉色,想拿去店里退掉,結果店員與他爭執了起來。這時,經理走過來詢問卡耐基遇到了什么問題,并沉默著傾聽了卡耐基的全部訴求。經理溫和的態度令卡耐基的火氣消了大半,他最終同意試穿一個星期再看看效果。
沉默傾聽,是成年人相處的一種美德。沉默可以調節說話的節奏,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這就是美國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提出的“沉默定律”。
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于零在數學中的作用。盡管是“零”,卻很關鍵。《紅樓夢》中對薛寶釵有一句評語:“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她能在關系錯綜復雜的賈府,事事周到,深得人心,是因為她深知“言多必失,不如以靜制動”的道理。
雍正時期,河南巡撫田文鏡與直隸總督李紱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斗。監生出身的河南巡撫田文鏡,經常苛責科舉出身的官員,甚至羞辱河南的讀書人。李紱作為清流代表、讀書人領袖,無法接受這樣“有辱斯文”的工作方式,于是上疏彈劾。此舉引起許多科舉出身官員的支持,于是朝臣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作為內閣首輔、軍機大臣的張廷玉當時可謂權傾朝野,但他卻在這場“田李之爭”中全程保持沉默。他知道,無論為哪一方發聲,另一方都會墜入深淵,而自己也會被雍正疑為結黨營私的對象。做官時間長達47年的張廷玉,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處世哲學,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的一致青睞。
哈佛大學的退休教授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了一個賭。詹姆斯說:“不久之后,我會讓你養一只鳥。”卡爾森笑了笑說:“我從來沒有養過鳥,也不想養鳥,你肯定輸!”
沒過幾天,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送了他一個精致的鳥籠作為禮物。從那天起,來訪的人看見鳥籠便問:“卡爾森教授,您的鳥呢?飛走了還是死了?”卡爾森只得一次次解釋。最后,無奈之下的卡爾森只好買來一只鳥養著,詹姆斯在這場賭局中勝出了,“鳥籠效應”就此誕生。
人們往往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后,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面對外界的紛紛擾擾,我們經常陷入“鳥籠”式的焦慮。明明說好只買需要的東西,最后卻為湊單買來的一件衣服,搭配了包包和鞋子;明明可以高效完成當天的工作,卻因為領導、同事在加班,便留下來“磨洋工”;明明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卻忍不住給孩子報了媽媽群里推薦的各種網課……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無意識地陷入被其他人或事操控的局面。要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就要勇敢地拒絕欲望的捆綁,扔掉“無用的鳥籠”。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心理暗示,培養“有用的鳥籠”。比如,在沙發邊買個書架促進讀書,找個愛運動的伙伴一起跑步,把工作、成長類App放在手機首頁……
遵循“鳥籠效應”培養微習慣,每天前進一小步,日積月累,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他平時訓練時成績很好,但一到大型賽場上,就會因過度緊張,飲恨敗北。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平時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常常在大考前夜輾轉難眠,最終發揮失常。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孔子曾給顏回講過一個道理:“一場賭局中,決定勝負的東西是什么?其實,既不是技巧,也不是運氣,而是你賭博時候的賭注。”為什么呢?有人拿普通瓦片當賭注,他賭得瀟灑自如,因為不在乎這個瓦片,所以不急不躁,穩扎穩打。有人拿昂貴帶鉤當賭注,他賭得戰戰兢兢,因為總是擔心帶鉤輸掉,所以心存恐懼,手腳被束。
得失心太重,會壓得人喘不過氣,越在意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周國平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很多時候我們太看重結果,忘了以平常心收集一路上的心得。享受專注的過程吧,全力以赴不留遺憾,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獎勵。
當你有價值時,才會得到認可。初入社會的小白常常不受重視,他們接受著來自各方的批評、指責,甚至代人受過,就像蘑菇培育時期,被置于暗無天日的角落自生自滅。
“蘑菇定律”,又叫“萌發定律”,蘑菇增值必須經歷陰暗潮濕,人的成長也是一樣。熱播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的北漂姑娘喬夕辰,就遭遇了一連串工作、生活上的打擊。閨蜜毫無征兆地跳樓自殺;租房子時租金被騙,臨時被房東驅趕;正值公司裁員,同事弄丟報價單卻誣陷給她……各種不公和委屈接連發生在這個北漂姑娘身上,但觀眾一致覺得十分真實,尤其每一個奮力拼搏過的年輕人,都深有感觸。是的,這就是每個成年人的必經階段。
“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歡北京嗎?因為它夠大、夠包容。如果你才華橫溢,你就可以功成名就;如果你很平凡但足夠努力,也能小富即安;如果你什么都沒有,只要努力、踏實、肯干,也能有立足之地。”哭過之后,喬夕辰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向下扎根,最終在北京收獲了事業和愛情。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段不受重視的時光,低谷之時別頹廢,成事之前莫聲張,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只是看你堅持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