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摘要:我國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帶來了最新型的互聯網技術以及最新型的產業結構,同樣也對各應用型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將從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現狀入手,深入探究構建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必要性,提出科學合理且有效的構建措施,希望能給予相關工作人員一定的參考意見,加快實現多元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教學形式。
關鍵詞:多元協同;育人機制;電子商務專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通過應用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進行教學,取得了相當好的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電子商務相關內容,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真實的運營模式、營銷策略以及產品包裝等內容。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并且新時代的電子商務發展飛速,老師想要更好的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活動,就一定要采取最新型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新型的技術以及知識。所以,電子商務專業老師一定要創設新型的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專業教學效果。
一、電子商務育人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對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院校都格外注重電子商務專業育人機制的創新,希望能夠提升電子商務教學水平。通過研究發現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學校在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也采用了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但是仍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多元協同育人機制不夠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行業發展的契合度不高,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并且實訓基地的數量不多,根本滿足不了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學校一定要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出發,然后再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創設更加完善的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加快實現多元化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的必要性
(一)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掌握教學的節奏,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節奏來掌握相關知識,老師占據教學的主導位置,這種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從而嚴重地降低了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質量,同時,老師根本不了解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真實需求,無法制定出適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教學方案。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出現,產生了最新型的互聯網技術以及產業結構,對電子商務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創設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是時代的選擇,能夠激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還可以促使學生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而帶動了電子商務的應用,很多企業通過應用電子商務,提高了營銷、宣傳的效果,進而促使自身的經營效益得到進一步增加,因此,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充足的電子商務理論知識,還需要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畢業之后更加順利的適應崗位的要求,滿足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高等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要清楚的明白育人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專業性人才,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性綜合發展。
三、電子商務專業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創設建議
雖然各大院校都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同來培育專業型人才,但是只有校企兩方面來育人,育人力度不夠強,這時,就需要政府、高校專家、行業研究所等第三方的大力支持。在這種形勢下,院校和企業能夠順利合作,主要靠雙方的合作意愿才展開,如果沒有政府、行業研究所、高校專家的參與,這種育人形式并不牢固,往往只是完成了表面合作的形式,并沒有達到真正育人的目標。主要由于學校和企業的育人目的各不相同,企業是為了能夠產生更多的盈利,而學校是為了培養社會型人才,學校和企業之間利益并不平衡,但是兩者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的穩定性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國,大部分的學校都非常愿意通過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來達到育人的教學目的,并且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大部分都是學校在主動溝通和推進合作,但是企業合作意愿并不高,往往只是走一個形式。通過深入研究這種形式的形成原因,我們會發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校沒有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的內涵,沒有設計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育人方案,因此沒有激發企業深入合作的動力。另一方面是學校和企業之間沒有穩定的權益分配機制,企業沒有在合作的過程當中獲得應得的利益,進而沒有過多的意愿想要與學校進行合作。因此,創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創設“政校行企”協同育人的教學體系
在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改革的新時代,為了滿足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這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開展專業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創新出最適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成長的教學方式。這時就體現出了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性,樹立“產教融合”新理念,創設“政校行企”協同育人的教學體系,這種最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還能夠為社會培養應用能力更強且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為了能夠促使政府、院校、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牢固且穩定,政府部門、高等院校、行業組織以及社會企業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職責作用,構建更加穩定的利益平衡機制,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的育人目標。
(二)建立高度開放、深度融合、動態適應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
高等院校培養電子商務專業性人才的過程當中,采用了產教融合、多元化協同育人的教學機制,取得了較為成功的教學效果。如果這時高等院校構建最新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并且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進行實時的動態調整,可以更好的達到電商行業、互聯網行業、科學研究所、以及政府部門等等共同參與育人的教學目的。同時,在實施多元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當中,開啟分級協同的育人模式,深入研究在應用多元協同育人機制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最關鍵性的問題,需要加強政府、院校、行業、企業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共同研究協商,創設一套最適合社會發展以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成長的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實現育人過程的開放性和共享性。
(三)結合電商學生的培育成果,改進并完善多元協同育人機制
在實施多元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當中,可以根據現階段的育人成果以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實際狀態,設計一份關于協同育人效果的調查問卷,這時可以組織學生在線上填寫調查問卷,然后再收集并分析調查結果,最后再總結出在多元協同機制大環境下的育人成果。同時在應用多元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當中,學校需要時刻留意學生的實際狀況,重點關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校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來完善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同時,研究組織需要把多元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滲透到每一個環節當中,研究出最適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發展的育人方案,促使多元協同育人體系可以更加完善。
(四)構建“企業主體、動態調整”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一個最關鍵性的問題,即育人方案由學校單方面制定,企業和學校共同實施,由于學校沒有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的規律,導致了育人方案與行業發展規律無法達到完全的契合,甚至跟不上行業發展的節奏。因此,育人團隊需要構建“企業為主、動態調整”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和學校需要共同參與育人方案制作的每一個環節,由于企業一直與行業的發展打交道,對行業發展規律會更加敏感,更加清楚在行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而學校更擅長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工作,所以需要讓企業把握育人方案的制定方向,并能夠在制定的過程當中做出及時的調整。
(五)開發“學訓合一”的專業課程體系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而促使了電商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這就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為了能夠滿足社會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可以開發“學訓合一”的專業課程體系,為學生日后能夠順利參加工作做好充足的前提準備條件。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甚至是政府,都需要進行實地的專業調查,探究出電子商務行業對專業型人才實際的要求,設計出最適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發展的育人方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當時,可以與專業技能培訓機構進行合作,創設出一個最新型的“學訓合一”的專業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更加順利的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為學生日后能夠順利參加就業做好充足的前提準備條件。
(六)打造“市場化特征、設備實時更新”的實訓基地
目前,在實施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當中,相應的實訓基地可以確保協同育人機制的正常實施,但仍然存在著維護力度不夠強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與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行業進行深入合作,創建更多的實訓基地。在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等協同育人的過程當中,整合現有的資源,加大最新專業設備的投入力度,經常性的開展專業性項目實訓活動,讓學生在實訓的過程當中可以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在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型人才的過程當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同時還需要關注行業發展的動態變化,創設最適合學生發展的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電子商務專業的知識內容,增強專業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成長為一名社會所需的專業性人才,但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培養專業性人才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在后續的工作過程當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善多元化協同育人體系,全面推進更具優勢的特色專業育人機制的構建,為學生日后能夠順利參加工作做好充足的前提準備條件,同時促使電子商務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校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 趙長祿.?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 2021(01)
[2]“三全育人”視域下打造高校“六維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 鄒秀琦,黃鑫云.?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08)
[3]優化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暫行標準的基本邏輯與實踐路徑[J]. 華秀梅,李永山.?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