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波,張金鋒,王月圓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314036,浙江嘉興)
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乎我國民生的根本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而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1]。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關鍵在人,基礎靠教育。加強人才培養,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我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對于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為園林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同時,也對相關院校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挑戰。因此,作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機構的職業院校,應該緊跟目前行業發展變化,調整專業培養方案,培育具有較高文化素養、較深鄉土情結、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問卷調查對象選取嘉興市新時代美麗鄉村中的500 戶居民,訪談對象為嘉興市30 個美麗鄉村基層組織(村)相關負責人。
通過座談、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美麗鄉村建設后農村居民收入情況、產業情況,以及對園林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崗位發展、崗位技能要求和學校辦學建議等信息。
農村居民收入、支出都是滿足生活需求的物質基礎,這是反映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滿意度的主要指標。美麗鄉村建設后大部分村民的經濟收入有所增加,通過鄉村旅游、農家樂、民宿、采摘活動及特色項目帶動,44.65%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1 000~≤5 000元,17.66%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5 000~≤10 000元,6.34%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10 000~≤15 000元,6.47%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15 000 元。但有30%的農戶對經濟狀況表示一般或不滿意(如圖1 所示),主要原因是有部分農戶之前是養豬大戶,收入可觀,如今生豬退養,相比之下減少了一筆收入。

圖1 美麗鄉村建設居民經濟狀況滿意度
調查顯示,美麗鄉村的建設對鄉村旅游業帶動作用最大,占86.69%;其次是綠色農產品(69.03%),鄉村旅游離不開綠色農產品;農村電子商務、鄉村工業占比較少。其他方面包括個體戶、手工作坊等。如圖2 所示。

圖2 美麗鄉村建設對項目的帶動作用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美麗鄉村建設及后期管理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規劃設計(92%)、村莊經營管理(80%)、園林綠化養護(75%)、園林工程管理(76%)、種植技術(88%)、農產品營銷(65%)。如圖3 所示。從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懂規劃設計的人員更具有競爭力,市場需求占比最大。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外,工作態度、工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協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畢業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為實踐能力薄弱,缺乏踏實、勤奮、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因此,畢業生應提高綜合素質、實踐經驗及職業道德,以便更快適應崗位工作。

圖3 美麗鄉村建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園林專業現有6 個班級,240 名學生(截至2021年6 月10 日);有7 位專任教師、7 位兼職教師,專任教師中副高2 人,具有博士學位1 人,兼職教師均為行業高級職稱一線工作技術人員。
校內實訓設基地,總面積為80 000 m2,包括全自動智能溫室、連棟塑料大棚、蔭棚等。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保護、設計初步等9 個校內實驗實訓室。本專業依托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理事長單位的嘉興市欣禾職業教育集團,發揮平臺優勢,積極與社會行業企業加強合作,與嘉興市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嘉興市大運河景觀有限公司、嘉興碧云花園有限公司、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緊密合作,共建園林技術專業校外實訓基地12 個,以充分滿足學生專業認識實習、企業專項實習、崗前綜合實訓、畢業實習、訂單合作培養及教師實踐鍛煉的需要。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適應市場經濟需要,能從事園林植物生產技術管理、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與管理等工作,并具有較強創新創業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實踐場地短缺、專業設計目標要求不強等原因,在學生課程設計上沒有明顯體現差異化,使得一些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一些能力不足的問題,比如:在規劃設計方面沒有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能力強;在植物種植養護方面沒有園藝專業學生能力強;在設計表達方面沒有美術和環境藝術專業學生能力強;從事工程施工與項目管理的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工作適應時間較長[2]。這些現象造成園林專業在就業市場不斷篩選的過程中存在許多窘況,給學生順利就業帶來較大的壓力。
園林專業教師人才缺乏,引進難度提高,特別是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工程方向,博士畢業生很少,碩士畢業生大部分進入設計院或者公司從事收入豐厚的工程和設計工作,學校與之相比,工資待遇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個別教師應聘合格又反悔的情況,使園林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滯后。我院園林專業現有的師資隊伍里無正高職稱人員,一些主干課程無校內教師承擔,校外兼職教師也不穩定,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專業的進一步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與其他高校的差距逐漸增大。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戶持續增收和建設美麗鄉村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好鄉村振興之路,人才先行是關鍵。通過組建園林技術專業學徒班,為城鎮園林生產一線培養掌握園林專業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生態理念、園林崗位實踐技能,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滿足園林行業標準的要求,能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設計、會施工、能管理”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3]。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和社會可利用資源,按照崗位職業群的要求,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科研、生產、技術服務的載體;依托實踐教學基地搞生產,強化師生實踐技能,實現基地滾動發展;依托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環境開展實踐教學,堅持德技雙修,強化分層分類培養,創辦園林相關工程、設計工作室,以“技術+經營管理+創業”為目標,培養鄉村振興“領創人才”,以“技術+技能”為目標,培養鄉村實用人才,以“知識+技術+技能+責任感”為目標,培養鄉村振興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
通過實習基地合作、校企共建實體合作、項目驅動合作、技術注入合作、定向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模式,實現共享共建,推進園林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以校外實踐活動的形式,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和調研嘉興市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成果,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校地合作,全心全力共謀鄉村振興發展。使學生了解鄉村規劃中應重點考慮的相關問題,抓住主線,把握細節,以案例教學啟發學生的統籌思維。以校村合作實現資源融通最大化、人才培養優質化,為振興鄉村夯實新生力量。積極拓展服務范圍,搭建更多理論與實踐交互的平臺,實現創想與成果的有機碰撞、學習與經驗的有效積累。
做好人才引、育、用文章,用人才之力奏響鄉村振興主旋律。加大現有教師教學與科研的投入,鼓勵教師到其他院校進修培訓,資助教師參加學術活動,及時了解園林領域最新發展動態,開闊教師視野,提高專業水平,外聘地方園林單位業務骨干來校任課,提高學術實踐應用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擴充師資力量,培養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生力軍,使更多的園林優秀畢業生能在農村大地施展才華,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嘉興作為平原水鄉、紅色文化發源地,一直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部署實施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馳而不息地推進“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各地各級政府都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美麗鄉村建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才剛剛起步,伴隨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未來的建設工作會迎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作為職業院校,堅持產教融合模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積極破解遇到的各種難題,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美麗鄉村建設的高水平職業人才,將是我們不懈的努力方向和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