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茅紅丹
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目標以游戲精神為切入點,全面實施幼兒園課程改革,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是發展的,我園要在游戲中認識幼兒,用游戲精神重塑教育觀,從游戲切入改造幼兒園課程,立足課題探究、立足游戲課程、立足幼兒發展去探索、探究。筆者以所在幼兒園為例,具體闡述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園本美術游戲課程管理的策略。
我園于2019年成功創建市課程游戲化項目園,形成了來自幼兒生活的園本課程。因此,部分教師一定程度上依賴園本課程,逐漸失去了探究幼兒游戲的熱情和動力,課程意識開始淡化,課程研發能力停滯不前。為了促進教師投入課程建設,我園立足課題探究,在探究與實踐中逐步帶動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
隨著我園“美術素養視角下農村幼兒園園本培訓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課題的實施開展,我園開展“把美術融入游戲化課程能力”專題園本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優秀課程案例。例如,《好玩的小石頭》案例中有滾石頭畫、石頭小屋、雨花石比美等。教師通過案例學習研討,發現美術游戲玩法多樣:可開展集體活動、區域游戲、親子活動,新課程理念為教師研發游戲課程提供新思路。
為了幫助教師建立課程意識、掌握課程建設要點,我園組織教師采用角色模擬方式教研,由園長扮演教師、教師充當幼兒進入課程。
例如,在實施《改造種植園》課程時,園長帶著教師現場教研:幼兒園的種植園狹長一片,這樣的小菜園幼兒會喜歡嗎?如何改造?教師意識到改造小菜園就是一個有趣的課程。教師帶著幼兒丈量尺寸,每個班分到一塊“責任田”。在園長引領下,師幼一起設計種植牌,鋪設風格迥異的小路,有石頭、貝殼還有瓷磚路……創意滿滿。隨著教研不斷深入,教師發現課程越來越有趣。
教師要站在幼兒的立場體驗幼兒游戲。當教師掌握了創設讓幼兒喜歡的課程的方法,教師的課程創造力就會被充分激發。
課程游戲化要為幼兒創設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環境,創設真正的幼兒的游戲場。在此過程中,我園逐步提升教師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把美術融入游戲化課程,推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發展。
1.營造氛圍。為突出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師幼共同對大廳、走廊、樓梯進行環境改造。大廳用幼兒收集來的五彩貝殼串成大型風鈴掛起來;走廊布置成海洋節日活動照片墻;樓梯拾級而上,每艘班級小船都貼有幼兒做的海洋寶寶……
2.更新換代。隨著改造的深入,教師能夠覺察到幼兒的需求,自發對現有的游戲功能室和戶外游戲場進行清理。家園合作聯手收集游戲材料,購買制作、補充更換,讓游戲材料更新換代,資源更加充足合理。
3.資源地圖。幼兒園內的游戲環境和材料全部改造好后,園長帶著教師走訪周邊區域,將幼兒園直徑5公里以內的廠區、學校、超市等區域繪入地圖,呈現出標記鮮明的游戲資源地圖,方便師幼根據課程需要選擇資源,走出幼兒園,走入更廣闊的社區。
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指出:“經驗是最符合幼兒學習特點和規律的,也是最適合幼兒需要的。”經驗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我園立足幼兒游戲經驗,采用四步走的方式實施美術游戲課程。
我園引導教師觀察尋找幼兒在生活中的游戲興趣點,嘗試把藝術活動與游戲完美融合。教師發現,園本課程中的內容、美術形式符號,收集的操作材料,生活中的小契機都可以是幼兒的游戲興趣點。
主題與游戲材料都已具備,教師需要在大腦中初設一個課程發展框架,預估幼兒的游戲進展。園長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教師進行游戲預演。例如,中班“鐘表”話題,教師預演勾畫的思維導圖是直線型的:欣賞不同鐘表—設計不同表面—制作立體時鐘……小組討論后提出意見,認為這些活動雖然在區域中完成,但缺少探索探究和同伴協作,美術與游戲割離,課程理念不強。結合評價,我園采用集體教研和個別化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教師修改思維導圖,形成清晰的課程框架,構建科學的課程理念,為后續指導幼兒游戲發展助力。
美術課程游戲化需要教師在活動形式、空間安排、材料提供、經驗提升等方面,對幼兒活動給予多方面支持和促進。教師帶著幼兒走進區域、游戲室、戶外,靈活采用小組活動,親子參與等方式,在相對自由的游戲時間里探索新材料,嘗試新方法,積極進行師幼互動。班級美術游戲課程百花齊放,“邂逅迷宮”“貝殼暢享”等全面化實施,幼兒美術經驗不斷融合、互補,在創造美的游戲中,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課程實施完成,我園組織教師用課程敘事的方式進行分享式教研,在敘事中梳理課程推進脈絡,總結成功與不足。教師通過橫向比較,取長補短。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為了引領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課程觀,推進幼兒園課程實施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因此,課程的有效實施和管理需要結合幼兒發展評價,用多樣化評價及時準確獲取幼兒學習與發展信息,描述、識別、助推幼兒各領域發展。
我園結合課程的實施與總結,以《指南》中的“兒童學習與發展五大領域目標”為基本內容,為每一位幼兒設計評價表;關注幼兒在課程活動中獲得的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關注幼兒情緒情感、意志品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隨著美術游戲課程的開展,教師隨時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精彩時刻,通過白描式的記錄反映幼兒的成長軌跡,并加以評價,找準幼兒發展的關鍵。
美術游戲課程的實施,幼兒在享受快樂游戲的同時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教師除了對作品加以展示和布置使用,還通過拍照方式形成檔案,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充分肯定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更加自信和主動。
美術游戲課程的評價是多元化、開放性的。我園引入教師和保育員評價、幼兒自我評價、同伴及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在正確的評價理念指導下,教師和家長一起創設自主愉悅的游戲的氛圍,幫助幼兒樹立學習的信心,給幼兒更多支持和鼓勵。多元化評價讓幼兒從多角度了解自己及認識他人,讓教師明確游戲課程開展的效果,加深了家長對幼兒以及美術游戲課程的理解。
總之,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立足課題、游戲、幼兒,進行園本游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可以帶動幼兒園整體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找準發展目標,認識游戲價值、明晰教師角色定位,真正用游戲精神重塑游戲觀和課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