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榮 雷秀雯
洛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科,河南省洛陽市 471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疾病,青壯年多發,患者臨床表現各異,可出現感知、思維、情感等多方面功能障礙,病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容易復發,我國患者占全球患者的1%左右[1-3]。目前臨床上多采用鎮靜、安眠及抗精神病類藥物如利培酮等對患者進行治療[4]。但患者對抗精神病類藥物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大多需要終身服用,容易傷害大腦及重要臟器,使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狀態,社會功能難以恢復[5]。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CCRT)訓練是一種特異性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可針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進行系統、循序漸進的訓練,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認知缺陷的目的[6]。為探討CCRT訓練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心理推理能力和空間記憶能力的影響,本研究選取92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診斷標準[7];(2)出現認知功能障礙;(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有嚴重疾病;(2)合并嚴重抑郁;(3)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6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齡33~50歲,平均(42.57±3.84)歲;病程2~6年,平均(4.25±1.25)年;心理評估量表(MSSNS)[8]評分(87.84±8.33)分。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齡32~52歲,平均(43.25±3.72)歲;病程2~6年,平均(4.25±1.25)年;MSSNS評分(88.12±8.41)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治療師的指導下,根據漢化神經認知矯正手冊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包括認知靈活性、工作記憶、計劃3大類;以無錯誤學習模式進行,逐漸增加訓練難度,每次訓練45 min,4次/周。口服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 等抗精神病藥物治療,1~7 mg/d。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給予CCRT訓練。(1)注意訓練:應用持續性操作測驗軟件(CPT)進行訓練。包括專注力、警惕性、廣度、選擇、轉移及分配6個模塊,每一模塊又根據強度分為不同的級別,級別越高,難度越大。逐級訓練,以注意廣度模塊為例,首先選定訓練級別6級,開始訓練,在計算機屏幕中呈現多個相同的圖形和訓練指導語,如“請記住目標出現的個數”,然后讓患者按鍵選擇正確的答案,記錄患者每次訓練按鍵正確和錯誤次數。每次訓練 20 min,1次/d。(2)記憶訓練:包括圖形及拓撲記憶、N-back工作記憶、再認及情景記憶、面容記憶訓練。每一模塊又根據強度分為不同的級別,均為電腦程序。以圖形及拓撲記憶為例,按照程序,電腦屏幕左側呈現數張不同的圖片,電腦屏幕右側顯示計時器,要求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如1 min)記住每張圖片以及每張圖片所在的位置。計時時間結束,屏幕上圖片被隱藏,要求患者回憶出每一個位置上顯示的是哪一張圖片。每次訓練20 min,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6周。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推理能力 治療前、治療6周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心理推理能力評估[9]。由專業心理評估人員根據患者失言覺察任務、連環漫畫任務、隱喻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
1.3.2 視空間工作記憶 治療前、治療6周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視空間工作記憶(SWM)評分[10]。
1.3.3 認知功能檢測 治療前、治療6周后,分別采用Matrics公認認知成套測驗(MCCB)[11]對兩組患者進行認知功能檢測。MCCB共包含處理速度(含連線測驗、符號編碼測驗、語義流暢性測驗)、注意/警覺(即持續操作測驗)、工作記憶(含數字序列測驗及空間廣度測驗)、言語學習和記憶(即言語記憶測驗)、視覺學習和記憶(即視覺記憶測驗)、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即迷宮測驗)、社會認知(即情緒管理測驗)7個維度,共計10項。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推理能力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失言覺察、連環漫畫及隱喻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周后,兩組患者的失言覺察、連環漫畫及隱喻評分均明顯提高,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推理能力評分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視空間工作記憶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組間錯誤數、整體平均反應時間、策略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 6周后,兩組患者的組間錯誤數、整體平均反應時間、策略分明顯減少(縮短、降低),觀察組患者組間錯誤數少于對照組、整體平均反應時間短于對照組、策略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視空間工作記憶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MCCB各維度指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周后,兩組患者的MCCB各維度指標評分均明顯增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空間廣度測驗、語義流暢性測驗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CB評分比較 (n,x±s)

續表3

續表3

續表3
近年來我國中青年精神分裂癥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由于受疾病負性情緒的影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12]。研究[13-14]發現,計算認知矯正治療(CCRT)可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記憶力、認知功能及心理推理能力。為探討CCRT訓練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心理推理能力和空間記憶能力的影響,本研究選取92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結果顯示,干預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CCRT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CCRT可運用各種信息加工的策略提高患者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力及社會認知度,從而提高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干預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視空間工作記憶能力高于對照組,提示CCRT訓練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視空間工作記憶能力,與文獻[15]報道的結果相似,可能與CCRT干預能為患者提供大量的視空間工作記憶訓練任務,有利于患者重復及循序漸進地對記憶能力進行鞏固,從而改善額葉區域的功能及執行功能有關。干預6周后,兩組患者的MCCB各項評分均明顯增高,觀察組患者的空間廣度測驗、語義流暢性測驗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CCRT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CCRT可通過計算機對患者進行多個認知領域的標準化訓練,會對患者的注意力產生明顯影響,從而改善患者參與認知調節的腦部網絡,進而激活額葉區域功能,最終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