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佳 李劍 高崇
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濱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天津市 300280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大多表現為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等,若不及時治療臨床癥狀會進一步惡化甚至會造成殘疾[1-2]。康復訓練是臨床上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常用方法,患者通過運動訓練可達到恢復關節功能和減輕疼痛癥狀的目的,但這種治療方式起效較慢,很多患者不愿接受[3-4]。一些研究結果[5-6]顯示,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減輕疼痛的效果良好,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為探討康復訓練聯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膝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98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7];年齡35~65歲;患者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膝關節骨疾病;骨質疏松。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48例、聯合組50例。對照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齡35~65歲,平均(50.31±3.41)歲;患病部位左膝18例、右膝17例、雙膝13例。聯合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齡35~65歲,平均(50.58±3.46)歲;患病部位左膝19例、右膝17例、雙膝1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系統性康復訓練治療。(1)心理干預:通過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放松心情,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2)健康宣教:通過采用PPT、講座等方式,讓患者及其家屬比較全面了解膝骨關節炎的癥狀、預防以及治療措施等相關知識;(3)康復訓練:①患者取仰臥位,保持小腿和大腿呈90度,小腿與地面平行,雙膝并攏,維持5~10 s(1組),每次訓練5~7組;②患者蹲坐在椅子上,進行膝蓋屈伸練習,20次為1組,每次訓練3組;③患者取仰臥位,伸直腿部,繃緊腿部肌肉5~10 s(1組),每次訓練3~6組。
1.2.2 聯合組 在同對照組患者進行系統性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將用中藥浸泡過的藥墊置于電腦中頻電療儀的正負極部位,將儀器正負極分別置于患膝兩側,調整電療儀治療強度,應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對患者進行中頻刺激治療,每次治療30 min,每天治療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治療1個月后,參照文獻[8]評定兩組患者的療效。顯效:患者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生活質量基本恢復;有效:患者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關節功能有所恢復,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顯效及有效標準。
1.3.2 疼痛評分 治療前1 d、治療1個月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9](VAS)分別評定兩組患者的患膝疼痛情況,VAS 評分0~10分,患者VAS 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嚴重。
1.3.3 膝關節僵硬癥狀和功能 治療前1 d、治療1個月后,采用自制評定量表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僵硬癥狀和膝關節功能。膝關節僵硬癥狀評分滿分為15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膝關節僵硬程度越嚴重;膝關節功能評分滿分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膝關節關節功能越好。
1.3.4 生活質量 治療前1 d、治療1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10]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三個方面內容,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1個月,聯合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膝關節僵硬癥狀、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膝關節僵硬癥狀、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患者的VAS、膝關節僵硬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膝關節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膝關節僵硬癥狀、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QO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QOL量表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患者QOL量表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QOL評分比較 (n,x±s)
膝骨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變和骨質增生為特征的一種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等,早期可以使用藥物或通過康復訓練進行治療,晚期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中頻電藥物導入是將藥物浸泡藥墊后通過電流將藥物通過患者皮膚表層滲入皮膚里面,逐漸融入血流以達到治療的目的[11]。
為探討康復訓練聯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膝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98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聯合組患者的VAS評分、膝關節僵硬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膝關節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系統性康復訓練聯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關節僵硬癥狀和關節功能。在本研究中,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使用的中藥有路路通、伸筋草、雞血藤、海桐皮、艾葉、當歸、川芎、威靈仙、桂枝等,其中路路通、威靈仙具有祛除風濕、利水消腫的作用;伸筋草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雞血藤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海桐皮具有祛除濕熱、通絡經脈的作用;艾葉、當歸具有止咳祛痰、溫潤止血的作用;川芎具有祛除風濕、殺菌的作用;桂枝具有溫經止血、溫陽化氣的作用[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患者QOL量表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系統性康復訓練聯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系統性康復訓練聯合中頻電藥物導入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關節僵硬癥狀和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