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全 韓淑予

最近一段時間,為加快趕制來自福建的20萬米雙面切絲膜訂單,位于達州高新區的中節能(達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的16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行。“雙面切絲膜具有超強反光性能,能廣泛應用于服裝等領域。”中節能(達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昕介紹,“公司主營的新型反光材料及其核心技術衍生產品均達到國際標準,原材料、廢氣、邊料等也實現了循環利用。”依托富集的天然氣、鋰鉀資源等清潔能源稟賦優勢,近年來,達州市大力開展綠色低碳企業招商引資工作。2020年,中節能(達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引進,并于2021年10月正式投產。
四川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指出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鮮明特征,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達州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資源能源綜合利用,讓綠色低碳成為高質量發展“底色”,助推實現“雙碳”目標。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2021年12月中旬,走進國家能源達州發電有限公司,規劃有序、干凈整潔的廠區讓人眼前一亮。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達州市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落后產能依法依規有序退出。“落后產能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二氧化碳超排多、安全無保障,已成為提高工業整體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必須果斷淘汰。”對于淘汰落后產能,達州早已達成共識,并且態度堅決。
早在2012年,達州市就成立了工業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領導小組,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市級相關部門的單項目標考核,通過強化目標導向,有序推進工作落實。
各地各部門始終將推動落后產能淘汰作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推進措施。截至目前,達州市淘汰水泥企業落后產能40萬噸,不符合產業政策、治理無望的磚瓦企業112家;整治“散亂污”企業591家、10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488臺,全市涉嫌“地條鋼”生產的中頻爐全部拆除。
此外,緊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執法監督和查處力度,開展年度節能監察,推動高能耗設備(生產線)主動節能或退出,倒逼企業轉型發展。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伴隨著重型機械的轟鳴聲,來自達州市大竹縣本土上市公司——川環科技的“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量擴能項目”破土動工。這是大竹縣2021年第三季度集中開工的10個重大項目之一。集中開工項目還包含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終端產業園區等,“高科技”元素十足,總投資約93.45億元。
據了解,此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不僅代表了一大批優質高新技術產業將扎根大竹,為大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也是大竹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把項目作為轉型發展、低碳綠色發展重要支撐的縮影。
為突出綠色發展,大竹縣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大竹縣支持電子信息產業十五條措施等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在廠房租賃裝修、設備購置、升規入統等16個方面給予入駐投產企業財政獎補,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以綠色低碳推動達州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達州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陸續引進正原微玻纖、正威新能源、四川維奇光電等30戶新興產業企業,聚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服飾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如今,一個個新興產業為達州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集聚起強勁動能。
能源資源實現綜合利用
臨近年末,達州高新區磷石膏綜合利用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內一片繁忙,一輛輛滿載著磷石膏的貨車從甕福達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出發,準備發往達州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
曾經令人頭疼的磷化工工業廢渣磷石膏,將被運用到生產水泥緩凝劑、水洗磷石膏等。“公司一年磷石膏產量可達170萬噸,以前只能堆放起來,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有一定的環境污染隱患。”甕福達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精細磷酸鹽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趙強說,近年來,公司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在磷石膏綜合利用上下功夫,讓工業廢渣變“廢”為寶。
趙強介紹,磷石膏綜合利用可以節約天然石膏資源,減少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破壞等問題。同時,磷石膏的綜合利用及其下游產品開發形成的產業集群,可以促進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如今,以甕福達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心的達州高新區磷石膏綜合利用綠色建材產業園正火力全開建設中。建成后,甕福達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磷石膏經處理后,將作為原料輸送給園區內企業,形成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達州市積極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利用富集的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延鏈補鏈引進重大項目,產業、企業之間初步建立了一定的上下游關系,推進工業廢棄物實現無害處理、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促進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作者單位/達州日報社)(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