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菲
對于藥品的有效期,很多人認為藥品包裝上寫得很清楚,只要在包裝上注明的有效期內使用就沒問題。可是,效期內的藥品就一定沒問題嗎?影響藥物使用期限的因素有哪些?藥品出現哪些情況就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再用了?買回家的藥品應該如何正確儲存?今天,我們就逐一來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藥品有效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保證藥品質量的期限,通常標注在藥品外包裝和標簽上。如藥品的有效期標示至2023年10月,即指該藥品如未開封,且在說明書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存放,2023年10月31日內可以正常使用,到2023年11月1日就不能使用了。
這個藥品有效期的定義有兩個前提條件:藥品未開啟;藥品在其規定條件下貯存。只有這兩個條件都滿足時,藥品才能按照包裝標示的有效期限來使用。
在家庭常備藥品的實際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如果藥品外觀性狀出現以下改變時說明已經變質,即使在效期內也不能繼續使用了。
片劑:正常藥片表面干燥光亮,如果藥片表面出現花斑、變色,外表的糖皮開裂、粘連,或者出現特殊的臭味,說明已經變質。
膠囊劑:正常的膠囊殼堅硬光滑,如果外殼出現變軟、變形、粘連或者藥粉漏出等現象,說明已經變質。
顆粒劑/沖劑:正常顆粒劑或沖劑的顆粒松散干燥、容易滾動,如果出現潮濕結塊或粘連成團現象,說明已經變質。
糖漿劑、合劑、酊劑:通常此類藥物制劑的性狀是澄清透明的,即使有少量沉淀,經過振搖后就可混勻,如果出現大量沉淀、塊狀物,或者酸脹、異臭、霉變、脹袋等異常現象,說明已經變質。
膏劑、栓劑:如果膏劑、栓劑出現發霉、異臭、水油分層,或者發生結晶、顆粒,說明已經變質;但是如果栓劑只是發生了軟化,則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后繼續使用。
滴眼液、滴耳液:通常建議此類藥品開封超過1個月則不能繼續使用,如果出現結晶、渾濁、有絮狀物、變色等現象,即便沒有超過1個月也不能繼續使用。
影響藥品儲存條件的因素包括外界環境溫度,濕度,光線,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微生物,包裝容器等,這些都有可能會使藥品發生分解、揮發、沉淀、潮解、酸敗、生霉等變化,影響到藥品的有效性和/或安全性,從而導致藥品的使用期限不同于有效期限,通常是被縮短。
為了避免以上這些因素影響藥品的使用期限,藥品說明書中對于藥品的儲存條件都有明確規定,比如室溫、冷處、遮光、密封等。
常見的藥品保存條件及要求如下——
室溫:10~30℃。
陰涼處:<20℃。
涼暗處:避光且<20℃。
冷處:2~10℃(冰箱冷藏)。
避光:避免日光直射。
總之,藥品超過有效期肯定是不能再用了,但是有效期內的藥品也不是一定沒問題。買回家的藥品一定要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儲存條件保存,并且每次使用前都要認真檢查藥品的外觀性狀,已經變質的藥品就不能繼續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