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麗
摘要:以“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模式作為區域心理教研工作室的特色活動,通過教師個體間的磨課交流、思維碰撞,群體間的評課研討、深入探索,都能令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又或是針對同一活動,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呈現出對同一內容的不同處理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專業素質提升了,區域心理教育教研也得到了發展。同課異構教研模式以具體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探索課堂改革創新發展為目標,使學生在心理課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關鍵詞:同課異構;學科教研;學習共同體;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2-0074-02
基于心理教師在學校中所處身份和角色的特殊性與重要性,為了快速提升心理教師的綜合素養,拓寬心理教師的專業視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推動心理教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我所在心理教研工作室積極探索心理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是根據相同的教學主題或者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風格和教學經驗進行教學設計與開展課堂教學。“同課異構”在教學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同的教師對同一主題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彰顯了教師的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該教研模式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促進對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依據,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確立與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但是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之上,而目前,心理學科一般沒有統一的教材,心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主要圍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來開展教學工作。一線心理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會結合本校學生的心理特點、時代發展背景的需求等因素,制定每學期、每學年的教學計劃與課程內容,以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我所在區域的心理教師普遍比較年輕,且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缺乏有針對性的學科教學研討,只能依托區內每周的學科教研活動來提升教學水平,而散點式的教學研討,僅能在橫向水平引導教師“如何上課”,而對“如何上好課”仍缺少縱向水平的深度探索。
因此,探索一條幫助心理教師迅速把握學科特點,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迅速制定教學目標的教研培訓,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所在心理教研工作室積極探索心理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同課異構”,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促進區域內心理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們圍繞同一節課或同一個主題,獨自構思、相互交流、集思廣益,形成資源共享的學習共同體,逐漸使教學目標精準定位,繼而優化課堂,達到教學質量的高效化。
二、促進對課堂教學的把控
課堂教學活動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每一個環節、流程,對課堂教學的把控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有效性。在“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教師們除了會呈現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也會在彼此的教學設計中進行探討與深入交流,深挖每個教學環節的效果與課堂教學環節的銜接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不僅會熟悉相應的教學內容,在腦海中對課堂情境進行模擬與應對,而且會在交流中對教學素材進行分析,厘清教學內容的主次、重難點,這樣才能對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重點探究,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如在二年級的“有人幫,不一樣”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教師A和教師B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分別呈現了“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求助”和“如何引導學生接納幫助”的心理課主題,兩位教師都在導入環節采用了“貼鼻子”這一游戲活動,但是他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不同的課堂設問、活動銜接,通過多元的教學語言,實現了對課堂教學的精準把控,同時也起到了探討教學藝術、交流彼此經驗的作用。在磨課的過程中,教師們對目標的把握更具體、更聚焦、更深入。
三、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教師專業提升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從新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轉變過程。教師專業提升除了需要個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斷積累與學習,還需在教學實踐工作中與他人進行經驗交流,以更好地促進教學反思。我所在區域的心理教師隊伍呈年輕化態勢,往往需要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心理教師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班會課(道德與法治課)與心理課的區別是什么?”如何在實際的教學中避免過多的說教,呈現出包容接納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心理課上呈現多樣、真實的學生樣態,是心理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為此,我所在的心理教研工作室提供了這樣的交流平臺,在三年級的“我能讀懂你的傷心”一課中,邀請一線心理教師和一線班主任分別呈現“心理課”和“班會課”,兩位教師分別從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師的語言引導、設問技巧、課堂總結等方面,呈現了一次精彩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場聽課的教師們紛紛表示,有真實的課程實例支撐,更加清楚作為心理教師該如何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巧妙地上一節“正宗的心理課”。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經歷了課上“直接經驗”的聽評課體驗,課后心理同仁之間的思維碰撞,還有前輩骨干的專業引領、專家學者的專業指導,這些途徑都可以幫助教師打開教學思路,有效提升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與專業態度和動機。在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教師要“走出去,引進來”,只有“見多識廣”,才能促進自己對教育教學有更深入的思考。只有在同伴交流中碰撞升華,全方位地合作探索,才能不斷加強心理課教學實踐研究的原動力,整體提升心理教師的教研水平。
四、推進區域教研
習近平總書記曾發表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只有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提升了,才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我國教育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我所在區域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的配備仍有不足,多數心理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身兼數職,導致很多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專業的指導而出現個人發展緩慢,存在“工作迷茫期”等現象。為此,可以建立區域內的合作機制,以工作室為載體促進教研交流,創新專業教師培養模式,每月進行一次“同課異構”主題教研活動,從而開闊教師備課思路,幫助教師在交流中提升專業理念,在分享中突破專業技能,繼而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同時,“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有利于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能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有利于挖掘和共享教師群體的資源,提高教師的實踐智慧,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一個優化的學習共同體所形成的共同奮斗的團隊意識,能凝聚教師的集體智慧,激發教師的整體潛能,從而使教育工作煥發強大的生命活力。
總之,通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可以有效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同時形成區域內同伴互助式的“學習共同體”,通過群體內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構建一種積極協助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文化。
參考文獻
[1]丁岑維. 小范圍同課異構對于教師心育能力提升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3):46-47.
[2]陳才英.同課異構——心理學科教研的一枝花[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4):16-17.
[3]范丹. 心理課“同題異構”教研的反思與創想[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8):38-39.
[4]肖若茂.“同課異構”——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有效途徑[J].中國科技信息,2008(5):253-254.
編輯/張國憲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