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西安歐亞學院,西安 710065)
職業決策(career decision-making)最早來源于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他認為個體在選擇職業目標時,以最大收益和最小損失為標準。杰普森指出個體可以通過職業決策的復雜認知過程來歸納與自我職業環境相關的信息,然后認真比較幾種可供選擇的職業的優劣之處,最終根據考慮的結果做出職業選擇,這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影響職業決策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職業環境和個體認知兩個層面。職業環境層面,按照范圍依次聚焦,決策者需要考慮地域、行業、組織、職位因素。個體認知層面,包括個體的職業興趣、性格、技能、職業價值觀、職業抗風險能力等。個體在一份工作中的幸福感、滿足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興趣、性格、崗位勝任力及對工作的價值認知。因此,大學生在做出職業決策時,既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也要滿足個體發展需求和個體實際。
關于職業素養的概念,有學者從宏觀、整個職場層面對其進行界定,也有學者從微觀、個體職業教育層面進行闡述。本研究比較認同靳森媛對職業素養的內涵概括,她認為職業素養基本上可分為隱性職業素養和顯性職業素養兩部分。隱性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可細分為社會責任、團隊意識、人際關系、質量意識等,屬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層面的范疇;顯性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可細分為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等,屬于技術層面的范疇。如冰山模型所示(見圖1),技術層面的素養可以通過后天的實踐、培訓、學習獲得。隱性職業素養則隱于冰山水面之下,是一種內在的素養,是職業素養教育的核心。隱性職業素養需要激發個體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具有很強的可遷移性,在高校教育中可操作性不強也最容易被忽視。

圖1 冰山模型Fig.1 Iceberg model
通過以上概念分析發現,人們在職業選擇上受地域、時間、空間的影響越來越小,個體層面的因素(興趣、品德、性格、價值觀等)在職業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職業素養教育中隱性職業素養教育關注的重點。
當前,部分大學生缺乏相對明確的職業規劃,職業認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業期望過高,在企業抉擇、薪資待遇、崗位定位上過于注重自身的就業意向;過于追求個人價值的體現,關注自身興趣、愛好和高薪待遇,部分學生跨專業擇業,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存在不規范的職業行為。
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課程內容老舊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指導學生解決職業困擾問題。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和教學團隊,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在學生職業指導方面的能力參差不齊,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無法在師資上真正落地,呈現一盤散沙的局面。此外,校企合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只關注實習率,實習工作安排不合理,無法做到專業對口和精準實習,導致實習質量較低。
部分高校重視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但忽視人際溝通、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等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住宿結構上,高校普遍是以學院、專業、班級進行劃分,這樣的住宿結構相對穩定,便于學生管理,但同專業的學生在性格、興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利于學生進行多元交流,也不利于人際交往、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方面,面向全校學生,依據個體身心發展及職業發展規律,將大學四年職業發展分為大一職業啟蒙階段、大二職業探索階段、大三企業實踐階段、大四職業發展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明確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職業素養教育。另一方面,面向個體需求,正確認識懶就業、慢就業、就業多元化、跨專業就業等當代大學生鮮明的就業特征,開設個性化咨詢服務平臺,組建生涯輔導工作室,為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開展生涯小課堂等團輔活動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學生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職業探索方法,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整合各部門資源,打破單一的課程模式,創新職業素養相關課程,融合活動體驗、訓練營集訓、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方式合力提升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素養。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強輔導員在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輔導員隊伍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指導能力。另一方面,為高校教師創造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教師可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選擇專項發展方向,挖掘優秀教師,組建專項團隊,補齊師資匱乏的短板。
從學校層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由偏重學生管理向教育引導轉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打破空間和專業的界限,為學生創造更加開放、多元的交流空間、實踐平臺、住宿方式。從校企層面,大三企業實踐階段是大學生職業決策的關鍵階段,也是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效果的實踐檢驗階段。在育人和用人之間,高校和企業要打破彼此的立場,將學生的實習、實踐看成是一個完整統一的人才培養階段,建立實習管理及激勵機制,幫助學生充分地進行實踐探索、構建職業認知,樹立職業素養培養的終身成長意識。
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一種養成教育更是終身教育,在個體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高校作為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主陣地,要穩抓職業素養培養核心,助力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