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 編 ○老樹昏鴉 繪
2021年,我們見證了無數極端天氣,7月鄭州的一場暴雨至今記憶猶新。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今年冬天會不會比以往更冷呢?未雨綢繆總是上策,跟隨小安了解一些嚴寒天氣下的應急小知識,關鍵時刻它一定會幫到你哦!

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這里所謂的人體核心區主要是指大腦、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長時間暴露于寒冷環境中,人體在調節體溫時會動用身體儲存的能量,但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結果導致失溫或異常低體溫。體溫過低會影響大腦的思考,以至于不能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由于人們可能意識不到失溫正在發生,不及時采取相關防護措施,會更加危險。通常失溫在極寒冷天氣下發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濕的環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溫也可能在4~5℃的涼爽天氣發生。

(1)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的老人。
(2)睡在室內低溫環境下的嬰兒。
(3)長時間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4)飲酒后的人。
成人:寒顫,虛脫;混亂,摸索手;記憶喪失,言語不清;想睡覺。
嬰幼兒:皮膚鮮紅色、發冷。
如果發現以上信號中的任何一個,請及時測體溫,若體溫低于35℃,立即就醫。若不能馬上獲得醫療救治,請按以下方法升高體溫:將患者移入溫暖的房間或住所;及時脫掉其潮濕的衣服;采取相關措施溫暖身體的核心區域——胸部、頸部、頭部和腹股溝;服用熱飲料幫助其升高體溫,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情況緩解后,需盡快就醫。

(1)當氣溫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腳的保暖。
(2)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
(3)外出當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病人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煉,減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
(6)采用煤爐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氣中毒。
(7)大風天氣,外出注意高空墜物。
(8)關注天氣預報,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寒潮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