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
摘 要:目前我國提倡全面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背景下,重點關注德育在教育領域中的貫徹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教師需要全面展開德育教育工作,明確自身所具備的職責,為小學生營造出理想的學習與成長氛圍,讓小學生在健康快樂成長與學習中保持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關鍵詞:小學 德育教育 有效策略 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國家較為重視社會教育,可在某種意義上我國在教育方面始終缺少正確的認識。從學校方面來講,小學生始終停留在過去的傳統課本教育教學階段,所以針對大多數的教師來講,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為學生提供德育教育,這對將來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來講很不利。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展開,能夠從實質上實現培養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目標,從而發揮出推動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作用。
1 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小學生的身心發育并不成熟,容易得到正能量的道德引領,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所以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培養出小學生良好的個性,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率頻頻上漲,逐步呈現出低齡化以及暴力性的特征。在對這些青少年犯罪感到惋惜的同時需要對學校的教育不足展開深刻地反思。
德育教育的不足會造成小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容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逐步邁入違反法律甚至犯罪的境地。因此強化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變得非常關鍵,能夠有效降低我國青少年的犯罪率。強化對小學德育工作的深刻反思,找到德育教育中的不足,有助于全方位掌握小學德育工作內容,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水平,促使小學德育可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需求,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助力小學生獲得全方位成長。
2 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不良影響
目前,我國正處在發展中時期,社會當中大多數問題正在逐步完善,實際上,社會當中始終存在很多不良現象,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學生本身并不具備成熟的判斷力,在小學階段存在非常強的學習以及模仿能力,造成社會不良現象容易給小學生帶來影響,如打架、吸煙、不干凈的言語等。
2.2 家庭教育缺失
當今社會背景下,獨生子女占比非常高,父母較為年輕,精力集中在工作方面,對孩子陪伴的時間比較少,甚至部分孩子從小在父輩身邊長大,過于溺愛孩子,對孩子發展十分不利。
2.3 教育者能力欠缺
大多數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非常寵愛,造成孩子的內心承受壓力不高,增加了教師們的工作壓力,對孩子的批評太輕,不能發揮出作用,對孩子批評太重,會給孩子帶來心靈創傷。作為教師要強化自身教學能力,參加有關培訓,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應對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解決教學工作當中所遇到的難題。
3 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結合實際生活,做好德育教育引導
人生中德育作為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從日常生活以及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讓學生從小事中獲得正確的引導,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培養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從學校的角度來講,要求教師把教學與德育工作進行融合,適當為學生提供鼓勵和評價,為學生灌輸積極主動幫助別人、不遲到、不早退的思想。在家庭教育當中,作為家長同樣要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以及作業的質量進行適當評價,從小事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引導,找到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觀念。因此,教師需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實施德育。
如教師引導學生回到家庭中幫助自己的親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等,結合家人的反饋,教師要適當為學生提供獎勵,及時給與學生鼓勵。教師引導學生在乘坐公交車時要懂得禮讓座位,培養小學生好的行為習慣。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教室中,或者是在街道上,看到地面上所丟棄的垃圾要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培養學生不隨意扔垃圾的好習慣。教師需要及時表揚學生的一系列的好行為,在教學中堅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學生規范言行,從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3.2 借助校園活動,培養健康生活方式
對比整個的教育環節,小學時期的學生學習壓力不大,再加上小學是學生身心健康發育的關鍵階段,教師要運用校園的這一大平臺實施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再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中找到健康的生活、學習的方式,與此同時還需要了解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校園生活,感受到其中的快樂,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取更理想的德育教育,讓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發展。
1.學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會影響小學生應對學習、生活的態度,還直接給小學生的未來方向帶來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時教師要運用校園活動發揮出德育教育的優勢,為小學生提供健康積極向上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良性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保持遠大的理想,勇于承擔責任,不斷奮發努力。
如學校運用調查問卷的方法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校園中組織豐富的活動,如運動會、書法/演講/繪畫/歌唱/詩歌朗誦等比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出校園活動的作用,給學生滲透審美意識、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讓小學生對美產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強化安全意識,形成好的行為以及安全習慣,具備自我保護的常識,珍惜生命,領悟生命的價值。
2.校園活動中,教師還需要幫助小學生培養出良性競爭的意識,帶著學生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保持健康的心態面對自己所碰到的所有,逐步培養小學生樂觀、積極的品質,幫助學生對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行調控,不讓學生在失敗時輕易放棄自己,在失敗中找到原因,進行教育,保持正確的態度,讓學生理解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
3.教師能夠運用豐富的校園活動來幫助學生豐富精神世界,讓小學生具備發展自我興趣的意識,讓小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保持明確的認識,讓學生樹立起自己的學習目標,激起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未來面對知識學習時主動探究,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很有幫助。
如,教師定期組織多種德育教育活動,在德育教育活動中融入愛國、衛生、法制、誠信教育等內容,比如在法制教育中,教師以情景劇表演的方法,讓全體小學生參與到法制教育過程中,在表演當中深入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識,讓學生明白違反法律肯定會受到懲罰。還比如在衛生教育過程中,教師能夠組織衛生知識問答比賽的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到衛生教育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問答比賽,掌握非常多的衛生知識等。并且,教師還能運用傳統的節日,組織相關的德育活動,如在端午節,教師組織學生們包粽子,為學生講解關于屈原的故事,為他們提供愛國主義教育;在中秋節,教師組織學生為敬老院的老人分發月餅,為學生提供孝敬老人的教育,以這樣的方法在無形中提高小學生的道德修養。
3.3 做好學科教學,滲透學生德育教育
在小學階段做好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體學校人員的事情,要求不同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給學生講解相關學科知識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養。如在設置學科教學內容方面,不同教師能夠融合主題、主干課程內容,主動挖掘和整合給學生道德品質帶來影響的多種資源。與此同時,還需要避免出現簡單對學科知識與道德認知進行疊加的錯誤。因而,才能夠讓學校教育真正實現對學生的人格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如,在小學美術以及音樂等課程當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出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幫助學生強化團隊合作意識以及集體主義思想觀念。另外,學校還能夠自主研發有關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教材要能夠正確應對新階段所產生的各種問題,滿足學生的心理、思想等發展特性,尤其是擅長運用周邊的人或者事情,針對性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
另外,小學勞動課中,教師給學生傳授日常的勞動技巧,培養出學生講衛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小學語文識字寫字課上,帶著學生更加規范、美觀地進行寫字;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欣賞課上,讓學生受到國學經典的熏陶,樹立起傳承國學經典的意識;展開交流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如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讓學生學會待人接物,促使學生更加正確靈活地處理問題,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校園內部的德育并不單純依賴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而是需要在全部的學科教學中,挖掘出學科內容中所隱含的德育教育內涵,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3.4 加強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4.1 家校共育,開發教育途徑
信息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給學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較大的方便。在家校共育時,關注把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進行融合,特別是在家校共育工作當中,開發出較多的教育途徑,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強了班級和學校管理的工作效能。學校為了可以與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系,在強化網絡管理的同時,在網絡安全的前提條件下,由班主任作為群眾,建立起家長微信群。建立起微信群主要是為了便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絡,教師定期在班級中發布通告,讓家長及時掌握好班級中學生的動態,及時了解班級中所發生的事情。面對班級管理中的不足,讓家長及時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德育引導工作。教師在群中布置家庭作業,給出作業內容外,還需要告訴家長評價方式以及標準,呈現出好的家庭作業范本,讓家長掌握作業引導的標準以及方向,不僅可以解決親子關系之間的緊張,還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學生要習慣通過家長群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解決自己碰到的問題,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調動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學校還需要關注網絡安全的問題,不僅要為學生實施網絡安全意識的教育,主動做好引導,還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強化管理的能力以及效果。
3.4.2 家校共育,應用協同手段
傳統的家園共育當中,家長一直處在較為被動的地位上,可是協同就需要進行合作,任何的一項合作都需要主體的主動積極參與。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家長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參與進來,讓協同教育變成具體的行動。為了更好的提高家長的主動積極性,學校在進行管理當中,在教學工作時,在科研當中,都需要努力采用協同手段,促使家長主動參加到學校的工作當中來,促使學校的工作真正得到家長的支持,提高家長的參與欲望,提高家長的參與質量,讓學校德育工作的展開變得更有實效,更加具備針對性。
學校在每一個學期都會組織校本課程,先是以問卷星或秒應的小程序來對全體家長的意見進行收集,了解家長的想法,讓課程設置、班額等前期問題變得更加清楚可見,為學校決策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還比如在學校展開課題時,甚至在構建課程中,學校都可以采用協同的方法,讓家長們主動參與進來,從而更好地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從而高效落實學校的每一項工作。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也能夠運用協同的方法來真正做好家校合作。
比如教師了解到班級當中有些家長對古詩詞研究較為透徹,就能夠協同家長在班級中展開與古詩詞相關的活動,不僅能夠為學生補充課外知識,還能在家長的參與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還比如了解到有些家長擅長進行手工制作,可以邀請家長到學校當中帶領學生了解手工的藝術美,讓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動腦做手工的活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形成班級的一大特色。
利用家校協同的方式,讓家屬人意識到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是不能缺少家長的支持與參與的,孩子的教育也不單單只是學校的事情,更多的還是需要家庭教育的熏陶,家長的言傳身教。通過運用協同手段,從而將家校合作協同共管的作用發揮出來,從而助力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順利展開,從而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進程。
3.5 拓寬德育渠道,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當今時代作為信息化時代,德育教育的展開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緊密結合時機情況,充分滿足多元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所以,為了確保更順利地展開小學德育教育活動,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教育發展的新階段,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要發揮出多媒體所具備的特點和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德育教育,讓德育教育工作變得更具感染力,更具說服力,讓德育教育能夠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優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實現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另外,學校還能夠建立起有關的網絡平臺,開設交流平臺,采納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學生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構建起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為一體的德育教學模式,助力學校更順利展開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三觀觀念。德育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其他的理論知識相比,德育教育理論知識較為零散,想要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難度較高。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要在其他課程中滲透德育理論知識點,讓德育能夠有機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無形中給予學生影響,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展開德育教育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局限在課堂教學時間,還需要充分發揮出課下時間展開教學。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結合所學知識點展開實踐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開拓德育教育的渠道,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助力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智慧積極主動展開德育教育,采用多種形式以及活動實施德育教育,發揮出最大化的德育作用,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品質與能力,樹立起學生正確的三觀觀念,讓小學生保持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徐林燕.讓德育之花有效綻放——淺談小學生德育的有效開展[J].文理導航(上旬),2021(09):82-83.
[2] 陳孫義.基于德育教育的小學教育管理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09):88-89.
[3] 王錦蘭.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德育的策略探析[J].求學,2021(32):65-66.
[4] 夏楠.關于如何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幾點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53-54.
[5] 沙青青.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111.
[6] 張麗霞.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8(01):173-174.
[7] 方吉庭.關于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6(33):126-127.
[8] 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