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肖曉鈺
(武漢科技大學 恒大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藥品質量要求的提升,特別是新冠疫情的爆發,以血漿、疫苗、核酸檢測試劑盒、注射劑等為代表的主要醫藥冷藏品的需求量迅猛增長,但醫藥冷鏈質量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反映了當前我國醫藥冷鏈物流存在薄弱環節,導致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加大,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識別醫藥冷鏈物流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探究其作用路徑,有助于控制藥品冷鏈物流質量風險,有極好的現實意義。
通過梳理研究醫藥冷鏈物流影響因素的文獻,結合醫藥冷鏈物流自身特性,本文總結并提取了已有文獻中關于醫藥冷鏈物流和藥品質量風險的影響因素,采用4M1E法,從人、機、物、法、環五個維度對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識別。“人”是指可能對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產生影響的所有人員;“機”是指醫藥冷鏈藥品運輸、儲存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機器和設備;“物”是指被生產和制造的冷鏈藥品或其特性;“法”是指冷鏈藥品運輸過程中的系統設計或評價方法;“環”是指影響冷鏈藥品品質的內外部環境。歸納提取的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見表1。

表1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
DEMATEL(Decision Making and Trai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是利用矩陣和圖論篩選關鍵因素,簡化復雜系統的一種方法。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解釋結構模型)通過運算可達矩陣,劃分影響因素層次,將各因素間的復雜關系轉化為多層遞階解釋結構模型。將DEMATEL方法和ISM方法結合使用不僅能有效降低計算工作量,而且更有利于對要素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邏輯結構進行系統而科學的分析,DEMATELISM方法的主要計算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DEMATEL-ISM的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影響因素流程圖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影響因素體系分為五個維度共13個指標,指標的集合為S={ss,...,s}。根據DEMATEL-ISM模型的要求,本文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和線上線下走訪調研的形式,邀請冷鏈物流、醫藥、運營等領域的多位管理、工作人員對各因素間的影響關系進行打分,打分依據0-3打分法,即0、1、2、3分別表示為無影響、低影響、中等影響、高影響。本次調研共收集到有效問卷23份,采用算數平均法對獲取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得到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影響因素指標的直接影響矩陣A,見表2。

表2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直接影響矩陣A
為得到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綜合影響矩陣C,要對直接影響矩陣A進行規范化處理,得到標準化矩陣B=[b],從而使B處于[0,1]區間內,即:

得到標準化矩陣后,為表示出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各個影響因素間的相互影響程度,可利用式(2)求得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綜合影響矩陣C,見表3。

表3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綜合影響矩陣C

式(2)中,I為單位矩陣。
基于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綜合影響矩陣C,求解影響度、被影響度、原因度、中心度。中心度表示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反映了該因素對其它因素的影響程度。原因度強調因素屬性,原因度為正值表示該因素對其余因素的影響大于反向的影響;原因度為負值則為結果因素,表示該因素對其他因素的影響小于反向的影響。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各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度、被影響度、原因度、中心度的具體計算結果詳見表4。

表4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DEMATEL參數
為考慮綜合影響矩陣中各因素對自身的影響,需要通過式(7)求得系統整體影響矩陣H。

通過設置閾值λ,可以舍去影響較小的因素,簡化影響因素系統結構。然而閾值取值過大,系統結構過于簡化,因素間的影響關系難以衡量;而閾值取值過小,系統結構過于復雜,各個因素間的影響關系也過于繁瑣。因此,本文進行多次取值,分別將閾值設置為λ=0.25,λ=0.29,λ=0.3,并分別計算出不同閾值下的節點度,如圖2所示。經過多次對比分析,并計算不同閾值下的節點度,最終得出λ=0.29較為合適。根據λ=0.29可簡化整體影響矩陣H,利用式(8),可以求出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可達矩陣K,見表5。

表5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可達矩陣K

圖2 不同閾值下節點度的變化

由可達矩陣K可以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可達集R(S)以及先行集Q(S)。可達矩陣的層級劃分,可根據R(S)∩Q(S)確定第一層的最高級因素為S、S、S、S,第一層的影響因素分解結果見表6;第二次計算需要剔除其對應的行和列,可得到第二層的可達集、先行集、兩者交集,再次根據R(S)∩Q(S)確定第二層的最高級因素為S、S、S;依次類推,第三層的最高級因素為S、S、S、S、S;第四層的最高級因素為S。建立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的多層遞階結構模型,如圖3所示。其中S為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

圖3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多級遞階結構模型

表6 可達集與先行集(第一層)
根據上節得出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構建以原因度為縱坐標,中心度為橫坐標的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原因結果圖,如圖4所示。原因結果圖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各個因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根據原因度大于零為原因因素,小于零為結果因素的原則,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可以被分為6個原因因素和7個結果因素。其中,S(藥品品質)為中心度最大的因素,說明其重要度最高,應從源頭加強藥品品質的管控,完善相關標準的實施與制定。

圖4 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原因結果圖
DEMATEL法能夠識別出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中的關鍵因素,將影響度、被影響度、中心度、原因度由大到小進行排序,其中原因度分別選取原因因素和結果因素的最大值。綜合上述排序,可從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的13個影響因素中識別出7個關鍵因素,分別為品質管理能力、藥品溫濕度要求差異性、藥品貨損成本、藥品品質、藥品配送及時率、應急冷鏈物流信息平臺、醫藥行業競爭壓力。通過對上述7個關鍵因素的有效把控,能夠有效地降低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
ISM模型可直接展示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影響因素間的關系以及層級結構。由圖4可知,所有的影響因素可分為三階四層,S位于最底層,稱為根本影響因素,對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起關鍵作用。第二、三層為中間層影響因素,包括S、S、S等,是影響醫藥冷鏈物流質量風險管理的過渡層,在整個系統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S、S、S、S位于模型的第一層,屬于直接影響因素。
(1)完善醫藥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國家于2016開始實行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18年新增《醫藥產品冷鏈物流溫控設施設備驗證性能確認技術規范》等5項冷鏈物流相關國家標準,現有的醫藥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與落實仍需進一步加強。需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建議將醫藥冷鏈物流管理水平納入考核企業的標準,推薦通過專業機構審查認證的醫藥企業進行藥品的冷鏈配送業務,提高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壁壘,推動醫藥冷鏈物流標準化發展,保障藥品質量。
(2)搭建應急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完善第三方物流體系,與醫藥企業共建應急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藥品多方位、點對點的高效配送服務及藥品溫濕度的實時監管,研發集配送、監管、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物流信息平臺,降低多方信息不對稱程度,提升醫藥冷鏈物流配送效率,加強對醫藥冷鏈物流風險的管控,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3)加強醫藥冷鏈基礎設施設備建設。進一步推廣應用移動冷庫、恒溫冷藏車、冷藏箱等新型冷鏈設備設施。不斷完善中西部等落后地區的冷鏈設施設備,逐漸擴充基層醫療機構冷庫容量,穩步提升城鄉冷鏈設施網絡覆蓋水平,使全國醫藥冷鏈物流布局均衡,以降低藥品貨損率,減少藥品貨損成本。
(4)強化應用先進醫藥物流冷鏈技術,可通過引進先進的RFID技術、GP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溫濕度傳感技術,實現實時全鏈條的監控與管理,并基于社會醫藥貯運需求,加強藥品冷鏈物流新技術研發,優化藥品倉儲環境,保障藥品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安全。
(5)提升員工冷鏈意識和品質管理能力。醫療企業應建立醫藥冷鏈物流培訓計劃,加強員工在藥品方面的品質管理能力及冷鏈意識,并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實行醫藥冷鏈物流從業資格證書考核制度,確保員工具有相關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同時,引進海外醫藥冷鏈高端人才及國外醫藥冷鏈物流體系,并結合國內實際需求進行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