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疆夏季暴雨精細化特征分析*

2022-01-27 12:57:50周鴻奎趙逸舟趙克明
氣象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新疆

楊 霞 周鴻奎 趙逸舟 唐 震 趙克明

1 新疆氣象臺,烏魯木齊 830002

2 新疆氣象信息中心,烏魯木齊 830002

3 新疆氣象局,烏魯木齊 830002

4 高原與盆地暴雨旱澇災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72

提 要: 使用2013—2019年901個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分析了新疆夏季暴雨的精細化特征,得到以下結論:新疆的暴雨日數總體呈北疆多,南疆少,山區多,平原少的特征;除天山山區中段外,南疆東南部昆侖山北坡的部分區域也是新疆暴雨高發區。7月(8月)新疆暴雨日數最多(少),短時強降水事件在暴雨中出現的比例也最高(低),以局地對流性暴雨(區域系統性暴雨)為主。新疆75.3%的站點在暴雨日中都出現過短時強降水事件,短時強降水事件在年平均暴雨日數不足1天的區域高發,在暴雨日數較多的區域出現的比例反而較低。短時強降水事件在暴雨日中出現的比例還隨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加,海拔低于500 m的站點在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超過85%。北疆博爾塔拉州、克拉瑪依市、塔城地區北部、阿勒泰地區西部暴雨的“日雨”特征顯著,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發生比例高,區域平均的累計降水量、降水頻次和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時段均出現在下午至傍晚前后,以對流性暴雨為主;伊犁河谷至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天山山區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長,短時強降水事件的發生比例低,累計降水量和降水頻次的峰值時段出現在夜間至上午;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出現在傍晚至前半夜,以系統性暴雨為主;南疆暴雨的日變化特征比北疆復雜,暴雨的降水性質也更為復雜。

引 言

暴雨是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陶詩言,1980;丁一匯和張建云,2009),其導致的洪澇災害常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茍阿寧等,2019;劉揚和王維國,2020;許鳳雯等,2020)。我國暴雨頻發于長江中下游、華南、華西和華北等地區(鮑名和黃榮輝,2006;陳棟等,2015),暴雨日數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近年來,氣象學者對我國季風區暴雨的時空分布特征、形成機理和預報方法等進行了大量研究(吳麗姬等,2007;王東海等,2007;王春學等,2017;汪玲瑤等,2018;高守亭等,2018),為暴雨預報、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和防災減災提供了科學依據(黃榮輝等,2012;廖代強等,2019;蘇冉等,2019)。

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部,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侖山和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構成特殊的“三山夾兩盆”地形。新疆遠離海洋,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受西風帶天氣系統影響,降水特征與我國東部季風區存在顯著差別(張家寶等,1986;張家寶和鄧子風,1987;馬淑紅和席元偉,1997)。新疆的暴雨雨量與我國東部地區相比明顯偏少,但其相對強度很大,一次暴雨過程的降水量甚至能接近或超過當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楊蓮梅,2003)。由于新疆地表植被少,貯水能力差,暴雨極易誘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1996年7月新疆出現持續性大范圍暴雨過程,引發特大洪水造成境內3條鐵路干線和主要的國道、省道幾乎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0.9億元,超過了新疆1995年地方財政總收入(馬禹等,1998)。2018年7月31日,新疆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小堡發生極端暴雨,過程降雨量為110 mm,超過該地歷史最大年降雨量(52.4 mm),暴雨引發射月溝水庫潰壩,造成多人遇難,當地公路、鐵路、電力和通信設施嚴重受損。

研究表明,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青藏高原北側的西北干旱區由暖干向暖濕轉型,新疆是顯著轉型區,在整個西北區域轉型特征最為突出(施雅風等,2002;2003)。進入21世紀后,新疆暴雨增多(楊蓮梅等,2011),特別是近10年新疆暴雨造成的災害約占當地氣象災害的40%。由于受到觀測技術水平的限制,20世紀90年代前,新疆僅有105個國家基本氣象站,因此早期開展的新疆暴雨特征研究不論是空間尺度還是時間尺度都相對較粗(張家寶和鄧子風,1987),難以全面系統地揭示新疆暴雨的精細化特征。目前,新疆的暴雨研究主要從天氣學角度,通過大量的天氣個例分析,對造成新疆暴雨的大尺度環流背景(張云惠等,2015;孫穎姝等,2019)、中尺度天氣系統(楊霞等,2014;曾勇等,2019;劉晶等,2019)和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及快速集中機制(張俊蘭等,2016)等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近年來,隨著自動氣象站網的不斷完善,目前新疆已建成1 800余個自動氣象站,高時空分辨率的降水資料為深入系統地開展新疆暴雨精細化特征研究提供了條件。本文利用2013—2019年區域加密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分析新疆夏季暴雨的精細化特征,以期進一步加深對干旱區暴雨的認識,為新疆暴雨預報服務和防災減災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2013—2019年夏季(6—8月)新疆901個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進行研究,首先對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進行查驗,剔除了異常值和缺測數據。

新疆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全國的暴雨標準和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標準在新疆都不適用。本文采用新疆現行的降水業務標準(張家寶等,1986),即日降水量R(指前一日20時至當日20時各時次≥0.1 mm 的累計降水總量),當24.1 mm≤R≤48.0 mm 時為暴雨,48.1 mm≤R≤96.0 mm為大暴雨,R≥96.1 mm為特大暴雨。將小時降水量≥10.0 mm的降水事件定義為短時強降水事件。本文中某站的暴雨日數指該站日降水量達到新疆暴雨標準的降雨日數;某日新疆區域內任意一站出現暴雨,則該日就記為一個新疆暴雨日;一個新疆暴雨日內出現的總暴雨站次即為當日的暴雨站次,其中同時出現短時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即為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平均暴雨站次指累計暴雨站次與總暴雨站點數之比。

小時降水量指某整點到下一個整點1小時內≥0.1 mm 的累計降水總量;若某小時降水量≥0.1 mm,則該小時記錄1次小時降水頻次;逐時累計降水量與對應時次累計降水頻次之比為該小時多年平均降水強度。暴雨日的降水時數指暴雨日中小時降水量≥0.1 mm的累計小時數,某站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指該站暴雨日的累計降水時數與暴雨日數之比。某一海拔區間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平均比例為該海拔區間內的所有站在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比例的平均。

2 結果分析

2.1 新疆夏季暴雨的基本特征

圖1給出2013—2019年新疆夏季暴雨日數和暴雨站次的年際和月際分布特征,可以看出:2013—2019年新疆共出現362個暴雨日和2 722站次暴雨;平均每年出現51.7個暴雨日和388.9站次暴雨。新疆暴雨日數和暴雨站次的年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暴雨站次的年變化比暴雨日數更大。2013—2019年中,2017年的新疆暴雨日數最多,為60 d,2014年最少,為41 d,二者相差19 d;2016年的暴雨站次最多,為790站次;2014年最少,僅為165站次,二者相差625站次。從新疆暴雨日數和站次的月變化可以看出(圖1b),二者的分布特征存在差異,新疆暴雨日數7月最多,6月次之,8月最少;但暴雨站次卻是6月最多,8月次之,7月最少。由此可知,在夏季的三個月中, 7月的新疆暴雨日數雖然最多,但該月的暴雨站次卻最少,說明7月新疆更易出現局地性暴雨;8月的新疆暴雨日數最少,但該月的暴雨站次卻不少,因此8月新疆更易出現區域性暴雨。

圖1 2013—2019年夏季新疆暴雨日數和暴雨站次年變化(a)及月變化(b)分布Fig.1 Annual variation (a), monthly variation (b) of rainstorm days and station frequencies in Xinjiang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2013—2019年夏季,新疆共有694個站點出現過暴雨,平均每年約99個,占總站點數的11%。新疆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數的分布總體呈北疆多,南疆少;山區多,平原少的特征(圖2)。伊犁河谷東部南部、北疆沿天山一帶、天山山區中段東段、南疆西部山區和南疆東南部昆侖山北部山區的年平均暴雨日數較多,其中天山山區中段是暴雨日數最多的地區,年平均暴雨日數可達3.6 d,南北疆其他地區的年平均暴雨日數均不足1 d。由于新疆105個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山區站點較少,特別是南疆的山區站點更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南疆西部,因此過去使用國家基本氣象站降水資料開展的新疆暴雨研究,無法反映出南疆東南部昆侖山北坡部分山區站點也是新疆暴雨高發區的特征(楊蓮梅,2003)。本文利用區域加密自動氣象站的降水資料分析后發現,南疆東南部昆侖山北坡部分山區站點的年平均暴雨日數最多可達2.4 d,該數值大于南疆西部山區,與北疆沿天山一帶接近。然而,目前針對南疆暴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部,對南疆南部昆侖山北坡暴雨涉及的較少,對這一區域暴雨的形成機制尚不清晰,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圖2 2013—2019年夏季新疆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數(彩色圓點)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an annual rainstorm days (color dots) in Xinjiang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表1給出新疆不同海拔(H)區間的站點數、暴雨站數和暴雨站次分布,可以看出,新疆70%以上的觀測站點都分布在500 m2 500 m的站點最少,僅有52個,其中38.5%的站點(20個)出現過暴雨,每站平均出現暴雨5.5次;1 500 m

表1 2013—2019年夏季新疆暴雨站數、暴雨站次和短時強降水事件在不同海拔(H)區間的分布Table 1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number of rainstorm stations, rainstorm station frequencies and short-time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H) intervals in Xinjiang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2.2 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特征

新疆暴雨的突發性強,歷時短,暴雨天氣過程中常常存在由中小尺度對流系統造成的短時強降水事件,許多暴雨過程的1 h最大降水量,6 h降水量和日降水量都很接近,這也是干旱區暴雨不同于季風區暴雨的特征(張家寶和鄧子風,1987)。為了弄清新疆夏季暴雨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發生情況,本文分別統計了2013—2019年夏季新疆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由圖3a可以看出,新疆平均每年有173.9站次暴雨中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暴雨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站次占暴雨總站次的年平均比例為44.7%。2013—2019年中,2016年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最多,為318站次,但該年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占總暴雨站次的比例最低,僅為40.3%;2014年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最少,為73站次,2019年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占總暴雨站次的比例最高,為51.1%。從夏季逐月分布可以看出(圖3b),新疆6月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最多;7月次之,8月最少;但7月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占總暴雨站次的比例最高,6月次之,8月最少。對比圖1b和圖3b不難看出,7月新疆暴雨日數最多,暴雨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也最高,因此7月的暴雨多由局地強對流系統造成,影響范圍相對較小,從而使得該月的暴雨站次是夏季3個月中最少的。8月新疆暴雨日數最少,暴雨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最低,因此8月的暴雨多由系統性降水造成,影響范圍相對較大,從而使得該月的暴雨站次并不少。

圖3 2013—2019年夏季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和伴有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暴雨站次占總暴雨站次的比例的年變化(a)和月變化(b)Fig.3 Annual variation (a) and monthly variation (b) in Xinjiang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both rainstorm station frequencies with short-time severe precipit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rainstorm station frequencies accompanied by short-time severe precipitation to total rainstorm station frequencies

從新疆夏季各站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出現比例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圖4),全疆有198個站點在夏季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為100%,這些站點主要分布在北疆的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北部、克拉瑪依市、阿勒泰地區西部、天山北坡中段和南疆塔里木盆地。北疆伊犁河谷、天山山區中段、阿勒泰地區東部和南疆西北部山區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為50%左右;天山山區西段是新疆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出現比例最低的區域,不足30%。對比圖4和圖2不難看出,新疆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數和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出現比例的空間分布存在較大差異:在暴雨日數較多的伊犁河谷和天山山區中段,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較低,而在北疆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北部、克拉瑪依市、阿勒泰地區西部和南疆塔里木盆地等年平均暴雨日數不足1 d的區域,大部分站點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都較高,甚至為100%。可見,新疆短時強降水事件在暴雨日數較少的區域出現比例較高,在暴雨日數較多的區域出現比例反而較少,這一特征與我國東部地區存在差異。

圖4 2013—2019年夏季新疆夏季暴雨中短時強降水事件出現的比例(彩色圓點)Fig.4 Proportion (colored dots) of short-time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s of summer rainstorm in Xinjiang from 2013 to 2019

進一步分析新疆不同海拔區間的站點在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可以看出(表1),2013—2019年,新疆共有527個站點在暴雨日中出現過短時強降水事件,占總暴雨站點的75.9%,其中H>2 500 m的暴雨站點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最低,僅為30%,其他3個海拔區間的暴雨站點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均超過70%。由表1還可以看出,新疆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隨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加,H≤500 m的站點在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85.4%)約是H>2 500 m(42%)站點的2倍。由表1還可以看出,新疆H≤500 m的地區,出現過暴雨的站點數比例和每站平均出現的暴雨次數都是最少的,但是這些站點在暴雨日中出現短時強降水事件的比例卻超過85%,說明新疆H≤500 m的站點很少出現暴雨,每次暴雨幾乎都是由強對流系統造成的短時強降水事件產生的。

2.3 暴雨降水時數及晝夜分布

過去由于觀測資料的限制,無法精確地獲得暴雨日的降水時數,本文利用自動站逐小時降水資料,逐站統計其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R),得到新疆區域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為11.3 h。由圖5可以看出,北疆各站按暴雨日數平均的降水時數的空間差異較大,除阿勒泰地區東部外,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北部、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西部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均小于12 h;而伊犁河谷至北疆沿天山一帶、天山山區大部地區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均大于12 h;南疆各站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的空間差異不顯著。為了進一步分析新疆各站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的分布特征,按照R≤6 h、612 h將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分為3類,可以看出,R≤6的站點共有107個,占總暴雨站數的15.4%,主要分布在新疆87°E以西地區,除哈密市北部的個別站點外,南北疆87°E以東的區域基本沒有(圖5b)。612 h的站點共有301個,占總暴雨站數的43.4%,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伊犁河谷、天山山區、阿勒泰地區東部以及南疆的高海拔山區(圖5d)。綜上所述,新疆80%以上站點R>6 h,R>12 h的站點集中分布在伊犁河谷和天山山區,R≤6 h的站點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東部幾乎沒有。

圖5 2013—2019年夏季新疆各站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分布(a);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R≤6 h(b),612 h(d)的站點分布(彩色圓點)Fig.5 Mean rainfall hours of summer rainstorm in Xinjiang (a), site distribution with R ≤6 h (b), 612 h (d) (colored dots) from 2013 to 2019

研究表明,新疆夏季降水的夜雨特征明顯(崔彩霞等,2008),那么新疆夏季暴雨是否也具有明顯的夜雨特征呢?為弄清這個問題,本文按白天(08—20時)和夜間(20—08時)兩個時段,分別統計每個站白天和夜間的降水量及降水時數占總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時數的比例。由圖6可以看出,北疆地區夏季暴雨降水量晝夜比例的空間差異較大,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東部以晝雨為主,白天降水量占暴雨總降水量的比例超過80%(圖6a);而伊犁河谷和天山山區中段地區以夜雨為主,夜間降水量占暴雨總降水量的比例超過70%(圖6b)。北疆地區暴雨日的降水時數晝夜比例的空間分布與暴雨降水量存在差異,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西部暴雨日的降水時數白天多(圖6c),天山山區中段夜間多,伊犁河谷地區晝夜比例接近(圖6d)。南疆除西部地區,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時數均以夜間居多外,其他區域的晝夜差異不顯著。

圖6 2013—2019年夏季新疆暴雨08—20時降水量(a)和降水時數(c);20—08時降水量(b),降水時數(d)分別占總暴雨降水量和總降水時數的比例(彩色圓點)Fig.6 The ratio (color dots) of precipitation (a, b) and precipitation hour (c, d) to total rainstorm precipitation and total rainstorm precipitation hour respectively in Xinjiang during (a, c) 08:00 BT-20:00 BT and (b, d) 20:00 BT-08:00 BT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2.4 暴雨的日變化特征

日變化是全球天氣氣候系統變化的最基本模態之一,降水的日變化差異在諸多氣象變量中表現的最為顯著(宇如聰等,2014)。新疆地處干旱半旱區,其夏季暴雨呈現怎樣的日變化特征呢?由前文分析可知,北疆地區暴雨的降水性質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博爾塔拉州、克拉瑪依市、塔城地區北部、阿勒泰地區西部暴雨日數少,但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高;伊犁河谷至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天山山區的暴雨日數多,但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低。為進一步分析不同區域夏季暴雨的日變化特征,本文將北疆劃分為兩個區域,即北疆Ⅰ區和Ⅱ區,其中北疆Ⅰ區包括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西部,北疆Ⅱ區包括伊犁河谷至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天山山區(圖4)。

圖7給出北疆Ⅰ區、Ⅱ區和南疆暴雨日中各時次累計降水量、累計降水頻次和平均降水強度的日變化特征曲線。可以看出,北疆Ⅰ區和Ⅱ區累計降水量日變化曲線的峰值時段和谷值時段幾乎呈反位相分布,北疆Ⅰ區降水量的峰值時段為15—20時,谷值時段為02—14時(圖7a1);北疆Ⅱ區的峰值時段則為22時至次日13時,谷值時段為14—21時(圖7a2)。南疆地區累計降水量日變化曲線呈多峰型(圖7a3),04、10和18時為3個相對峰值,21時是南疆降水量最少時次,降水量不到峰值時次的1/2。北疆Ⅰ區、Ⅱ區和南疆地區累計降水頻次的日變化曲線均呈單峰型(圖7b),累計降水頻次最大時次分別出現在16、11和04時。北疆I區平均降水強度與累計降水量的日變化曲線分布較為相似,峰值時段也在15—20時,谷值時段為02時至次日14時(圖7c1)。北疆Ⅱ區平均降水強度日變化曲線也呈單峰型,降水強度最大時次出現在23時。南疆平均降水強度日變化曲線呈雙峰型,峰值時次分別出現在18時和22時,05—14時的平均降水強度較小。

圖7 2013—2019年夏季新疆不同區域暴雨日累計降水量(a)、累計降水頻次(b)、平均降水強度(c)的日變化特征(a1,b1,c1)北疆Ⅰ區,(a2,b2,c2)北疆Ⅱ區,(a3,b3,c3)南疆Fig.7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a),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b) and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c) during rainstorm day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jiang in summer from 2013 to 2019 (a1, b1, c1) District Ⅰ of northern Xinjiang, (a2, b2, c2) District Ⅱ of northern Xinjiang, (a3, b3, c3) southern Xinjiang

綜上所述,北疆Ⅰ區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較短,短時強降水事件在暴雨日中高發,累計降水量、累計降水頻次和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時段一致,均在下午至傍晚前后;因此該區域的暴雨主要由午后至傍晚前后的對流性降水造成。北疆Ⅱ區的累計降水量和累計降水頻次的峰值時段接近,均在夜間至上午,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在傍晚前后至前半夜,該區域暴雨日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較低,暴雨的平均降水時數較長,暴雨以系統性降水為主。南疆地區暴雨的降水性質較為復雜,其累計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強度在凌晨和傍晚均存在一個峰值,而累計降水頻次卻只在凌晨存在一個峰值,因此南疆地區的暴雨在夜間時段降水量多可能是由于降水頻次多,而在傍晚時段降水量多,可能是因為這一時段的降水強度大所致,由于傍晚前后是南疆對流系統較為活躍的時段,因此這一時段雖然降水頻次不多,但由對流系統產生的降水強度較大,從而使得降水量較多。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使用2013—2019年901個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分析了新疆夏季暴雨的精細化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1)7月新疆暴雨日數最多,短時強降水事件在暴雨日中的出現比例也最高,但暴雨站次最少,因此7月多局地對流性暴雨;8月新疆暴雨日數最少,但暴雨站次卻較多,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最低,因此8月多區域系統性暴雨。

(2)新疆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數總體呈北疆多,南疆少,山區多,平原少的特征;天山山區中段是新疆年平均暴雨日數最多的區域。由于缺乏山區站點的觀測,國家基本氣象站降水資料無法分析出南疆南部昆侖山北坡的山區站點也是新疆暴雨高發區域的特征,區域加密自動氣象站降水資料揭示該區域年平均暴雨日數最多可達2.4 d,與北疆沿天山一帶接近。

(3)新疆75.3%的站點在暴雨日中都出現過短時強降水事件,短時強降水事件在年平均暴雨日數不足1 d的區域高發,在暴雨日數較多的區域出現的比例反而較低。暴雨日中短時強降水事件的出現比例隨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加,海拔低于500 m站點的比例(85.4%)約是海拔高于2 500 m站點(42%)的2倍。

(4)新疆80%以上站點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都大于6 h,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大于12 h的站點集中分布在伊犁河谷和天山山區,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小于6 h的站點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東部幾乎沒有。北疆地區夏季暴雨降水量晝夜比例的空間差異較大,博爾塔拉州、塔城地區北部、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東部以晝雨為主;伊犁河谷和天山山區中段以夜雨為主。南疆除西部地區夜雨特征明顯外,其他區域的晝夜差異不顯著。

(5)北疆暴雨的日變化特征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北疆Ⅰ區和Ⅱ區累計降水量日變化的峰值和谷值時段呈反位相分布,北疆Ⅰ區累計降水量、累計降水頻次和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時段均在下午至傍晚前后,該區域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短,短時強降水事件發生比例高,以局地對流性暴雨為主;北疆Ⅱ區累計降水量和降水頻次的峰值時段在夜間至上午;平均降水強度的峰值在傍晚前后至前半夜,該區域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時數長,短時強降水事件發生比例低,以區域系統性暴雨為主;南疆地區暴雨的降水日變化特征更為復雜,暴雨的降水性質也更復雜。

新疆地域遼闊,擁有高山、戈壁、沙漠、綠洲等復雜地形,強降水形成的機制與我國東部季風區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僅對新疆暴雨的精細化特征進行了統計分析,未涉及機理研究,今后將結合環流特征,從動力、熱力等方面,利用數值模式模擬等方式,進一步探究新疆不同區域,不同降水性質的暴雨過程的中尺度天氣系統特征和強降水形成的物理機制。

猜你喜歡
新疆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在新疆(四首)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4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簡介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環球人物(2021年8期)2021-05-06 08:00:43
懷念新疆
懷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97se亚洲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91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网| 性欧美在线|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91在线播放国产|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不卡视频国产| 91娇喘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91亚瑟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日韩在线网址|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精品|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无码一区18禁|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swag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在线a网站|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乱论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a天堂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在线毛片网站|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色综合成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