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塵
律師在經過盡職調查環節后,對企業的客觀情況比較了解。要讓企業真正避免合規風險,就要為企業起草一系列的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這也是律師合規業務的重要內容。律師起草的方案及制度,是企業后續合規管理行為的依據,方案及制度是否簡便易行,將直接決定企業合規效果的好壞。
對于從事合規業務的律師來說,目前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合規管理體系指南》(GB/T35770—2017)《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GB/T27914—2011)。除上述四份文件外,對于國內合規業務,《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2006 年10 月20 日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2016 年12 月30 日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2020 年3 月20 日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2006 年6月6 日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08 年5 月22 日由財政部、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審計署、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以及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2015 年12 月8 日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2019 年10 月19 日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2019 年12月4 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這些文件對于從事企業合規業務的律師而言均應當熟悉。
如果為國際企業提供合規業務服務,律師還應當熟悉《合規與銀行內部合規部門》(2005 年4 月29 日由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內控、道德與合規,最佳實踐指南》(2010 年2 月18 日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誠信合規指南》(2010 年9 月由世界銀行集團發布)。
律師開展合規業務,除了應當熟悉上述規范性文件外,現有的一些知名企業的合規方案及制度也具有借鑒和參考作用。
依法合規原則。律師為企業設計的合規方案及起草的合規制度,首先應當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違法的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不但防范化解不了風險,相反還可能會讓企業增加新風險。除此還應當遵守行業管理規定,以及地方性相關管理規范。這些方案及制度只有合法合規,企業才能真正遠離風險。
因地制宜原則。合規方案及合規管理制度一定要根據企業本身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不能脫離企業本身的實際。如果是中小民營企業,按中央企業的標準來設計合規方案和起草管理制度,最終往往不具有實用性,從而也不會持久;一家中介服務企業與一家生產型企業的合規方案和管理制度,也同樣具有重大差異性;在內蒙古的企業與在湖北的企業,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別化,以及員工生活習慣的差異,其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也應當具有差異性。因此,律師應當根據企業個性化特點,因企業而異來設計合規方案及起草相關管理制度。
全面性原則。所謂全面性原則,是指律師設計的合規方案及管理制度應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每一個方面,不能讓企業管理存有制度漏洞。尤其是對于所在企業高發風險的區域,應當予以重點關注。
可操作性原則。所謂可操作性原則,是指合規方案及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讓其僅停留在紙面上。如為企業制定培訓制度時,當企業員工大多數為業務員,主要工作時間在外面,而培訓制度要求他們每周進行線下培訓,這就明顯不具有可操作性。針對這種企業的培訓制度,時間頻率、培訓方式是重點要考慮的問題,可以選擇線上培訓,或者采取自學加事后集中考核或考試的方式。
目的性原則。企業的合規方案及管理制度其目的是為企業降低或避免合規風險,這是設計方案及制定制度的目的。所有的方案及制度要圍繞這一目的來展開,設計的方案及制度內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越這一目的的所有內容,均屬于無用功。
由于企業的具體情況差異較大,每個企業的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是不同的。依據《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應當包含合規風險預防制度、合規風險識別、評估與處置機制制度以及合規評審與改進機制制度。
合規風險預防制度包含合規管理機構的設置方案、各管理機構的職權規定及其組成人員的行為準則等制度內容。企業應當制定全員普遍遵守的合規行為規范,對于企業的重點領域、重點管理環節、重點人員都應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同時,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和監管動態,及時將外部有關合規要求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為預防合規風險,合規文化的建立制度、合規培訓制度均是合規預防制度的重要內容,律師不可忽略為企業進行這方面的制度構建。
合規風險識別、評估與處置制度包含合規風險匯報、合規風險評估、合規風險處置、合規審計、合規舉報等制度。企業業務風險的界定、合規風險的評估程序、合規風險的處置程序、合規審計程序、合規舉報程序等內容,均需通過相關制度來體現。當然,這些制度只是整體合規方案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屬于一種靜態方案。有效的合規運行機制不僅需要這些靜態元素,更需要為企業建立起動態有效的風險識別機制。這就需要同時為企業不同崗位人員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讓各崗位人員能及時發現合規風險,并且按職權及相應程序進行處置。企業要形成動態有效的合規風險識別機制,應大力培育企業合規文化。因此,這些機制應與企業合規文化的建立方案形成前后呼應之勢。
合規問責與合規改進制度是指合規風險內部調查、合規問責、持續改進等方面的制度,這方面的機制主要通過制定合規風險的調查程序、合規問責規定、合規改進規定等制度來體現。
律師承辦上述合規業務,為企業構建合規方案及合規制度,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其中語言表達能力、企業管理經驗、刑事辯護經驗是三種最重要的能力,律師應當加強這三方面能力的培養。
語言表達能力。起草大量的方案及制度,需要律師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這些制度需要用專業精煉的語言,內容之間要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沒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無法進行大量方案及制度的起草工作的。
企業管理經驗。律師制定的這些方案及制度是否符合企業的管理需要,這些制度是否會阻礙企業效益的提升,同時,機構的設置是否符合管理學的基本要求,這些均需要企業管理經驗作支撐。如果沒有一定的企業管理實務經驗,律師應當通過書本學習,盡可能彌補這方面的缺陷。
刑事辯護經驗。合規方案及制度,其直接目的是要有助于企業進行刑事風險防范。但企業在何處易存在刑事風險點,如何進行預防,只有具備一定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才能作出較好的判斷。因此,律師在開展此類業務前,有必要先承辦一定數量的刑事辯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