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子,王佳琪
(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上,先后形成了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和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三大歷史決議,共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和豐富經驗,并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準確把握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深刻闡明了歷史的經驗與教訓、發展的成就與問題、人物的功過是非等重大關系問題,是我們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依據。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以下稱第一個歷史決議),誕生于1945年全面抗戰勝利之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弱小走向強大的起點。決議總結了1927年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斗爭的經驗教訓,重點批駁了1927-1935年期間黨內發生的三次左傾錯誤,即1928年瞿秋白的盲動主義、李立三的冒險主義和1931年王明的錯誤路線,從思想、政治、組織和軍事等方面,全面揭示了左傾錯誤的各種表現和深層危害,深刻分析了左傾錯誤的社會和思想根源,為全黨克服左傾錯誤思想奠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與此同時,決議也明確提出,瞿秋白等同志在革命過程中雖然犯了嚴重錯誤,但并不等于一切都錯了,因為他們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和反蔣斗爭中仍與主張正確路線的同志保持一致,并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的“這次處理歷史問題,不應著重于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著重于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借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1]從這一點看,第一個歷史決議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問題的評價是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為我們樹立正確黨史觀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批判并不是為了批判本身,而是為了更好的總結歷史經驗,今后少走彎路,所以必須客觀、充分地看待歷史問題。也正是因為我們黨有著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才會對其革命路線和重大是非問題提出了較為正確的認識,開創了中國共產黨內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的先河,既厘清了思想又團結了同志,為1945年黨的七大上實現思想認識、政治認識的空前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正是在明確路線的基礎上,才使全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由此推進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偉大勝利,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這一優良傳統的形成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以下稱第二個歷史決議) ,誕生于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和改革開放之初的特殊背景之下的1981年,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歷史轉折期。第二個歷史決議正是在如此重要的歷史時刻,對黨的歷史的曲折發展做出了及時的回應:一是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個人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二是對新中國成立30年以來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正確與否做出實事求是地分析;三是明確了總結黨的歷史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宜粗不宜細。從這個決議對歷史問題的三點回應來看,可以說第二個歷史決議對歷史問題的處理為后世樹立了一個清醒、冷靜的榜樣。決議既維護了毛澤東同志、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同時也對黨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失誤進行科學研判,為改革開放的順利展開和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了科學指向。歷史決議面對的是歷史問題,但回應的是現實需求。就像鄧小平所講,“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2],所以這一步要跨出去,也必須跨過去。這就是一種貫穿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正確黨史觀,即對過去的總結不僅僅是為了追溯歷史,更重要的是關注現實和展望未來。這就清晰地展現了我們黨對待歷史問題的辯證視角和以正確的黨史觀解決現實問題的高度自覺。
在如何評價毛澤東同志及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上,鄧小平強調“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3],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第二個歷史決議的第一部分就從黨的全部歷史出發,把毛澤東的一生置于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全過程去認識,全面概括和深刻總結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貢獻和偉大功績,實現了中國革命、建設與毛澤東指導思想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為在全黨范圍內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堅持毛澤東思想提供了根本的依據。在對待文化大革命的問題上,鄧小平指出,雖然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出現過像文化大革命這樣重大的錯誤,但是我們終究還是把革命搞成功了,才使我們的人民站起來也站住了。雖然我們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經歷了曲折失誤,但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也正是在經歷這些艱難困苦中鍛煉了我們的人民,使人民具備了抵御風險挑戰的能力,這也同樣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在對歷史重大事件的評價中,要透過表象看本質,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這是樹立科學黨史觀的首要原則。在第二個歷史決議的影響下,極大地促進了人民思想的大解放和實踐領域的開拓創新,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步伐,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進入了快車道。
第二個歷史決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大歷史觀的鮮明特色。如在時間層面上,第二個歷史決議將重大黨史問題的考察置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范圍,正如陳云同志所講的,決議的內容不要受限于決議的名稱,只寫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共產黨歷史,而要將28年的浴血奮戰置于其中。同樣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也要放在更為寬廣的歷史視野中。只有站在這種大歷史觀的視角,才能更準確地明辨歷史發展邏輯,更透徹地分析歷史問題本質,更精準地錨定歷史前進方位??偟恼f來,第二個歷史決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實事求是地對待和解決重大歷史問題、是非問題,為新時期統一全黨思想、團結砥礪奮斗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對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依據。
中國共產黨第三個歷史決議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誕生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和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與前兩個決議相比較,第三個決議面臨的時代任務、歷史課題都有所不同。第一個歷史決議主要是解決黨內存在的“左”傾錯誤問題,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引領我們黨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光明前景;第二個歷史決議重在對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經驗的歷史性總結和對重大人物、事件的歷史性評判;第三個歷史決議則是要總結好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并帶領廣大人民取得新的偉大勝利??偟膩碚f,三個歷史決議都出臺于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轉折期,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的積極回應。前兩個決議回應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是非問題,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的旗幟和思想有堅定的信仰和堅守的信心,所以我們黨在前兩個決議中才能夠做到不諱言失敗、不諱言挫折,勇于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面向未來。第三個歷史決議在對前兩個決議一脈相承并與時俱進的基礎上,著眼于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凝練,目的是讓全黨更加明確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把握歷史規律,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領航定向??梢哉f,第三個歷史決議緊扣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主題,從決議對中國共產黨在四個歷史時期偉大成就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都是基于各個時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特有的貢獻進行評價的。如,在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時,特別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在闡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時,特別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闡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時,特別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和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時,特別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種以民族復興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歷史總結,就把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和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鮮明地呈現出來了??偨Y黨的偉大成就、歷史經驗意義何在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告訴我們,要“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第三個歷史決議在黨史觀方面較之前兩個決議實現了兩點突破:一是沒有如前兩個決議那樣,去專門評價和審視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是以其高遠的站位和宏闊的視野,對人們熱議的歷史問題給予了明確的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總體上講,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是順利的,前進方向是正確的,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4]這就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主線主題和主流本質的科學把握。二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認識從過去習慣性的客觀進程維度表述轉向了主動自覺意識表述。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決議在總結四個時期的偉大成就時,首先提出的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這就彰顯了我們黨的歷史主動精神;其次又概括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鮮明特征,這就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進而更加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主動自覺堅持正確黨史觀的科學立場。
第三個歷史決議在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時,將黨的領導置于首要位置,也就是說,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到底要依靠黨的領導,所以中國共產黨本身必須強大。如何強大呢?過去我們強調黨的建設是一個偉大工程,這是從黨要實現的任務、目標這種客觀的視角來講的,而現在更加突出的是黨的自我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最后一條,也是對我們黨如何強大做出的回應,這種回應體現了我們黨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將立足點放在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和跳出治亂興衰周期率的黨史觀來強調。
雖然三個歷史決議的誕生有其不同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但都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敢于直面問題和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以正確的黨史觀為基礎,為中國共產黨在關鍵節點上的砥礪奮斗吹響了前進的號角,包含了我們黨的百年的經驗智慧、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和洞察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汲取前行力量的豐富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