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程程
工會是代表職工利益,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組織機構。新時期之下,經濟處于不斷變化發展的狀態,傳統的工會組織職能與制度將無法完全適應新時期職工權益維護的需要,工會職能的與時俱進將愈加迫切。本文以工會職能的轉變——企業利益協同到職工權益維護為研究對象,對當前我國工會組織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對工會職能轉變的必要性進行說明,對如何實現好將企業利益協同到職工權益維護上來,提出幾點意見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在新《工會法》中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權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由此可以看出維護職工的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通過工會職責的轉變,可以更好的維護職工的權利與利益,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如何促使工會職能轉變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工會組織貫徹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保證職工在就業、工作的過程中受到平等的對待。但是通過對當前職工工作的分析,發現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權益方面,仍有一些缺失。工會是協調企業與職工之間關系的重要渠道,是保證職工權益,促使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若是工會的角色定位不夠精準,將會對社會的穩定與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工會的基本職責就是維護職工的權益,保障職工在企業中的合法利益。我國相關的法律中,對工會的職能、重要性等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要求從業人員做好相關的工作,為企業職工提供多元化的幫助。但是通過對我國職工維權工作的分析,發現大部分職工在維權的過程中很少主動向工會說出自己的訴求,而是直接通過法律、媒體等途徑表達自己的需求,維護自身的權益。這一現象表明可以發現工會維權職能并沒有在實際中體現出來。由于工會維權職能的缺失,致使企業與職工之間信任與認可大打折扣,不利于其主動尋求工會的幫助,解決自身的問題。在工會職能轉型的過程中,我們應強化工會與職工的關系,并做好宣傳和政策解釋工作,進一步融洽工會和職工的良好關系,以更好地發揮工會職能。
目前我國工會主要采用政策宣傳、勞動競賽、慰問職工等方式,加強對基層職工的關心和幫扶。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傳統的工作模式與方法,已夠不能夠充分發揮出工會職能,同時還會影響工會工作模式的創新。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創新工作模式,引進先進理念,開展各種類型的工會活動,需要與企業經營管理、法治建設、文明服務、企業文化、員工福利等實事上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升工會的服務水平能力,促使企業和職工雙方關系良性發展。
工會職能的轉變,使其從協調功能向職工權利維護職能發展,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工會職能、作用與社會地位都發生巨大的轉變。在以往經濟體制中,工會的職能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輔助企業制定薪酬制度、管理制度與勞動制度等工作制度,充當“和事佬”的角色。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工會不僅為要企業的發展做好協調服務,更要千方百計為職工服務,采用科學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利益,保證職工權益不受侵犯。工會職能的轉變,充分體現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特點,展示出工會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企業行穩致遠打下堅實的基礎。
企業職工維權中,工會起著重要的作用,工會是保障職工經濟利益、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組織。工會工作的過程中,應加強企業與職工兩者之間的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企業與職工處于平等對話、相互溝通的狀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企業與職工作為經濟利益共同體,和諧融洽的關系將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工會組織運行的過程中,應圍繞職工的實際需求,結合企業的特點,參與制定切合實際,符合企業發展的薪酬制度與福利制度,以此體現出企業對職工的尊重。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維護職工權益的職能,同時更能夠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更多的意見、建議,有利于企業長治久安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工會職能的變化,工會的主要負責人、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模式也將發生發生巨大的轉變,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深化認識,通過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斷提升工會服務水平與履職能力,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發揮積極作用。在以往工會工作中,工作人員只需要完成相應的工作內容即可,不需要進行其他的工作。但是,當工會職能發生變化后,工作人員不僅要完成本職工作,同時還要對企業中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開展負面影響評價工作,以此來避免相關因素對職工的權益產生過多的影響。
為了推動工會職能的轉變與發展,需要更加注重工會職能的發揮,這就需要始終堅持為職工服務的原則,走入基層做好關愛職工工作,把職工的意愿和要求作為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工會自身職能,推進企業民主管理,維護職工權益。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工會組織履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和科學化的服務水平,不僅可以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好工會職能作用,需要不斷提高工會組織的政治站位,工會組織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意識,積極主動參與職工服務工作,為工會職能轉型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際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大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營造家園文化,大力關心關愛職工,增強企業職工的凝聚力,使職工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發展中去。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在崗位工作中,注重對企業資源的利用與整合,掌握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企業職工工作情況,分析職工的所盼所求,制定具體可行的幫扶方法,消除職工的后顧之憂,使職工與工會之間更加信任,不斷提升職工的歸屬感。三是堅持精準性與普惠性原則。工會組織要加強對基層職工工作情況的調研分析,確定職工的共性問題,制定解決對策,使職工真正的感受到來自工會的尊重與關心,使職工真正體會到工會以及公司的“家”的良好氛圍,為工會繼續做好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我國有關部門的調研發現,目前我國資源衰退型城市的失業人數已經達到100 萬余人。以山東棗莊市為例,該市作為資源衰退型城市,面臨著職工權益維護、就業安置等問題。該市的工會組織為了更好的保障職工的權益,提升職工幸福感,發揮好自身維護職工權益的職能,積極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出臺相關的政策,促使企業的轉型與職工就業安置,為職工的再就業提供基礎保證,同時,工會組織將資源性企業的失業、需要安置的職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為失業職工提供有效的就業信息服務。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措施,該市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的權益與利益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值得我們借鑒和推廣。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的發揮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作用,工會要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以維護職工權益為重點,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優化完善工作流程,通過增加與職工的互動,了解廣大職工的急難愁盼,在融洽勞動關系中進一步發揮優勢、積極作為,促進職工隊伍團結和社會穩定。在工會工作中,可以制定以下管理機制,為維護職工權益提供制度性保障。
第一,建立職工訴求表達機制。在工作中需要針對崗位工作特點,結合職工求助方式,建立職工訴求表達機制,為職工表達自己的訴求提供平臺,使職工的需求得到及時關注和妥善解決。在職工訴求表達機制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圍繞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干部結對幫扶、服務職工群眾聯系制度三個方面入手,通過這三種不同的方式,了解職工的需求,并發揮工會為職工服務的積極作用。通過此類制度的建設,強化職工的維權意識,使廣大職工真正的認識到工會的作用,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尋求幫助,維護自身的權利與利益。
第二,建立網絡化工作平臺。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推動各個行業現代化、信息化、便捷化、高效化發展的有效手段,顯著提升各個行業工作效率與質量。實際工作中,可以將信息技術引進工會職工維權工作中,建立網絡化工作體系,拓展服務途徑與媒介,為職工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使職工在崗位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實際工作中,利用互聯網組織做好相關的工作,如開展線上咨詢服務、線上問題解決等等,讓職工通過線上操作的便捷方式來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工會服務質量。以智慧工會為例,該平臺包含—個推進、兩個覆蓋、三個建設、二十七個應用,其中—個推進是整合網絡資源,統籌規劃,一體化建設工會網上工作平臺體系。在工會運行的過程中,可以引進這一平臺,借此完善工會的服務工作,為企業穩定運行與職工權益維護工作開展提供基礎保證。以煤礦集團工會為例,該工會利用網絡平臺助推工會工作,形成了以實名數據為核心、信息發布為基礎、服務職工為目標的網上工作平臺。職工可以在這一平臺中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或者問題,通過線上操作的方式獲得工會的幫助,維護自身的權益。
第三,建立職工評價機制。通過該項制度的建設,可以了解職工對工會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對工會工作創新與改革具有風向標作用。在職工評價機制建設的過程中,將職工是否滿意、職工是否答應、職工是否高興作為評價的標準,將職工評價與工會員工的考核結合在一起,使職工也參與到工會員工的評價中,以此提升工會員工的服務意識與履職盡責意識,充分調動工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工會健康發展。
在工會組織運行的過程中,可以適時開展以保障職工權益、促進職工發展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鼓勵企業職工積極參與,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對工會組織的了解和信任,進一步釋放職工自我保護意識與維權意識。實際工作中,可以組織以下活動:
第一,組織以增強職工歸屬感為主題的活動。一些職工對工會的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認為工會是為企業服務的。實際上并非如此,工會的職能早已發生變化,工會組織建設的目的是幫助職工維權。通過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可以轉變職工對工會的認識,使其形成正確的維權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工會可以就職工子女教育、住房、醫療等方面入手,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投入崗位工作中。同時,還要引導職工將自身的職業發展與企業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此激發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創造意識。
第二,組織開展人文關懷活動。工會可以組織送溫暖等各類慰問活動,對職工進行人文關懷,走進基層傾聽聲音,準確把握職工思想脈搏,對癥下藥認真解決,進一步密切工會與群眾的聯系。為了進一步凸顯工會保障職工權益的職能,可以在建立健全困難職工檔案的基礎之上,將職工的各方面信息整合在一起,從多個不同的方面解決職工的問題,使職工在工會的幫助下更好的發展,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第三,大力推進職工之家建設。職工之家的建設,可以為工會工作的實施與開展提供場地支持,同時能夠讓職工從中獲得更多與維權、職業發展相關的信息,對職工職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以職工之家建設為載體,組織文體活動、宣傳教育活動與培訓活動,對職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與教育,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本領能力,幫助職工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服務企業發展。
在工會職能轉型的過程中,工會干部隊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確保工會高效運轉,提升工會工作實效的重要力量。為了提高工會工作水平,提升工會服務質量,那么便需要鍛造一支優秀的工會干部隊伍。針對當前工會工作人員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一是加強思想引領、著力提升工會干部責任意識。采取教育、社會實踐、外出學習、深入基層等方式,進一步明確工會干部工作職責的重要性,在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工會干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真心實意地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注重發揮好“關鍵少數”的模范示范作用和頭雁效應,以此來提升整個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感。
二是注重守正創新、著力培養工會干部創新意識。在新時代下,工會的工作內容、工作模式與方法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改革,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工會干部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克服傳統工作方法與模式的不足之處,依托更先進、更科學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立足工作崗位,勇于改革創新,以此實現工會管理的整體創新。
三是樹牢宗旨意識、著力增強工會干部服務意識。工會工作的宗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職工、維護職工權益,在職工與企業發生利益沖突時,協調解決好兩者之間的爭議與分歧,確保兩者在和諧的氛圍中協同發展。為此,工會要適時組織開展工作經驗交流會,鼓勵基層工會干部積極參與,圍繞如何更好的服務職工助推企業發展開展研討,使工會干部在討論交流中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發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
綜上所述,工會在職能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自身建設,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務職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中,彰顯新時代工會組織新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