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洪亮(多弗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伴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憑借著其自身獨特優勢迅速發展壯大,互聯網企業也抓住這次機遇,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迅速向金融業滲入,這給傳統金融業務帶來了巨大影響,商業銀行為了適應當今的金融市場,對運營模式和盈利手段進行積極調整,以弱化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減少互聯網金融到來的影響。本文主要通過對互聯網金融技術的研究和探討,分析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受到的相應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策略。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信息處理、支付方式和資源配置等核心業務組成。下面針對這三個核心內容進行分析:(1)信息處理。用戶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注冊,并且根據自己所需業務進行網上操作,互聯網快速給予用戶反饋,極大地提升了用戶使用的體驗感。互聯網依靠自身的高效能和便捷性給用戶帶來方便快捷的體驗感,使用戶的業務需求得到極大滿足,這是傳統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2)支付方式。通過網上支付方式,可以使用戶省去出門攜帶錢包的麻煩,避免用戶因忘帶錢包而無法支付,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模式,只需要簡單的幾步操作就可以完成支付,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3)資源配置。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經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比對,用戶可以通過查詢軟件對交易對象進行查詢,為用戶提供資源的最優配置,為用戶提供交易的便捷方式。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本質與銀行傳統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金融機構的本質相比,并沒有發生改變,與銀行傳統的金融機構一樣都是以跨期信用為實質的,只是在資金的提供方式和渠道上進行了優化。互聯網金融業務是以互聯網為資金獲取通道,以互聯網技術為基本技術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服務憑借互聯網的優勢,形成了覆蓋范圍廣泛、方便快捷的特點,使人們重新審視傳統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服務不僅具有傳統金融服務的特性,而且有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使得互聯網金融服務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獲得用戶青睞,與其獨特的優勢密不可分,下面針對互聯網金融獨有的優勢進行分析:
1.支付方式便捷,用戶基數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量的電子產品和電信終端服務為人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也為網絡金融服務提供了技術基礎。手機作為電信終端服務設施的一種,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設備,在此情況下,通過手機進行交易更為便捷,人們出行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支付。這種支付方式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同時對商家的收款方式也進行了升級,方便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的交易,在促進消費增長的同時,還刺激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憑借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方式用戶也在不斷增加,龐大的用戶基數,是傳統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因此,互聯網金融服務給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造成了巨大影響。
2.資源配置自主性
通過互聯網技術,商戶可以收集客戶相應的信息,并整合現有數據,實現更好的交易[1]。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效信息,深挖客戶需求,在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實現對資源配置的自由支配。互聯網金融服務并不需要金融中介的介入,可以實現用戶直接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既為用戶提供便利的服務,又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3.網絡固有的風險
互聯網有獨特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不可規避的風險。互聯網金融服務是以互聯網為其技術基礎的,因此互聯網存在的風險也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不利因素,由于互聯網中存在的木馬、病毒、惡意插件等安全問題無法避免,所以這些網絡安全威脅因素會對金融服務造成一定不良后果,會對網絡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帶來一定威脅。另外,互聯網金融體系的機制還不完善,在發生網絡金融安全事故時,無法提供健全完善的保障,容易對用戶的網絡金融業務造成影響。網絡金融服務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網絡安全風險。
互聯網金融常規的交易方式是人們日常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幾種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結算、網絡融資、渠道業務、虛擬貨幣等。下面針對四種日常中最常用的交易方式進行分析:
第一,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通過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構建一個非實體性的銀行機構,為傳統商業銀行和用戶之間搭建一個虛擬中介機構,進行銀行卡收單和網絡支付等與金融支付結算相關的工作。從支付方式上可以將第三方支付分為有擔保支付和無擔保支付。無擔保支付既為獨立支付,不需要與電子商務相關聯的支付平臺,這種支付平臺相對比較獨立,不具備擔保功能,只進行交易支付。有擔保支付是指由具有一定信譽度和影響力的第三方平臺進行擔保,增加商戶和客戶之間交易的安全感,為網絡金融交易提供可靠保障,往往由信譽度高、財力雄厚的網站提供這一服務,比如:支付寶、微信等。我國電子支付能夠迅速鋪開,也得益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2]。現如今,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遍布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更加依賴這種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無現金交易已經成為當今消費新形勢。通過虛擬消費方式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得所需產品,不僅促進了消費增長,也為第三方擔保平臺搶占了市場,提高了信譽度。
第二,p2p成為融資新模式。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通過網絡的大數據基礎,對借貸雙方信息進行匹配,對貸款額度進行控制來降低交易風險。
第三,渠道業務。主要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處理與支付、理財、交易有關的金融業務,為客戶提供適宜的金融服務,促使傳統金融渠道實現金融產品網絡銷售、網絡理財與網絡保險等虛擬化服務。
第四,貨幣虛擬化。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具有貨幣功能的一種虛擬貨幣,可以在某些特定平臺使用,比如:QQ幣、游戲貨幣等。在虛擬貨幣中不乏一些違法的貨幣存在,但是我國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和懲處,所以暫時構不成巨大金融危害。
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業務發展過程中,搶占到大份額的市場,受到用戶的高度青睞,迫使傳統商業銀行也將眼光放到了互聯網金融上來,逐漸開展了互聯網金融業務,并隨著新時期支付結算需求的變化,更加依賴于互聯網金融結算。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主導地位,在互聯網金融便捷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發展中,逐漸演變為輔助地位[3]。互聯網金融憑借其不受時空局限、靈活便利等優勢,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遠遠超出傳統商業銀行的用戶數量,而且網絡的進一步發達,使得人們對網絡更為依賴,也更加提高了互聯網用戶在金融結算支付上的使用頻率。而傳統商業銀行對網絡的嗅覺缺乏靈敏性,所以落后于網絡支付平臺的發展,甚至出現為了獲得市場認可而對知名網絡平臺進行模仿的現象。互聯網金融支付結算平臺已經在市場中獲得廣泛認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想要擠占市場需要耗費大量的人才、資金、時間各方面的成本。傳統商業銀行有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與互聯網公司的生態環境有很大不同,想要進行業務方式轉變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的。
互聯網金融具有靈活多樣的經營特點,能夠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功能的設置。而傳統的商業銀行對互聯網金融認識不足,沒有足夠的運營經驗和了解,運營思維沒有進行整體的轉變,仍然殘存實體經營的弊端思維,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被裹挾得迷失了方向。商業銀行在傳統的金融支付結算過程中擔任著中介的職能,在用戶進行金融交易時收取相關費用。而互聯網金融服務是盡可能縮小資金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間的間距,使二者直接對接,減少交易過程中的費用,更方便企業融資。另外,互聯網金融支付結算以用戶為主體,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自我調整,而傳統商業銀行往往會忽略用戶的需求,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進行調整,造成了用戶向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傾斜。基于此,傳統商業銀行應當根據自身優勢結合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特點,正視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改變自身的傳統運營方式。
首先,互聯網金融支付結算需要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支付途徑,在交易完成過程中大大降低了相關手續費用,這與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產生了巨大差異。有些網絡平臺進行轉賬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續費用,有些是在平臺內轉賬不需要手續費用,有的限定一定金額,達到金額上限才會收取數額較少的費用[4]。其次,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用戶基數大,有些用戶會為了方便資金流動,在平臺上存放一定的資金,這就影響到了商業銀行中的靈活資金存放,減少了商業銀行的靈活資金總額。再次,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的資金流轉更快,辦理流程所需時間更短,所以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的支付結算業務。進而傳統商業銀行的轉賬業務具有煩瑣的流程,需要等待業務流轉,這就造成了企業或個人資金流轉延遲,難以滿足現今客戶的資金流轉需求。另外,pose機作為銀行刷卡的終端設備曾經風靡一時,為客戶流轉資金提供了便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這種傳統的刷卡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逐漸退出了資金交易過程。現代人們通過互聯網智能終端系統就能進行資金流轉操作,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最后,傳統商業銀行在傳統金融服務中,理財服務也是重要的一個板塊,而進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第三方平臺也推出了種類繁多的理財服務,并且收益額比傳統商業銀行的理財服務更高。并且第三方理財產品具有靈活多樣、受眾廣泛、無門檻、收益高、取出便捷等特點,而且,第三方平臺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雄厚的資金支持,并且用戶對其有高度的信賴,促使人們更愿意對第三方平臺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融資業務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互聯網金融第三方結算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于銀行的活期存儲業務上,由于互聯網金融第三方結算功能的方便,可以使買方與賣方實現面對面的付款和收款,其功能如當場付現一樣方便[5]。而商業銀行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則會導致收付款的時間不同步,這一缺點,導致用戶更愿意通過互聯網金融業務辦理活期存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業務。
(2)互聯網融資業務的影響。互聯網融資以及自身收益高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資金,雖然其擁有風險大的缺點,但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敢于去挑戰。而商業銀行的融資風險雖小卻收益較低,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愿意把資金投入互聯網金融,在承受大風險的同時,也獲得高利潤的回報。商業銀行的融資業務因其自身的一些缺點和陳舊制度的約束,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問津”。
做好產品和業務規劃,以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為規劃方向,在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前提下,進行金融業務服務。通過與客戶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客戶的發展需要,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咨詢規劃服務,提高客戶在金融業務中的體驗感,為客戶提供便捷舒適的金融業務服務。通過金融業務服務的轉變,在滿足客戶剛性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人性化服務,增強對客戶的重視度。重視與客戶的溝通交流,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產品推薦和相關服務,增強客戶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提高金融業務的服務水平。
傳統的商業銀行有其自身的優勢,如果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并結合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優勢,則會極大地加強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在傳統商業銀行自身實力夠強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搭建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并開展相關業務,反之,如果自身實力不足,可以考慮和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合作,通過融入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自身業務。傳統的商業銀行需要利用自身資源進行互聯網金融服務和產品升級,在互聯網這片藍海中開拓屬于傳統商業銀行的新航向。
互聯網金融的成功,可為商業銀行提供借鑒的意義。商業銀行需要打破目前同互聯網金融的隔絕狀態,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聯系,在競爭中達到共贏的局面。商業銀行可以同互聯網金融共同建立一套合作機制,在合作中發揮自身優勢。商業銀行的優勢體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資金結算,都要經過銀行的辦理。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這個優勢,在與互聯網的合作中充分發揮數據處理權優勢,借鑒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整合業務,加速升級。
互聯網金融的成功,與其服務模式的完善和業務上的創新有著很大的關系。同樣,商業銀行要想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浪潮下立足,也需要不斷地提高服務水平,創新產品設計。商業銀行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做好市場調研與數據分析工作,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創新產品設計。
綜上所述,目前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受到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巨大沖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現狀,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進行金融支付交易改革。通過整合有效資源,拓寬發展渠道,提升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提高傳統商業銀行在市場發展中對金融服務的競爭力,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