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安全生產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將安全生產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以安全穩定的環境保障糧食和物資儲備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安全生產 問題原因 對策建議
一、清醒認識當前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
居安才能思危。近年來,各地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科學管理、群防共治”的理念,堅持關口前移、源頭管控、綜合治理,鞏固提升已有成果,完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了企業本質安全、職工行為安全和事故防控能力,促進了行業安全形勢的穩定。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安全生產仍然面臨一些問題。據資料顯示,某直屬糧庫發生的火災事故,致78個糧囤過火,造成4.7萬噸糧食嚴重受損。安全生產,無危則安,無損則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深刻汲取教訓,做到警鐘常鳴,始終保持警醒憂患,全面提高抓好安全防范的主動性、科學性、針對性,形成企業高度關注、人人爭當哨兵的安全生產濃厚氛圍,真正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防范于未然”,遏制安全生產事故,切實促進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原因
(一)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有的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自覺性不高,不能按要求將此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去落實,工作部署不及時,制度執行不嚴格,忽視現場管理。有的企業長期未發生事故,放松了警惕,存在消極麻痹思想,對長期存在的隱患視而不見,漏洞失控。有的企業由于機構改革,目標責任不明確,安全工作銜接不通、協調不順,連續性難以保證,存在著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好的問題。有的企業忽略長期規劃,沒有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管理,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務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將安全生產視作無關疼痛的事,“小散亂”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二)安全生產制度執行不力
有的企業沒有按照《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檢查、隱患排查、事故責任追究等制度,或沒有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需要進行及時更新。有的企業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沒有整改和復查記錄。有的企業對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制定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力,且制定的目標沒有細化分解,雖然層層簽訂責任狀,但具體措施辦法虛化,缺乏足夠的檢查驗收。有的檢查或避重就輕或就事論事,本質問題查不出,沒有充分發揮有效懲治、推動整改、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消防安全不夠重視
有的企業消防設施、設備或消防栓銹跡斑斑甚至無法正常使用,消防水帶或出現破損或存放不規范,沒有及時更換,或老式的消防水泵形同虛設。有的企業沒有消防池、消防沙,消防器材缺少,車間、庫區、倉庫等部位手提滅火器和手推車式滅火器數量與配置要求相差較大,擺放消防器處沒有醒目標志和使用方法,滅火器沒有及時更換干粉、壓力不足。有的企業消防通道被長期占用,或根本就沒有設置消防通道,若發生火災事故,將造成重大損失。
(四)安全生產投入不足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少安全生產標準、技術規程已不適應需要,加之,受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等制約,在企業經濟效益不好的情況下,缺少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導致一些糧食倉庫內線路老化、消防設施缺失或配備不足,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得不到定期維護保養,設備老化維修和更新改造不能落實,有電、有毒、有危險部位和生產區、儲糧區等處未設立明顯的禁煙、防火警示標志,原有的隱患得不到整改,新的隱患還不斷增加,安全保障能力低下,這些隱患如得不到根治,爆倉、塌倉、糧食霉爛、安全事故都可能隨時發生。
(五)雙重預防體系存在誤區
有的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是具備雙重預防體系特點的工作責任體系,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與雙重預防體系混為一談,導致界限不明。有的企業對于雙重預防體系的應用沒有推廣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對于風險點的排查確定未經過科學控制。有的企業忽略了對員工安全、設備安全的關注,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和安全防范技能,在不了解作業現場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應對的情況下,就擅自開工作業。有的由于內部監管部門沒盡到責任,缺少對安全生產本質的認識和剖析,對企業的指導不到位,沒有形成標準制度推廣到企業中,導致整體預防體系的實施受到阻礙。
(六)安全生產培訓流于形式
有的企業安全教育培訓不夠細致,缺乏針對性,既沒有定期開展安全知識培訓,也沒有正規地搞上一次警示教育。有的企業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存在培訓證書過期現象,有的電工、電焊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和新上崗人員沒有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有的企業安全管理文化十分落后,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致使一些員工的安全生產知識、安全操作技能仍很缺乏,沒有養成自我保護意識。
三、對策建議
鞏固疫情防控良好態勢、恢復經濟活力,安全是根基。我們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在思想上極端重視,在行動上高度自覺,進一步采取針對性有效措施,時刻把安全生產穩定當作企業提質增效的首要任務,切實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為糧食和物資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穩定的安全基礎。
(一)堅決扛起安全生產的政治責任
安全生產是發展的基礎,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沒有安全,一切歸零。各涉糧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抓好安全生產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安全是第一責任”的原則,以新的“大安全”理念、方法和舉措,把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糾正傳統思想帶來的習以為常和陳規陋習,牢固樹立紅線意識、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扛起安全生產政治責任。要樹牢“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緊緊抓住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對安全生產做到領導再加強、隱患再抓細、責任再落實、監管再強化,以安全生產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踐行“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要按照“領導責任、隱患排查、問題整改、督查問責”全覆蓋的總要求,既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又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嚴厲打擊和切實糾正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堅決堵塞安全監管漏洞,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
(二)加大安全生產資金投入
加大資金投入,淘汰落后產能,購置制造精良、安全系數高的設備,對在運行和維護時發現的問題,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剔除隱性隱患,對重點領域的一些安全生產技術性難題,組織力量加快更新改造,超前防范與治理。完善安全基礎設施,加快綠色倉儲、智能倉儲等項目和“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防范體系建設,提升利用科技手段保障安全防控的水平。加強消防安全整治,按規定配備消防栓、消防泵、蓄水池等消防設施,及時更換配足滅火器、水桶、鐵鍬、水槍、板斧等滅火器材,搞好安全疏散、防火分隔和專門演練,使消防器材達到人人會使用。同時,要對老化電線進行更新,對熏蒸工具進行更換,對“危倉險庫”進行維修改造,對應急器材進行配備,對機械設備、傳送帶、輸送機、機電電氣設施等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確保系統內部生產安全和職工人身安全。
(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及監督機制
緊緊圍繞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從嚴排查、從嚴整治,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倉房設施、在建項目、技術裝備、作業環境等重點場所、要害部門、關鍵環節的安全風險點、危險源,以及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區域、長期無人檢查的區域、不在常規檢查范圍的區域、季節性或間歇性出現風險的區域,開展全覆蓋重點排查,真正做到隱患排查不留死角、不出空檔,過程不走過場、不留盲區。對排查出的隱患和問題逐一列出清單,能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建立臺賬,制訂整改方案,對存在重大風險、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必須守牢關口,實施動態監控,真正做到整改不留后患、不打折扣,切實做到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加快“互聯網+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廣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實施“天眼”工程,安裝監控設備,充分借助互聯網、用好大數據,實現線上監控和線下監管相結合,推動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嚴格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敢于向違法違規行為亮劍,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四)加快雙重預防體系建設
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是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最基礎的工作、最重要的舉措和最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的手段。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建成信息通暢、全員參與、規范有效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雙重預防體系,實行“一企一碼一檔”安全監管檔案,嚴格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重點崗位資格準入管理,通過不斷強化安全管理基礎,明確任務目標和工作措施,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根據企業類型和特點,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方面的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對辨識出的種類事故的隱患進行具體評估、分級、分類和歸納,確定安全風險等級,逐一落實到企業、車間和崗位,通過崗位風險告知卡、隱患排查清單、問題隱患清單、制度措施清單、重點任務清單等措施,以工藝嚴防、設備嚴控、人員嚴管、過程嚴治,全面推動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重點部位、重點崗位和重點區域,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設置安全警示標示或懸掛安全警示牌,標明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類別后果、管控對策、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形成常態長效。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高度關注風險變化狀況,進行動態評估、調整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已建成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企業要投入運行,持續提升,按照“五有”標準規范體系,推進精準化和專業化,定期修訂完善風險分級認定清單,強化一線干部職工對風險隱患應知處置卡、員工應知應會明白卡的掌握,確保每一個員工能理解、會上手、有任務,做到真建真用。未建立的企業要加快建設進度,向已建成的企業學習交流,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進簡易化和實用化,形成有效管控風險、隱患自查自治、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發生的工作格局。
(五)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預案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是企業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立即處置的保證和前提,要積極推進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糧食熏蒸、出入庫、生產、防汛、火災、觸電等分類應急救援預案及應急管理制度,提高應急援助能力和水平。有針對性的開展實戰應急演練,促進干部職工熟悉災害事故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升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和逃生避險能力。落實重點崗位、重點部位應急措施,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到崗帶班和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以及信息報告制度,通過建立技術過硬、行動迅速、保障有力的應急救援隊伍,一旦發生重大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妥善處理,確保拉得出、沖得上、救得住。密切關注惡劣天氣預測預報、行業預警信息,重點針對庫區塌方、泥石流、洪澇等風險,及時疏通排水系統,對易發生災害的地段、部位等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監控。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的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實現關口前移、源頭防控,將風險控制在最初階段,減少隱患發生可能。按照工作職責,進一步完善物資倉儲設施設備,梳理掌握所管理的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底數,不斷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做好物資入庫驗收和出庫調運等日常工作,切實做到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強化企業安全責任意識,積極推行雇主責任險和商業人身意外傷害險,減輕企業事故賠付成本。
(六)加強安全意識與技能培訓
充分利用“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日”等集中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利用講座、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平臺和安全文化墻、安全展板、安全格言、微信群、宣傳單等形式,常態化開展系統性宣教活動,使安全生產的理念在員工心中牢不可破。加強對新上崗工作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臨時外包人員、外租商戶的教育培訓,在培訓中,不僅要讓他們學習安全法規、制度、案例分析等,更重要的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所在崗位的安全生產知識、行業技術規程和全過程的安全操控、維護、事故處理、自救互救等的安全技能。持續開展事故警示教育,梳理近年內典型事故案例,以案說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通過制作事故警示教育短視頻,印制警示教育資料,開展警示教育展覽等活動,以鮮活的事故案例和事故教訓,達到以案為鑒、警示警醒的教育效果。堅持安全文化建設與生產經營相結合、與企業管理相結合,大力倡導和培育安全誠信文化,將安全文化擺在工作崗位和生活學習的全過程,激發和增強員工的安全熱情、安全意識和行為能力,自覺履行起安全生產責任和義務。
作者簡介:郭慶華(1963),男,經濟師,主要從事糧食儲藏及糧食問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