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羽毛球世界冠軍,曾擔任國家羽毛球二隊男單組教練,北京羽毛球隊教練組組長;現為北京交通大學教師,北京交通大學高水平羽毛球隊教練。
從自己的底線打高遠球有時會出界。怕出界的話,刻意收力就會不到位,控不好兩底線,怎么破?
(hikarugo007)
說明你的高遠球發力沒問題了。你的問題是控制力量的方法不是很正確。
用加力和減力的方法來控制球,是一般業余球友的通用方法。好處是容易做到,壞處是不精確和影響球速。所謂的加減力度,都是人自身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會隨著自身的身體狀況而變化,也會隨著客觀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直觀的感受就是有時控制得不錯,有時經常失誤。
還有一個業余球友沒有注意到的壞處,就是減力會大大降低我們出球的速度,讓我們的球降低了威脅。
專業運動員采取的控球方式,是通過控制最后的發力距離來控制力度。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距離是直觀的,可以控制得很精確;發力的速度始終不減,所以球速也是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還有第三個好處,就是出手的隱蔽性。因為發力速度沒有變化,發力距離比較短,所以對手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抓節奏、起動等。當然,這種控球方式需要正反手發力已經完全掌握,否則還是用加減乘除法吧。
怎么解決對手一直挑后場,打后場還殺不死的情況?每次21球,都打成19比21輸掉。自我感覺失誤率太高是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我的體力跟得上,殺球、吊球有時候失誤,而且殺不死,對手就是不打網前。求支招,感謝了。
(xlb211)
你的問題就是進攻成功率。你的體力沒問題,說明主要丟分還是你的吊、殺失誤率造成的。
改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加進攻的多樣性和方法,不是用打死對手來得分,而是讓對手失誤來得分。既然打不死對手,那就吊、殺和高遠球結合來進攻,特別是殺球不需要太多,多吊球和高遠球,半場球時再重殺。你想想,對手一直挑球給你,你始終在后場打球,只要不殺球太多,不會有太多的體力問題。而對手卻不是,他要前后場的移動,還要回球到底線,剛開始也許可以撐得住,多打幾個誰也受不了。這時候,關鍵靠的是你的耐心,不需要要求自己打死對手,你跑一步,而對手要跑5步,你怕啥。是不是?
二是既然打不死,就不殺球了,回高遠球給他,讓他殺球。如果你的體力沒問題,這招管用。當然,如果你的防守能力有問題,還是用第一種方式。其實,我更喜歡用第一種方法,因為更加實用、更加聰明。
個子矮,跑步法怎么跑?用交叉步的話往右邊跑,起動后兩步到不了網前,差一點怎么辦?跑三步的話,感覺回位很奇怪。跑三步就左腳在前了。
(894317978)
步法與身高沒有太大關系,除非1米5以下。你可以看看日本女單,奧原希望和山口茜都是多高?1米6左右吧?她們的步法有特別之處嗎?至少,從專業角度來看沒啥特別的,實際訓練過程中也是如此。
前場步法兩步交叉,到網前沒有問題啊。你是用后交叉步?如果用的是后交叉步,可能有點太短了。你可以試試用前交叉步試試。另外,你的站位會不會太靠后?還有,你覺得腳步不夠是在接什么球的情況下?因為,接吊球或是接對方的放網球,我們在場地上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你沒有描述得很詳細,所以我的回答很難有針對性。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的兩步交叉步法上網是沒有問題的。你現在出現的問題應該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我們以后可以繼續溝通討論。
請問場上正手握拍的時候怎么馬上轉反手呢?小白剛入門,防守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切成反手。
(mukuro)
一般來說,初學時,我們在準備擊球的時候都是正手握拍,原因是正手握拍的技術要占到所有技術的70%左右。但在雙打比賽中,握拍卻是有點改變的。因為雙打比賽中的技術特別是中場技術大多用的是反手,所以雙打比賽準備的時候,大拇指就會向前豎起,與食指齊平,有點不正不反的握拍。當然,這是水平比較高的時候會這樣,目的是能更快地準備擊球姿態。你是初學者,用正手握拍準備就很正常了。
在正手握拍的情況下,遇到要用反手握拍的技術去應對,辦法只能是用最快的速度轉換握拍方式。如果說有啥訣竅,那就是多練習。從正手換到反手不是多困難的事,就是熟練性的問題。所有的人都要經過這個階段。打球多了就會了,甚至不需要刻意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