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Jon Mann


居斯塔夫·庫爾貝 《畫室》布面油畫 361×598cm 1855 年 法國盧浮宮藏
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潮背景之下,藝術家被認為是天賦稟異的奇才。然而,直到19 世紀,藝術家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日程,自行出資創作,并期望有人會買下自己的作品。在那之前,要靠藝術學院的行動來使得每一位藝術家都能夠出售自己的作品,如此一來,藝術的展示和銷售掌控在少數藝術機構的手中。
現實主義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Goustav Courbet,1819-1877)在1855 年率先向法蘭西藝術學院的保守勢力提出了挑戰。起初由于學院拒絕展出他向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提交的十四幅作品其中的三幅。在被拒的畫作中,那幅后來成為其最成功的作品《畫室:概括了我7 年藝術和道德生活的真實的寓喻》(The Painter’s Studio: a real allegory of seven years of my artistic and moral life,1855)當時卻被評審團認為畫幅過大,不宜陳列。
庫爾貝將被駁回的經歷轉化為機遇,隨即將博覽會旁邊的一處地皮租下來,搭建起了一座臨時的“現實主義畫派展亭”(Pavilion du Réalisme),并展出了40 幅自己的作品進行出售。在展覽目錄中,他寫下了現實主義宣言,倡導藝術家的個人藝術學習和天分應當高于學院派所代表的一切“先入為主的體系”。

居斯塔夫·庫爾貝《自畫像》木板油畫 45×37.8cm 1880 年代 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庫爾貝將被駁回的經歷轉化為機遇,隨即將博覽會旁邊的一處地皮租下來,搭建起了一座臨時的“現實主義畫派展亭”(Pavilion du Réalisme),并展出了40幅自己的作品進行出售。
《畫室》本身既在畫布上諷喻了學院派的迂腐陳舊,同時又意味深長地暗示出在庫爾貝心中何為真正的藝術贊助。在這幅將近12×20 英尺的畫作中,庫爾貝呈現了三組人物。左邊的人群代表著和他藝術立場相對立的一切,神情淡漠的教士、商人和一位“搜尋者”——面貌疑似拿破侖三世。畫中還有看似并不富裕的男人和女人圍站在地上的一把六弦琴、一把刀和一頂帽子周圍,這呼應了學院派所倡導的畫作中固定的靜物元素傳統。畫的右邊,庫爾貝沐浴在藝術評論家尚弗勒里(Champfleury)、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以及無政府主義、哲學家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熱切的目光注視中,當然,還有庫爾貝最重要的贊助人阿爾弗雷德·布魯亞斯(Alfred Bruyas)。
在這群人的中心,畫家本人在盡情地描摹著位于他家鄉奧爾南的河谷風景,一位鄉下男孩和裸體的女人傾慕地端詳著他作畫的過程。在左邊的法蘭西學院贊助人與右邊真摯支持藝術家的友人之間,庫爾貝怡然自得地拿著畫筆,這是他在藝術創作中自足自洽的心境的直接表現。

居斯塔夫·庫爾貝《您好,庫爾貝先生》布面油畫 129×149cm 1854 年 法布爾博物館藏(法國)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畫派展亭”被普遍認為是開創了單個藝術家獨立辦展的先河。后來的現實主義畫家以及十九世紀末期的印象派畫家進一步打破了學院派藝術贊助系統的陳規舊序,開啟了藝術交易的繁榮時代,終于使得藝術家在自己作品的銷售中擁有了更多話語權。
TIPS
《您好,庫爾貝先生》
《您好,庫爾貝先生》這幅作品所講的“相遇”發生在1854年6 月,庫爾貝的朋友兼雇主布魯亞斯及其仆人在路上遇到畫家。庫爾貝的藝術贊助者布魯亞斯是貴族,1821 年出生于當地一個富有的新教家庭,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布魯亞斯酷愛藝術,年輕時也學習過繪畫,但因體質虛弱未能成為一名畫家。由此,他對藝術有著較好的嗅覺,在蒙彼利埃成為小有名氣的收藏家,因購買了《浴女》與庫爾貝結緣,并與畫家有著多年的友誼。他1853 年開始購買庫爾貝的作品,收藏了他不少重要的畫作,并將其作品在1855 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