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輝
中職現代物流綜合作業賽項包括三個競賽模塊,分別是MA倉儲作業模塊、MB運輸作業模塊和MC配送作業模塊。倉儲與配送管理技術的靈活運用直接決定著大賽的綜合成績。《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內容與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內容關聯非常密切,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我校物流專業建設,培養本地物流技能人才,勢必要積極探索開發課賽融通的校本課程,這樣既能在技能大賽中更好地展示教學成果,也能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優秀的物流人才。
全國中職技能大賽中,現代物流綜合作業賽項包括職業素養、作業調度與實施、作業任務優化和工作總結與答辯四大任務。從更好的對接大賽章程出發,《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課程目標修訂為:培養具有物流職業素養、懂倉儲與配送知識、掌握倉儲與配送職業技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與倉儲配送型企業零距離對接的技能型、應用型操作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有素養、懂知識和會操作的準物流人。
1.1 對接職業素養,修訂課程素質目標。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事,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貫穿于教學始終,課賽融通理念下開發校本課程也不例外。職業素養考核主要考核參賽隊員職業道德、職業禮儀、職業安全與職業健康、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生態文明的職業素養。對接職業素養考核,《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課程的素質目標包括:培養專業認知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禮儀;培養學生樹立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文明服務意識和綠色環保理念;培養人際交往、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樹立勇于開拓、善于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團結協作、勤勞刻苦、勇于奉獻的“小蜜蜂”精神。
1.2 對接作業任務優化,修訂課程知識目標。在技能大賽作業任務優化環節中,倉儲作業優化模塊包括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及信息與數據處理;配送作業優化模塊包括智能配裝配載計劃、配送路線選擇、配送效率及效益分析和信息與數據處理。基于課賽融通的課程目標設置仍然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操作設備的性能,熟悉操作流程,規范操作技能。因此,對接作業任務優化,《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知識目標修訂為:掌握倉儲與配送的基礎知識;熟悉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的流程及具體的操作規程;掌握智慧配裝配載計劃的原理與方法;熟悉配送路線選擇的考慮因素和配送效率及效益分析方法;掌握貨物的儲存與配送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掌握倉儲與配送工作的信息處理;了解配送中心的規劃與設計、倉儲與配送的績效考核方法、倉儲與配送的成本核算、倉儲與配送設備的操作性能等理論知識。
1.3 對接作業調度與實施,修訂課程技能目標。在技能大賽作業調度與實施中,4名選手按要求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入庫、補貨、出庫、移庫、揀選、盤點、配送等工作。為了更好地對接作業調度與實施,課程目標應轉移到以職業技能技術的訓練為核心。《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的職業指向明確,主要面向倉庫、配送中心、超市等企業從事貨物驗收、揀貨、理貨、防損、送貨、信息、營銷、流通加工等崗位工作。《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技能目標具體實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倉儲與配送業務基本功:能進行倉儲與配送類的應用文寫作,單據填制;掌握計算技術、信息收集與整理;能進行訂單處理,會進行貨物跟蹤;能制定倉儲計劃和配送計劃;能規范合理順暢地完成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和出庫作業、配貨作業、配裝作業和送貨作業。
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教材魚龍混雜,實用性和針對性欠缺。2003年我校開設物流專業,2010年,我校物流教研組老師大膽創新教學內容,與招商物流集團等企業聯合開發《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當時《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教材共分為10個模塊,包括認識倉庫與配送中心、倉庫設備操作、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配送作業、倉儲配送規劃管理、庫存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每個模塊又分為若干項目,每個項目中給定學生任務以及為完成任務必須掌握的一些相關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幫助,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和融知識、技能與素養為一體的特點。校本教材需與時俱進,更新優化。做到緊跟智慧物流發展,升級教學內容,及時引入智能倉儲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無人倉、人機客服AI、菜鳥AI空間、AGV智能倉儲等前沿技術,從而更新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實踐技能、學會和應用新技術。因此,以大賽章程為指導,緊密結合倉儲和配送企業的實踐,參考工業工程學中的ECRS法,即取消、合并、重排、簡化的思路對《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教材進行模塊重組和教學內容優化。優化后的校本教材以理論夠用、重在操作為出發點,以崗位為目標,以倉儲配送作業流程為線索,以任務為載體,力求整合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認知倉儲和配送中心到倉儲與配送中心的進出庫操作,再到倉儲與配送中心規劃、管理和控制,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采用仿真實訓與作業流程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學、做、訓、考、評,培養實踐工作能力。
課賽融通,改革教學模式要實現“四轉化”,即把專業教師轉化成生產教練、把校本教材轉化成訓練手冊、把教學方法轉化成訓練方法、把教學課堂轉化成工作現場。
3.1 搭建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教學內容。打破原有的按知識體系構建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倉儲配送企業實際運營出發,基于工作任務重構教學內容模塊,讓學生在完成系列任務中掌握倉儲和配送的理論知識,習得倉儲和配送相關的職業技能,提高個人職業素養。如“入庫作業”項目模塊,設置工作任務如下:順捷物流公司倉庫2021年6月1日收到佳佳日化集團發來的到貨通知,得知到庫貨物有:20箱百事可樂350ML(包裝尺寸是370mm*260mm*200mm,出廠批次是20210528)、40箱統一冰紅茶350ML(包裝尺寸是360mm*160mm*300mm,出廠批次是20210428)、14箱恒大冰泉500ML(包裝尺寸是390mm*260mm*280mm,出廠批次是20210528)和25箱倍麗清香飲料330ML(包裝尺寸是420mm*230mm*200mm,出廠批次是20200528)等商品,假設你是順捷倉庫主管,組織對這批貨物完成入庫作業。入庫作業模塊一般分為入庫計劃、堆碼組托、驗收、入庫交接四個項目,針對工作任務背景,讓學生思考要做哪些入庫前準備工作,選取何種堆碼方式,如何驗收,怎樣入庫交接,并分組在物流實訓室實際操作。整個教學過程采取項目化,邊實訓邊學習,通過綜合實訓滲透課程思政、探究理論知識、訓練學生崗位技能。
3.2 圍繞案例展開探究式學習。學校從歷年技能大賽真題中獲取豐富的工作典型案例,運用到校本教材和課堂教學里,例如在“商品儲存保管合理化”項目教學中引用案例“長恒倉庫收到一份接貨通知,得知到站貨物有飛行頂扇500臺、先鋒機械落地扇800臺、食品2000件(40厘米*60厘米)、DVD視盤機DVP-831(加強版)1000臺、洗滌用品2000件,”要求學生根據貨物性質、數量等因素設計合理的儲存保管方案。圍繞案例,學生小組合作初步設計儲存保管方案,教師分析引導,學生逐步優化完善,在此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加深對企業工作流程的理解,還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營造真實場景寓教于做。《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注重模擬教學。利用學校實訓室模擬實際工作場景,教師分派工作崗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崗位完成實訓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評價總結。例如在“驗收作業”項目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由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送貨員、信息員、驗收員、倉管員等四種角色,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一項驗收任務及進行驗收異常處理。然后,師生一道對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發現比較規范的動作,以推廣提倡,同時指出欠規范甚至錯誤的動作,及時糾正,防止以后再犯。
對照現代物流綜合作業全國技能大賽評分細則,從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三個維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理論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對操作流程和操作規范的理解;職業技能主要考核學生在項目任務完成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完成效果;職業素養結合信息員、倉管員和操作員等崗位要求,主要考核勞動態度、團隊意識、安全意識等。對照大賽評分細則,開發《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課程采取多元評價,(考核主體和考核方式多元化),制定考核評價表,細化評價標準,量化評分細則。如果將培養優秀的物流技能型人才看作一項工程的話,課程正如這項工程的施工藍圖,對教育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結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現代物流綜合作業”賽項規程,從修訂課程目標、開發校本教材、改革教學模式與實施多元考核評價等四方面開發《倉儲與配送實務》校本課程,為培養有素養、懂知識和會操作的準物流人架橋鋪路。
引用出處
[1]彭建成、張平.倉儲與配送作業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成瑩潔.智慧物流背景下倉儲與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10-10.
[3]林惠戀.基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現代物流綜合作業"賽項的物流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8(29)
[4]成光琳.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5,1.
[5]楊利軍.探析“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教學體系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6(2).
[6]瑪麗埃倫·韋默著.洪崗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7]林珍平.關于我校倉儲作業課程開發的探索和實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
[8]http://www.chinaskills-jsw.org/content.jspid=ff8080817e9db7c1017 f8fec16de0016&classid=de7bd19628f54879be3fb10f40de8767.現代物流綜合作業賽項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