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鄭茂典

飛鶴專屬農場

北緯47度,是被大自然眷顧的緯度。
在中國,這里是我國糧食和畜牧業主產區之一。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黑土地,以及弱堿性的天然地下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著優質的農作物,成為世界黃金奶源帶上的一顆明珠。這一緯度集中了日本北海道、美國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爾伯特等世界知名畜牧地區。
充足的日照下,肥沃的土壤生長著優質的牧草,適宜的氣候滋養著基因優良的奶牛。同時,在這片黑土地上,種植了奶牛日常所需的紫花苜蓿、燕麥草、大豆、玉米等飼草和飼料,供給奶牛豐富的營養飲食。
在這片黑土地上,飛鶴乳業向上生長了60年,用優質的奶粉產品,滋養了中國一代又一代寶寶的成長。可以說,這片黑土地是飛鶴的根!
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也是我國黑土的主要分布區。由于當地冷濕氣候,經過數百年長期腐殖質累積,形成有機質含量高達10%~39%的肥沃土壤,也因此貢獻了全國糧食產量的1/4,是我國糧食生產“穩定器”和生態屏障“壓艙石”。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墾以來,東北黑土地一直處于高強度利用狀態,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侵蝕等,造成黑土層變薄,有機質含量下降。
圍繞黑土地的保護,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提出以加強黑土地保護研究為理論支撐,強化保護工作的可持續性。在實踐中,飛鶴構建了種養一體的生態循環模式,通過糞肥還田、沼渣還床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有效提高黑土地有機質含量,形成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也多次在兩會中化身“黑土代言人”。他所提交的議案聚焦生態保護,建議打造循環經濟生態圈,保護珍稀黑土地,“我自小長在黑龍江,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我們熱愛黑土地、我們受益于黑土地,更要回饋黑土地”。冷友斌說。
飛鶴乳業除了生態循環項目的有機肥還田,它還探索多種方式守護黑土。當注意到北方旱區春秋低溫環境下秸稈自然降解速度較慢,飛鶴篩選應用秸稈分解菌劑,促進作物秸稈腐解、縮短腐解轉化時間、增加其養分釋放量。同時,以常規施肥為對照,研究不同有機肥料施用對不同作物的理化特性、農藝性狀和產量及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以篩選出高效、優質、適宜不同生產區的有機肥料并推廣應用。
此外,飛鶴還利用無人機開展農田養分精準監測,研究不同水肥條件下各生育期典型作物圖譜變化特征及其規律,以及施肥管理對作物生長與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機制,建立智能施肥決策支持平臺。通過開展水肥控制實驗及相關技術應用示范,確定精準施肥量,最大限度降低化學肥料對黑土地的損害。
土地“肥”起來的關鍵,是農民要“富”起來。冷友斌提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打造全產業鏈模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在種養環節積極吸納農戶參與,讓農民共享產業發展成果,調動其參與土地保護的積極性。飛鶴充分將地方自然稟賦與區域開發相結合,帶動上下游種植、養殖、加工、旅游業發展。在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上,有效助力當地人口從生態環境保護中穩定受益。
作為乳業最早打造全產業鏈模式的企業,飛鶴在產業集群建立之初,就將農牧業發展納入其中,通過三種形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一是通過流轉農戶的土地讓其有直接的租金收入;二是讓有勞動力的農民加入到合作社參與種植和管理;三是在牧場雇傭當地員工,定期進行養殖技術培訓,讓其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

飛鶴大數據可視化管理中心

飛鶴專屬農場
目前,飛鶴通過打造全產業鏈模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在種養環節積極吸納農戶參與,讓農民共享產業發展的成果,調動其參與土地保護的積極性。飛鶴在2001年入駐克東后,就結合其建設“乳業大縣”的目標,持續擴增乳業產業集群,打造了奶粉行業第一條全產業鏈,推動產業鏈的共生共創共富。此外,飛鶴還依托產業集群模式優勢,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技術培訓等方式,讓農民持續增收,為其長期致富賦能。截至2021年3月,飛鶴產業集群累計促進全省100多萬畝耕地增值,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拉動15萬農民增收致富,激活了當地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真正讓鄉村發展可持續,調動了農民參與土地保護的積極性,為村民實現共同富裕鋪就了寬廣的成長道路。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投入大、難度大、見效慢的復雜系統工程,冷友斌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黑土地質量、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等相關標準,建立以黑土地保護為核心的全產業鏈質量標準體系;建立社會化服務共享平臺,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積極推動黑土地綜合治理技術在農戶中的應用。同時,建議將耕地質量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鼓勵地方持續加大對耕地休耕輪作、新技術模式應用、發展種養循環農業、強化生態補償修復等鼓勵性和支持性政策的投入力度。
此外,飛鶴圍繞乳制品、大米、玉米、大豆等優勢農產品,實施東北地域特色的“黑土地標志農產品”工程,打造一批面向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品牌,增強黑土地的經濟價值。而飛鶴2021年度就在黑龍江2市試點開展燕麥、大麥、玉米品種篩選及燕麥一年2季栽培技術研究,同時在吉林鎮賚縣開展耐鹽及改鹽牧草品種篩選。試驗品種共計120個,試驗面積共1278.4畝,篩選出29個品種,主要包括:適宜黑龍江不同地區種植的玉米品種12個,燕麥品種3個、大麥品種1個,燕麥一年2季種植模式1套……為打造出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優勢農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守護黑土,守住的不僅是糧食壓艙石,也是企業生命線。在黑土地保護利用實踐探索上,飛鶴一直走在前、干在先,積極深入探索糧食生產、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三產融合等因素對保護黑土地的影響。未來,飛鶴還將通過綜合運用更多的措施達到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