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祖雙,董麗玲
(1 隴川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678700,云南隴川;2 隴川縣種子管理站,678700,云南隴川)
隴川縣隸屬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緬甸,土地面積1 931 km2,2021 年底全縣總人口18.23 萬;全縣耕地面積35 053 hm2,其中水田18 013 hm2、旱地17 040 hm2,耕地多集中于平壩區和臺地。全縣共有68 個村民委員會、771 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5.99 萬。縣內主要農作物為玉米、甘蔗、水稻、蠶桑、煙葉、馬鈴薯、茶葉等。種植面積范圍最廣的作物是甘蔗,縣內甘蔗種植面積常年基本保持在2 萬hm2左右,隴川縣也是國家糖料蔗核心生產保護區和全國糖料蔗重要生產基地。
2021 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8 億元,增長4%;實現第一產業產值27.4 億元,同比增長8.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405 元,增長9%。截至2021 年12 月,全縣有農機戶15 799 戶,農機從業人員17 256 人,農機總動力達到38 萬kW。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 821 臺(耕作拖拉機1 412 臺),小型拖拉機10 846 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2 918 臺,小型拖拉機配套農機具11 998 臺;耕整機816 臺;稻麥聯合收割機435 臺(自走式327 臺);水稻插秧機113 臺,其中:乘坐式42 臺,步進式71 臺;甘蔗種植機51 臺,甘蔗聯合收割機76 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3 466 臺套;畜牧養殖機械10 898 臺套;農田基本建設機械248 臺;排灌機械5 858 臺;機動噴霧機155 臺,植保無人機53架;秸稈粉碎還田機具99 臺,撿拾打捆機具30 臺。
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組織實施的對農民及農業的重要補貼之一,是促農增收、減農負擔的重要措施,自政策實施工作開展以來,在隴川縣人民政府、縣農業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持續穩步推進,切實發揮了這項政策的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降低農業機械購置成本、促進農業增產的積極作用。
隴川縣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始終將其列為政府重點工作之一,每年均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并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的責任機制,使責任到人,分級層層壓實工作責任,以保障補貼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每年根據國家、省、州文件精神,及時擬訂印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圍繞補貼工作的基本原則、資金規模、執行范圍、補貼機具及補貼標準、經銷商行為監督、操作程序等進行了詳細規范,確保了隴川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規范、高效、有序、安全。
采取組織召開村組會議傳達、政府網站公示傳達、政府微信及抖音公眾號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強農政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實施意見等農機化發展政策,切實做到全面覆蓋,引導農民、農機戶、生產組織使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進行生產。同時,為提高政府信息發布透明度,開展“陽光補貼”工程,及時將補貼政策內容、補貼流程、操作程序、投訴郵箱、工作電話、資金規模、經銷商名單、補貼產品信息、工作制度、受益農戶明細等內容在縣級“信息公開專欄”進行公示公告。
隴川縣屬欠發達的農業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較低。根據隴川縣農業產業發展目標及要求,全縣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重點是甘蔗、水稻、煙草等具有產業優勢的農作物生產所需機具,兼顧漁業、畜牧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所需機具,統籌促進山區、半山區、壩區機械化快速發展。
在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隴川縣十分重視補貼程序的規范性及制度化,并逐步構建了以實施指導意見、資金管理為核心,分檔投檔、內部控制、信息公開、違規查處、績效考核等方面相配套的工作機制,并通過實行“自主購機、先購后補、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工作方式,實現靠機制管人、用機制管錢、按機制管權,確保財政資金運行安全高效。
建立了由財政、農機、紀檢等單位共同參與的縣農機購置補貼監督專班,嚴格細化和明確分工,全面開展對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監管督查工作。一是補貼工作開展前,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并分析購機補貼工作,并與符合資質的農機經銷商簽訂農機補貼產品經營行為管理責任書;二是對補貼受理申請和機具核實崗位進行合理分工并明確崗位職責,按照先核實后辦理的補貼程序,采取“辦理人即負責人、核實人即負責人” 的責任制,分別現場核實補貼機具實物、申請材料的真實性;三是強化后期監管,辦理補貼申請手續后,由農機購置專項督查領導小組對申請及購置情況進行二次核查,進一步保障農機購置補貼的準確落實,保護農戶權益。
按照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要求,對經銷商進行嚴格管理。一是要求經銷商做好相關情況的陽光公示。具體內容為享受補貼的農業機械產品的種類、型號、生產企業、價格、配置及補貼標準,并在門店醒目位置粘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經銷商”標識。二是按規定開具銷售發票,與機主簽訂農機購置補貼承諾書。嚴禁經銷商以非法手段套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杜絕向購機者提供假冒偽劣產品,并做好零配件供應及“三包”售后服務。
近5 年來,全縣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主要機型類別為收獲機械、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動力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田間管理機械等六大類,隴川縣2017—2021 年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以來,已累計補貼購置農業機械1 403 臺,受益農戶達972 戶,投入財政購機補貼資金4 623 萬元,帶動農戶投入購機資金13 522 萬元。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有效帶動了全縣農機裝備擁有量快速增長,農機裝備快速轉型升級,廣大農村的農機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中的耕、管(中耕)環節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其中水稻、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實現了突破,馬鈴薯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耕、種、管、收及收獲后處理等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機具裝備基本成熟可靠,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體系初步建立。
截至2021 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38 萬kW,機耕面積為46 700 hm2,機收面積為24 000 hm2,機械化種植面積為6 200 hm2,機電灌溉面積為20 000 hm2;甘蔗、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56%。全縣農業生產方式從長期以來的依靠人力、畜力為主,逐漸轉向以機械動力為主,進入以機械化生產方式為主導的農業歷史新階段,農民群眾的生產方式基本從“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的重體力勞動方式轉變為較為簡單的機械化操作方式。
實施農業機械購機補貼以來,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經營服務企業的數量快速增加、規模迅速擴大,農機化作業服務初步向“專業合作”和“托管”方向發展,農機從業人員不斷增多。2021 年底,全縣擁有農機服務組織13 個、從業人員147 人,農機專業合作社12個、從業人員144 人,農機作業專業戶43 個、160 人,農機維修廠及網點49 個、從業人員141 人,年農機服務收入達到20 048 萬元。
隨著土地種植收益的降低及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近年來,全縣大量農村青壯年通過外出打工等方式轉移到服務業等非農產業,導致本地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嚴重不足,進而使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而農業機械化以其高效、便捷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難題。
以隴川縣主要農作物甘蔗為例,2021 年,在甘蔗耕整地、種植、培土、病蟲害防治、收獲五個重要環節開展機械化作業,與人工作業相比,不但作業率高,而且能夠綜合節本增效8 025 元/hm2。此外,利用農業機械補貼購置機具開展農業生產,能夠改善耕地質量,促進農作物豐產、穩產,生態效益明顯。
隨著近幾年農機價格的快速上漲,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額大概只占機械價格的25%,從而進一步凸顯財政資金補貼比例過低,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
部分小型微型農機具由于本身價格低,因此補貼也少;但購機補貼程序、手續卻未簡化,對于群眾來說,縣里鄉里都要跑,耽誤的工時和路費與補貼所得不成正比,經銷商則因辦理購機補貼手續成本加大積極性也不高。
近年來,隨著水稻、甘蔗等農作物生產方式實現全程機械化,秸稈禁燒政策的實施和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促進了農機裝備數量的快速增加和裝備的轉型升級,生產者的熱情高漲,購機勢頭強勁。隴川縣已連續3 年出現補貼資金數額不足的情況。特別是2020 年、2021 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外籍勞工或提前回國或難以入境,難以對縣內農業用工進行有效補充。根據當前隴川縣境外嚴峻的疫情形勢,近一段時期,外籍勞工難以進入我國務工的現狀將進一步持續,甘蔗收獲、種植等季節性農業生產只能依靠機械化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所以農戶對甘蔗收獲機和種植機具的購置需求增長很快。因此,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供需缺口巨大。
極少部分農機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不重視產品質量和加強售后服務,產品質量有缺陷,售后服務跟不上。
比如植保無人機等新型農機裝備未列為常態化補貼種類。
農機購置補貼是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最有效、最直接的促進政策,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隴川縣近年來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建議省級財政部門根據補貼政策實施進度,結合各地實際和資金使用需求,年度內按需動態調整資金分配。
重點針對小型微型農機具進—步創新機制,簡化補貼工作流程。
根據各地發展實際和農業生產條件,豐富補貼農機產品種類,對補貼機具目錄進行合理配置;適當提高當地急需推廣的農業機械的補貼標準,加大對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力度,結合示范應用結果,引導農民選擇實用、先進的補貼機具,促進當地特色優勢和主導產業機械化的發展。對家庭農場、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提高補貼總量,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作業的綜合能力。建議取消73.5 kW 以下拖拉機及補貼金額在2 000 元以下的小型微型農機具或配套機具的補貼。在隴川縣要加大育秧成套設備、水稻種植機具、半喂入稻麥聯合收割機、甘蔗聯合收割機、甘蔗種植機具、73.5 kW 以上拖拉機、糧食烘干機、秸稈粉碎還田機具、青貯機具、秸稈撿拾打捆機具等重點推廣機具的補貼資金比例,建議補貼資金比例最高提高到60%。
隴川縣分別于2019 年、2020 年試點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2021 年未納入補貼范圍。建議繼續對植保無人機進行補貼,并在確保補貼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簡化植保無人機辦理補貼的手續流程。
2020 年,依據《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隴川縣開始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2020 年、2021 年共辦理農機報廢補貼3 臺,補貼金額4.2 萬元。但面對龐大的農機擁有量,報廢補貼的資金量顯然明顯不足,建議進一步加大報廢補貼與更新補貼實施力度,促進農機裝備結構的更新換代及農機生產安全。
進一步完善企業資格準入制,健全用戶反饋制度,強化企業信用管理,根據用戶產品使用信息反饋及投訴情況,建立經銷企業及生產企業紅黑榜制度,并加強系統內推送,適時調整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的經銷企業及生產企業名單。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和重要內涵,其發展對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隴川縣農業生產方式正由傳統向現代轉變,農機購置補貼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業支持政策,將有利于促進全縣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是隴川縣農業機械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希望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及政策的進一步完善能夠支持推動隴川縣大幅度提升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配置水平,為增強農業綜合持續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農民生活收入水平提供強有力支撐。